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湖孽缘 下章
第58章 老衲法号一灯
 “上善太清奉天冥,彼岸仙家道玄经,乘风玉宇不知处,应有杀业命盘星。一灯大师曾言,东海近将现天怒,祸起紫,三世劫难。“女子叹息一声,望着翻滚的云海,不知心中所思。

 “娘亲是愿如渊明隐世,采菊东篱,孩儿亦想陪伴娘亲,相濡终老,纵死也无憾。”“清儿…”东海畔,黑云遮天蔽,不分昼夜,远处的云海连成一片,巨排空,似乎要把天地掀翻。咸淳九年,东海遭遇数百年未有之天怒,天地倾覆,混沌不开,所经之处方圆数百里绝无人烟。

 丝雨如刀,怒海如,无数道闪电从天而降,施与人间无情的鞭挞。洪水漫过山,一条小船从风雨中飘来,远远望去,宛如一颗渺小的种子,下一刻便要被海没。那船上站着两个人,一个青衣飘舞,不动如山,一个洁白娇弱,目慌张。

 那少女不堪吹袭,跌坐在船腹,急声道:“你这怪人,不去养伤修患,却来这里送死…”她声音清脆悦耳,青衣人闻之只笑道:“你看这茫茫天地,可感到生命之热烈,命运之悲壮?”

 少女看着翻滚的云海,摇摇头道:“天威难测,人生之渺小,只如顽石与星辰…”“物物拈来,般般打破,见微知着。何有大小?”

 青衣人笑道“那天,亦是道,妙妙神机,玄玄道果,生者执刀,死者闭目,何其悲也!”少女如闻天书,喊道:“又能如何?再不回头,我们便要死了!”

 “回头?”青衣人仰天大笑,滚滚泪水如熔岩般淌“那天尚未回头,我岂能先?怎知,站在最高处的顽石,便是星辰!”怒席卷而来,小船如羽叶般飘向山头,滂沱的大雨中,少女抱住树干,慌张而稚的俏脸努力地望向大海深处。

 那翻涌的天地间,一个渺小的身影如顽石般踏着大笑而去,风雨中似乎回着他优扬的歌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载岁月以游天地,登彼岸而长歌…《江湖孽缘》第一部:花落泥,完。

 第二部:天道为局,即将开始。《江湖孽缘》计划写四部,因为篇幅太大,恐有太监,因而采用简写的方式,且内容多有删减,有利有弊,希望包涵。

 《江湖孽缘》的主题是命运,风格非纯粹武侠文,人物亦不分善恶。《孽缘》以暗线为主,伏笔无数,多数隐线、关系不会明写,最后,感谢阅读,讨论,同人。第二部:天道为局

 ***夫天初开,化鸿蒙为二气,一者为道,御外宇,章法命,无所之大。一者为然,孕魂魄,滋妙微,无所之小。古往今来,道然相合,生生不息,宇内万物莫有不循。

 传天地之间,又有宇宙,超凡脱俗不入轮回,是为彼岸。彼岸者,知微通玄,道法自然,破黄泉之门,揽天地岁月,是为超脱。

 然彼岸之道,尽为传说,古往今来未有如是者。天地滋孕,又化雨,凡人者灵智开启,参天悟道以渡轮回,道者愈深,志者愈坚,世间渐有大能。

 有一修道处名唤自然门,门中修士成群,道音浩渺,感自然以知细微,悟天地而览大道,是为宇内第一修行圣地。然道法之存,皆为其御,超脱者为天地不容,遂降以天怒,魂灭魄以警世人,世间再无超脱之言。

 彼,天降一人行于泽畔,见山中浓云翻滚,鬼影丛丛,恐殃及无辜,遂去黄泉天取天心、慧眼、仙石、鬼书,筑十方锁天大阵,将鬼气困于一隅,是为鬼域。

 后千年,修行之士再盛,偶有大能者,飞天遁地得享妙法,余泽兴盛一方。有一凡龙门,隐于鬼域之内,潜修道然意,拂晓天地运势,虽多有大能却从无显

 这,一出世弟子返回鬼域,见域外有一男子相阻,言道:“此乃江湖三大地之一,入者十死无生。”那弟子笑道:“我乃凡龙门中蛟,入得此门得自然。”

 言罢一指定住此人,悠然而入。弟子入得鬼域,见域内鬼气氤氲,破败不堪,料得门中又生变故,便连忙去见掌门。

 一路行来,往日修道仙地尽皆化为泥土,鬼魅游走,天地崩裂,只余一口赤古井仰面向天,似乎要将一切生灵噬。弟子继续前行,终在云层翻涌处,见得一白袍男子从天而降,正是掌门师伯。

 掌门面色疲惫,见他归来,便问道:“鬼杵,可有进展?”弟子拜身道:“见过掌门,我已将四位师侄送出,目前尚无大碍,只是我门道经残篇仍无音讯。”

 “罢了,凡龙门虽承自上古圣地,然则功法遗失多年,强行修炼多有弊端,莫要再生罪业。”掌门摇了摇头,看着昏暗的天空,道:“自祖师超脱未果,四圣物逸散,锁天大阵渐势微,长此以往恐患寰宇。

 你师父十前以身作阵,投身古井独揽天怒,虽化解危机,却已身殒殉道。”鬼杵闻言身形大震,悲痛道:“苍天无眼!

 师尊他老人家功参造化,天资无双,更自创神通,一十七岁便登临知微妙境,当今天下无人能比,是最可能超脱之人,如今却葬身这鬼域古井,中道崩殂,真是苍天无眼啊!”掌门叹息一声,道:“乂师弟已去,凡龙门也该有个了断,鬼杵听令!”“弟子在!”“凡龙门了卸宿念,今断绝!你将本门道经《人法》卷与苍松传存,后改习它法,不得再有修练。另,白蟒、赤、毒龙因功法残缺,身染疾患,后若有恶行,你可废其修为,返归凡人。”

 “谨遵门令!”鬼杵跪身领命,又问道“不知掌门今后有何打算?”“我便在此陪你师父,了却凡龙宿命。

 一千年了,沧海桑田,却又有何不同?”鬼杵闻言心中惆怅,又道:“弟子启命,若后寻到天、地二法,该当如何?”掌门摇了摇头,道:“道意所至,彼时自知。”言罢,迈步踏入云中,不见踪迹。

 鬼杵叹了口气,守候数便动身离去。天念浩,江湖风起云涌,善恶者执刀兵存已身行杀业,为天道控,偶有醒时不为人知,这一,华山悬崖下滚落一青年,他被火蛇所伤,不能动弹。

 正此时,一和尚行来,见他伤重以为将死,遂将他放置树下念经超度,却不料他以密咒却除火毒,又用秘法洗去伤患,天亮时便精神奕奕。

 和尚心中惊异,便道:“和尚法号一灯,不知施主师承何门何派,所诵真言又是何等妙法?”“我乃凡龙门末代弟子赤,所诵乃是师门莲心密咒,专克火毒无往不利,还要多谢大师相救。”

 赤微微一拜,见面前之人祥和慈悲,功深无量,便道“感大师佛法深,可是要登华山?”

 “正是,我受王掌教之邀,前来一赴华山论剑,施主可愿同往?”“那《九真经》我已看过,无甚大道,大师一心研佛便是,它物易生魔心。”一灯大师宣了声佛号,道:“施主所言甚是,和尚此行不为真经,乃毁之,以免江湖再生杀业。”

 “大师慈悲为怀,赤感佩,我此行乃是寻求门中遗失真经,不便久留,他有缘再见。”一灯大师追问道:“不知贵派所在何处?一灯改拜访,再与施主畅言。”

 赤摇了摇头,道:“白鹤梧岭暂歇处,自有山朋远方来。今身境囹圄,结遇大师,后有缘自会相见。”二人匆匆告别,再无相遇。

 数年后,华山论剑之事传遍九州,《九真经》归于王重。在一处不起眼的山间小镇,失去武功的赤如往日般上山打柴,他路过一条小溪,见一孩童抱母而泣,其母早已命折,孩童眼泪婆娑几昏厥。赤上前道:“我葬你母,你拜我师。”孩童喏嚅道:“娘亲在,不需葬…”

 赤眼观其心,道:“你拜我师,娘亲便在。”孩童纳头便拜,道:“师父在上,请教娘亲永在我心,请教娘心永伴我身,生生世世不离不弃。”白驹过隙,孩童飞快长大,转眼已过弱冠。

 这一,赤唤他到跟前,道:“你这十几年,每晚去母亲墓前守候,风雨无阻,可得娘亲之魂?”“只有忆时身影相伴,未得其魂,还请师父教我。”赤道:“我有莲心咒,蚀心咒,封心咒,却未有忘心咒,且门规所在,不得教也。

 你去寻苍松师叔,求他一睹忘心咒,得其魂,必先忘心。”青年拜首走,赤又道:“你执念太甚,习得咒法也必有损魂魄,需斟酌慎之。你我缘尽于此,好自为之。”

 青年再叩首,转身离去。长路漫漫,千险万难,青年行得数年,终拜在苍松膝下,自此默默侍奉,一心求咒。又数年,苍松感其心诚,破例传其忘心咒,彼时中年心欢喜,习咒下山,忘却烦忧。

 这一,中年行至一处桃林,见漫山桃花径自飘零,忽忆昔日娘亲音容,不放声痛哭。正哭时,远方行来一老僧,问道:“山花烂漫,何以伤?”中年道:“我见桃花如见娘亲,唤之,却忘其名。”

 老僧见中年体躯健,面容却稚如孩,心中颇为惊异,遂引他到舍中查问一番,道:“施主心魂有缺,无可痊愈,我传你守心真言,念诵或有补益。”

 中年拜道:“感此地娘亲之念,我愿拜大师为祖,长居此地陪伴侍奉。”“你我既有缘分,如此也善,老衲法号一灯,今结此孺慕。”
上章 江湖孽缘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