第393章 留辫不留头
华兴军入驻
城的第二天,便把西安城内所有的剃头师傅都召集了起来。在
城内的练兵场上支起了上百个铺子,专门给城内的
人剃头。
城内四处张贴布告,通知三
后,华兴军挨家挨户进门检查。若是发现头上还有辫子者,均按照反贼论处。
坐落在城内东大街和北大街的两座城墙,也开始了拆迁,只留下了城中心的一座鼓楼。剩下的北大街的新城门和西华门,东大街端履门和栅栏门,全部拆掉。
西安城的东西南北两条中轴线大街,在清朝入驻后的两百年,终于又全线贯通。
张闲也发动了城内百姓的力量,城墙的城砖谁取下来便是谁的,取下多少算多少,一文钱也不收。
西安城内顿时有数十万人或赶着
驴车、或徒步、或单身、或举家,老弱妇幼齐上阵,全都挥舞着铁锤、铁锹,在城墙上挖起了墙砖。
当年西湖上的雷峰塔,就是被人一块转一块砖给
塌的。
这两天大街消失,也就是一个月内的事情。要知道城内的好多人家,可还住着泥胚房子。
这种墙砖不但光滑平整,而且坚固耐劳。可是修葺房屋,铺设地面,搭建猪圈的上好材料。
三
后,连绵数公里之长的城墙被削去了十分之一。城墙上的阁楼也被全部扒掉,大大出乎了张闲的意外。
他之所以想出这个法子,就是小时候总是带着小伙伴去扒城墙,用来垒建家里的猪圈。
“怪不得总统总是说要依靠群众的力量,群众的力量果然是巨大的!”
张闲轻笑的感慨了一声,看完了城墙后,回了
城内的练兵场。
练兵场长的发辫已经堆积如山,三
的期限已过。华兴军已经在广场上集合完毕,准备对
城内的各家各户,展开地毯式的清查。
剃头师傅每天剃掉上百个脑袋,张闲也不让他们白忙活,每个剃头的人都要支付五枚铜钱。
工作结束后,所有的剃头师傅全都忍不住的双手颤抖。不过三天下来,每人最少也有数十两的收入。
“众将士听令!挨家挨户进行搜查,只要是家里发现一人不剪辫子,便
门抄斩。都听明白了没有?”
张闲在阅兵台上大喝着下了命令,
脸的冷酷无情。
“明白,明白,明白!”
华兴军的众将士全都高喝着回应。
负责此次行动的将领,正是驻扎在西安的兰州军区副司令王保田。
王保田可是土生土长西安人,当初陕西回
,他便拉起一支队伍跟回人们干了起来。后来王世杰入陕平回之后,就跟随了王世杰,一步步的成长起来。扩军后担任了军长,现在又当上了副司令。
虽然张闲已经给了
人三天的时间,但是
人们毕竟把辫子当成了自己的祖宗。虽然有不孝子弟主动剪了辫子,上了年纪的人还是决心以死明志。
明末时,汉人面对剃发令的心情大概就跟现在的
人的一样。
在此刻,辫子已经不是简单的头发,而是一种民族的气节。
可惜旗人们被同化了上百年,文不能提笔,武不能上马,哪里还知道气节是什么。
怀塔布带着八旗军的众将带头剃发后,不管老辈的人再怎么骂,城内总是有一大半的人选择了服从。
巡查一共持续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刚开始还有的旗人心怀侥幸,以为华兴军不敢动手,只是嘴上说说。要是剪了辫子,改天西安城再被朝廷拿下,那可真是上不能面对祖宗,下不能面对皇上。
可真当华兴军搜查起来,
城内最大的一家的八旗贵族第一个就遭了秧。
据说他们和当朝的慈禧还沾亲带故,都是同属于叶赫那拉姓氏。
家里祖上也出过王爷,老爷子是个极其自傲的人,儿孙辈的人再劝,就是不肯剪掉辫子。终
里在祠堂里叱咤念佛,祈求祖宗降下神灵,让八旗军再恢复当
的骁勇,把这些作
的汉人再一网打尽。
王保田便决定那他们家开刀,全族上下,不分老幼男女。总共上千号人,全部缉拿到了广场
毙。
这下再也没有人敢强撑,当场太后的亲戚都给杀了,谁还有比这更尊贵的身份。
其他的
族贵姓也不管家里的老爷子愿不愿意,全都强制
的给剃了脑袋。毕竟大家都想活命,不能因为你一人就祸害了全族。
城内从前的仵作专门雇了人,每
里从广场上往城外的
葬岗拉尸体。
半个月后,巡查完毕。十多万的
族人,只有不到一万多人坚持
守,留发不留头。全家上下被
毙后,拉到城外的
葬岗里浇上火油后,一把火便烧了个干净。
这些旗人的配合倒也在张闲的意料之中,但在
城外对汉人推行剃辫令后,却出乎张闲的意料之外。
因为乔志清明确表示,汉人只能劝说,不能动刑。要是劝说无果,便由他们去了,但是今后推行的一切福利政策,都不再与他们有关。
西安城内的一大部分腐儒,看到华兴军不敢对汉人下手后,便以不剪辫子为荣。言必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己要效仿古人,保持自己崇高的气节。
每人还以不剪辫子为荣,整
里甩着个辫子,在城内溜来溜去,显摆自己。
张闲对这些认贼作父,奴役上百年的汉人彻底无语,只能任由他们去了。等到他们揭不开锅的那天,看他们还能不能保持气节了。
西安城内苟活的
人也再不享受往日的特权,彻底断了每月的俸银。
不要说普通的旗人小户,就是名门贵族,也都过上了紧巴巴的日子,依靠着从前的积蓄过日子。
众旗人是既盼着朝廷赶紧收复西安,又害怕朝廷真的过来。
头上没了辫子,就算是在华兴军的
口下逃了一劫,也会被朝廷给砍了脑袋。
剃了辫子之后,华兴军便也不再干涉他们的自由。要是想继续在西安城内生活,就到新成立的民政部登记户口,把籍贯改成汉族。
要是想走,华兴军也不拦着,只要把家产充公,净身出户,去哪里都可以。
一转眼,又是金秋十月。不管是江北还是江南,都是一片丰收的繁忙景象。
祁俊藻带领的求和代表团经过多
的辗转,再次踏上南京的地面。
时隔一年,代表团的所有人都对南京的变化惊讶的目瞪口呆。包括祁俊藻,也算是见惯了大场面,也对乔志清是
心的佩服。
当初宏伟雄壮的南京城墙,现在已经失去了防御的作用。被彻底改造成了公园,任何人都可以上去参观游玩。
“旅游”这个词也第一次出现在华夏历史上。
乔志清还专门让财政部下拨专款,在各市成立市政局。专门负责修缮各市的名山秀水,改造成公园景点,提供给百姓闲暇时的游玩之用。
公园景点本就是老百姓的共有财产,乔志清可不想效仿后世,把旅游景点都圈起来收什么门票。
虽然这样会浪费很大一部分的财政资源,但是国民的幸福感会增加许多,就当是给老百姓的福利了。
“父亲,城墙上风大。时候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宾馆了。”
南京城北的城墙上,一位老人正站在垛口边上,眺望着面前的长江。
一艘艘货船扶摇而上,来来往往,一副繁华忙碌的景象。
“慎儿,你说江南和江北只有一江之隔,为什么两边就宛如天堂和地狱一般?”
老人
面惆怅的叹了口气,目光仍旧环视着前方。他正是负责此次和谈的祁俊藻,身后的年轻人便是他的儿子,祁友慎。
现在江南的服装样式跟新换代的很快,男人们基本上全部褪去了袍子,全都换上了简单方便的中华装。
他二人都还穿着老式的青袍马褂,在来来往往的游人中,宛如异国的来客一样,异常的扎眼。
“父亲,乔志清虽然背叛了清朝,但是他却是汉人的英雄。我们一路上遇见很多的百姓,只要说起乔志清,没有一人不是高呼万岁。而且他的思想超乎这个时代,您可能还不知道,南京到镇江已经开通了火车。江北和江南比起来,落后了不知道几千里。”
和谈两天后才展开,代表团的人各自去了不同的地方游玩参观。
祁友慎在京城时候,就听说了江南修建铁路的事情。刚到南京,在宾馆下榻之后,就和代表团中的几个贵族子弟,招了辆出租马车,到了南京车站参观了一下。
如果说去年的时候他还对乔志清有些偏见,今年到了这里,彻底对乔志清心服口服,敬佩至极。
“按照你的意思,难道大清国就该亡?乔志清再厉害,也改变不了他
臣贼子的身份。他完全可以选择另一条道路,同样也能实现这样的抱负。英国不就是搞了君主立宪制,也屹立于世界之端。为什么他就非要推翻朝廷?为什么就非要通过暴力来解决问题?”
祁俊藻想起一大堆烦心的事情,又忍不住心中郁愤了起来。他今年也年过花甲,身子骨也没以前那么硬朗,忍不住掏出丝绢干咳了好一会。
“父亲,我们还是先回去吧。今晚乔志远特意设宴招待您,据说乔志清也过来作陪。您见了他也别再堵气了,该发生的已经发生,您就是再生气,也解决不了任何的问题。”
祁友慎连忙拍了拍父亲的背部,给他舒了舒气,搀扶着他慢慢的下了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