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四章 古玉图册
光孝寺香火鼎盛,游客络绎不绝,到了光孝寺有一个景点不得不去,那就是光孝菩提,羊城八景之一。
光孝寺内栽种着一颗菩提树,为天竺高深智药三藏移栽而来,是中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颗移植过来的菩提树苗。
智药三藏曾有预言:吾过后一百七十年,当有
身菩萨于此树下开演上乘法门,度无量众。一百七十四年后,六祖慧能果然于此树下受戒说法,应证了智药三藏所言。
只是当秦宇几人来到菩提树处,才发现菩提树下已经围
了人,挤成了一个圈,不过和国人看热闹不同,这群人只是默默的盯着圈内,不出声议论。
过去看看。
莫咏星是最喜欢凑热闹的,第一个冲进了人群之中,占着身体的优势,硬是挤出了一条路,站在圈子最前面,根本不理会周围人投来的愤怒眼神。
有了莫咏星的开路,秦宇三人倒就方便多了,也跟着走到人群前面,几人朝圈内望去,才发现,圈子内竟然是两个上了年纪的和尚。
两位老和尚相对而坐,底下各自放着一个蒲团,两人的身上都披着袈裟,熟悉佛教的人就知道袈裟只有一寺的方丈或者德高望众的法师才有资格穿戴,这两位老和尚的身份来头定当不简单。
秦宇,这两个和尚是在干嘛,坐在这里半天不动。莫咏星瞧了一会,发现这两个老和尚一动不动,加上人群也是屏息无声,不免感到无趣,朝秦宇问道。
应该是在禅定吧。秦宇也不确定,看样子这两位像是在禅定,但是佛家的禅定是很有讲究的,一般都是选择在幽静的禅室内,再点上一支禅香,这菩提树下人来人往的,难免嘈杂。
两位大师是要进行机锋辩禅,左边这位是光孝寺的智仁大师,右边那位是南华寺的见空大师,两位大师每天都要在菩提树下进行一次机锋辩禅,已经持续了好几天了。身边的一位中年男子听到秦宇和莫咏星的对话小声的解释了一句。
机锋辩禅,是辩的什么?和尚不是讲究无
无求,四大皆空的吗,怎么还辩论起来了。莫咏星继续追问。
机锋辨禅就是辩论的人通过一些机锋互相印证对方的修行禅法的深厚程度。这回倒是秦宇给莫咏星解释了一句。
不过他发现效果不大,不但莫咏星还是一头雾水,就连表哥张华和童
也是一脸疑惑的看向他,当下只得清理下思路给他们详细解释。
机锋本义是弓上的机
和锋箭,在禅宗中则被引为无迹可寻蕴含深刻佛理的词句,意谓禅师与他人对机常以寄意深刻、无迹象可寻,乃至非逻辑
之言语来表现一己之境界或考验对方。
六祖慧能的风幡论就是一次机锋,机锋有几个特点,一是捷迅论,不容思考,二是利如锋箭,直如箭行,六祖一句:不是风动,亦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直指人心,如石破天惊。
其实也不止是禅师会进行机锋,古代文人也多喜欢参禅斗机锋,在红楼梦中双玉就经常会参禅斗机锋,其中第二十二回上半部讲的听曲文宝玉悟禅机里面就有一出机锋悟禅的对话。
小兄弟年纪轻轻的,没想到还知道的这么多,现在的年轻人整天就知道追捧一些国外的偶像剧,咱们的一些传统文化都不去了解。
中年男子听到秦宇的话后翘起大拇指,显然是在夸奖秦宇,只是他这话让莫咏星和张华颇不好意思,貌似他们就是那种对传统文化没了解多少的年轻人。
咱们的六祖就是一位著名的机锋辩论高手,他所传下来的《三十六对法》是南禅机锋的主要对法,小兄弟既然了解机锋,想必也应该听过一宿觉的典故吧。
嗯,在书上曾经看过,讲的是六祖慧能和他的五大弟子之一玄觉大师的一场机锋。
一宿觉的典故,秦宇曾经在永嘉地方志书籍上看过,玄觉大师在未成为六祖弟子前就已经是一位有道高僧,在瑞n县的仙岩山参悟佛禅。
一
玄觉在读《维摩诘经》时,忽然觉得内外明彻,经文之中所说的境界与他自己的内心世界无二无别,自
宛然,于是玄觉大师便决定去山外云游,参学天下,找人印证。
恰是因缘,玄觉与六祖的弟子玄策相遇,两人一见如故,相谈也很是投机,于是决定联袂去参谒六祖。
到了六祖的寺庙,六祖正坐在蒲团上,玄觉不待玄策介绍,就走到六祖的身前,将锡杖摇动的哗哗作响,围着六组转动三圈,然后持丈而立,既不礼拜,也不作声。
六祖看了他一眼,徐徐说道:作为僧人,应当具备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请问你从哪里来,竟然如此傲慢无礼。
玄觉不在乎,说:了生
死,是人生最大的事情,而且,各种因缘的变化又迅速无常,其它的事情在我看来都不重要,因此,我也就顾不上什么威仪不威仪、礼节不礼节了
六祖再问:既然如此,为何你不去领悟不生不灭,无无慢的道理呢。
玄觉回答:根据我的体会,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根本就没有什么生死、有无,因此,领会不领会本来就不存在,也就更谈不上什么与慢了。
六祖听后,高兴的说道:正是如此,你悟得禅之真意。
听到六祖的赞扬,两旁的僧人都很不可思议,六组平时极少赞扬他人,眼前的这位云游僧人很不一般啊。
得到了六祖的印可,玄觉才按照禅宗拜山的礼仪,规矩,整理好自己的袈裟,恭恭敬敬的给六祖磕了三个头。
玄觉先倨后恭很是出乎众人意料,但更令僧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在行完礼仪后,玄觉就起身告辞,马上要下山离去。
六组问道:你这就要走,太了吧?
谁知玄觉竟然又无风起
,挑起与老师的机锋。
本非自动,体有速焉?本来就没有动,哪里有什么与不呢。
六祖不动声
,说道:你说本自非动,那么究竟是谁在知道非动呢。
仁者自生分别玄觉回答。
这就是一次机锋的
机,六祖一笑:汝深得无生之意。
六祖的这话看似是对玄觉得肯定,其实内里暗藏机锋,既然无生在于心,又怎么能得到。
玄觉悟得六祖话里的机锋,又转抛出一句:无生岂有意?
六祖:无意谁当分别?
玄觉:分别亦非意。
两人电光火石间的机锋对论让周围的僧人一片迷茫,只有玄策在一旁略有所思,六祖见玄觉见悟透彻,不留痕迹,很是高兴,拉着他倒禅房留宿了一晚,师徒共同参禅。
第二天,玄觉就拜别了六祖,离开了寺庙,后来玄觉著证道歌于盛世,号无相大师,后人们把他和六祖夜谈禅道的事情称为一宿觉。
禅宗的机锋对论不是有一定佛法的人是无法理解的,尤其是这种电光火石之间不容思考的对论更是考验悟性和机智。
听得
迷糊糊的,和尚就是喜欢打哑谜。
秦宇给几人小声讲了一遍一宿觉得典故,听完秦宇的话,莫咏星三人脸上的
惑非但没少,反而又增添了几许。
佛家讲究佛度有缘人,讲求慧
,大概就是说的这种吧。童
倒是若有所思。
小兄弟不错,还知道典故里六祖的机锋所在,不错,不错。中年男子没想到秦宇竟然对这个典故如此熟悉,连六祖和玄觉大师的机锋都记得住,出乎他的意料。
这些都是前人总结的,我只不过是照搬念书而已。秦宇谦虚的回答。
照搬念书怎么了啊,在大街上随便找些年轻人问问,恐怕连一宿觉这个典故的名字都不知道。
有这时间看这个,还不如看本花花公子。莫咏星撇嘴,小声的咕噜了一句。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就在莫咏星咕噜完,圈内的两位大师同时睁开眼睛,右边的见空大师双手合十,徐徐问道:
达摩祖师,面壁九年,请问达摩面壁,背向何处?
ps:八点钟到家开始码,码这章真累,一直想写出那种禅的味道,可惜九灯笔力不足,改了几次只能到这一地步,关于一宿觉,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收藏终于破千了,各位道友很给力,能否给九灯再来几张推荐票鼓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