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官人 下章
第二四七章 同属异类
 王贤一方出人意料的收缩,让心报复的纪纲和汉王一方扑了个空,也让担心紧张局面会持续升级到不可控制的人们,心情稍稍放松下来。

 然而,烈的斗争其实从未缓和,只是由明争暂时转为暗斗,斗争的焦点也从南京转移到了北京而已…

 六月的北厩骄似火,黄土漫天。这座大明朝的第二都城,如今四处都在大兴土木,数以百万计的民夫和囚徒,在炎炎烈下挥汗如雨,像一群群辛劳的工蚁,建设着这座规模远超京师的大明新都会。

 事实上,永乐皇帝自从继位起,就一直十分重视对这个‘龙兴之地,的营建。永乐元年,先是效仿太祖皇帝对凤的做法,立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一应职官与厩同级。同时开始迁发江南富户、山西商人和各地民至此,以充实帝京。

 永乐四年,朱棣下诏征发民夫六十万,兴建北京皇宫和城垣,七年,在北京附近的昌平修建长陵。将自己的长眠之所修在北京而不是南京,已经十分明确的向臣民们透了这位大帝的心思——他已经下定决心要迁都

 永乐八年,朱棣下令开会通河、重新疏浚大运河,打通南北漕运,到了今年,这项又是动用百万民夫的浩大工程,终于基本完工,从此建造北京所需的海量物资,可以相对经济便捷的从全国各地运至通州,使北厩的营建工程大大提速。

 到目前为止,周长四十五里的正方形外城墙已经基本竣工,剩下的是修建宏伟的城门。笔直宽广可容八车并行的石板街道早就投入使用,厩各处的王府官衙的修建也具雏形,马上就要进入到精细的木工活阶段。唯独北厩修造的重中之重——紫城的营造工程,却几乎回到了原点。

 这当然不是负责修造的官员有意怠慢,就是借他们一百个胆,也不敢惹喜怒无常的永乐大帝生气,事实上,紫城工程在无论人力物力各方面,都享有绝对的优先权,之所以会出现目前的窘况,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永乐皇帝要求太高

 比起国初修建金陵帝京时的稍显仓促,朱棣对北厩的修建工作,一直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益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北厩烧制的每一块青砖、每一片朱瓦,在侧面或者背面都烧有窑场的字号及生产年份,如果在施工时发现砖瓦有质量问题,便可根据砖瓦上的落款进行倒查,只要核实清了,轻者重罚,重者斩首

 不只是对物料的要求十分苛刻,一应施工的所有工序,都采取严格的‘逐层连查,制度进行施工,要求实施下一道工程的工匠,要对上一道工序进行严格检查,若认为不合格可以拒绝施工,若是有问题没有发现,或虽知有问题却依然继续施工,一旦事发,要同直接责任人连坐,遭到同等处罚。

 负责监工的是由皇帝最信任的宦官、公侯、文官组成的联合监察组,这些负责监察的官员,整天拎着一柄大锤在工地上巡视,时不时抡起大锤东敲一下西砸一锤,被直接砸坏的工程自不消说,就是没砸坏的,他们也能通过锤子砸出的声音,判断出哪段城墙偷工减料、哪段城墙没有没有按照要求建造。被查出问题的责任人,往往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被砍头抄家…

 而且这些监察官员无比的认真负责,绝无被贿赂的可能,因为他们知道皇帝陛下对北厩的营造是多么的上心,事实上,永乐皇帝这次驾临北京行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亲自监工北厩的建造。从五月中旬,圣驾抵达北京起,已经年过五旬的皇帝未作歇息,就立即巡视了厩的营建工作,且绝非走马观花,而且亲自严格检查。

 他的检查方式简单暴,却无比的有效——皇帝会随机选择一个地点,命人将已经修好的工程砸开,检查有无偷工减料。比如在查看城墙时,他令人砸开夹浆检查,发现灰浆稍杂泥壤,、‘间隙超度,,随即将负责此处的工匠、工头十余人就地砍头。次,又对督察此处工程的多名监督官员,包括工部侍郎、营缮司郎中等直接责任人予以严惩,轻者撤职,重者廷杖…

 因此负责北厩营造的每个人,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无不拿出最高的水平来修建这座帝王的理想之城。可就是这种程度的努力,依然无法让永乐皇帝满意——尤其是紫城当巡视完已经要竣工的三大殿后,朱棣黑着脸回来,第二天,皇帝召集一应行在大臣和修建官员到西宫议事。

 所谓西宫,就是原先元朝的皇家西苑。原先朱棣巡视北京时,都是住在自己的潜邸中。但燕王府是在元大都皇宫的基础上建造的,位于厩核心位置。为了修建新的紫城,只能把燕王府拆掉。但是自己北巡也不能没地方住,便命工部在西苑中造了西宫,作为紫城未完工之前的视朝居住之处。

 虽说只是临时住处,但以朱棣好大喜功的子,自然丝毫马虎不得。是以西宫也是按照皇宫的规制建造,正殿也叫奉天殿,跟京师的皇宫正殿奉天殿一模一样

 此时,除了一于负责营造北厩的官员,还有成国公朱勇、武侯薛禄、行在礼、户、兵三部总尚书夏元吉、内阁学士杨荣等随驾重臣,大伙儿眼巴巴看着皇上,等他说出旨意,就准备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了摊上这样一位主,除了对自己狠一点,还能有什么办法?

 可当朱棣说出他的打算,群臣还是险些齐齐晕倒,心中狂喊着同一句话——皇上,为臣办不到啊…因为朱棣的决定是——将三大殿推倒重建而且不只是三大殿,连乾清宫、坤宁宫、文华殿等主要建筑,也要推倒重来理由是现在的建筑太仄猥琐,无堂皇宏伟之气

 要知道,仅紫城的营建工程,至今已经花费白银九万两,接近两年的国库收入。皇帝却一句话就要推倒重来,九百万两打了水漂不说,一个更宏大的修造计划,肯定要花费更多、甚至数倍的银两!这些钱从哪里来?在如今国力窘的大明朝,根本就是个无解的难题

 所以大明朝的大管家、行在户部尚书夏元吉,当场就表示反对。他说朝廷的钱已经在大运河上彻底花光,武当山的工程、趾布政使司仍在不断血,再增加如此一笔巨大的开支,会让国家财政彻底崩溃的

 看着头白发、心力瘁的大管家,皇帝终于有些不好意思,给他出主意道:“那就多印点宝钞嘛…”

 “还要印钞?”听说皇帝还要印钞,夏元吉非但没感到安慰,反而有天要塌了的感觉。“皇上真以为只要印钞就可以国用不断?且对国家没有坏处?”

 “你把朕想得太无知了。”朱棣有些不悦道:“朕岂不知印钞一多,百姓会苦一些,但朕不是把钱花在自己身上,朕是为了我大明朝的千秋大计”说着站起身,神情略略激动道:“朕放着江南烟花之地不待,回到这苦寒的北厩?难道就是因为对这里有感情?错,朕是要天子守国门、让我大明百姓永不受鞑虏入侵之害朕连自己的子孙都一起发配到北京了,难道百姓就不该为我大明做点牺牲么”

 “皇上所言令臣等感佩莫名…”一名大臣小声道:“只是紫城的规模,不影响我大明的江山永固吧…”

 “荒谬”朱棣马上投去冰冷的目光:“朕是要以我大明皇室的龙气,镇蒙元余孽的龙气。三大殿修成什么样,紫城修成什么样,关系到我大明江山的气运你说会不会影响我大明的江山永固”

 那大臣忙跪地请罪:“臣无知、臣妄言了,请皇上恕罪…”

 “哼”朱棣重重冷哼一声:“念你初犯,只廷杖四十、罚俸半年,若是后有人再敢进此亡国之言,杀无赦”

 “臣等遵旨。”众大臣忙应声道。

 “夏爱卿,你同意了么?”朱棣倒也知道,自己能由着子折腾,离不开夏元吉这个理财天才的辗转腾挪,如今又是用钱之际,是以对他很是不同。

 “皇上…”夏元吉看看朱棣,心里烈斗争了半晌,最终还是咬牙道:“请恕臣难以从命…”

 “你”朱棣的脸瞬间变黑。

 “皇上明鉴,朝廷已经不是寅吃卯粮,而是吃寅吃辰粮、巳粮甚至午粮了”夏元吉擦擦汗,硬着头皮道:“这都是拜宝钞滥发无度所致,这些年,臣绞尽脑汁,钞法仍无起。若是再要继续印钞,恐怕会出大子的…”

 “你不要危言耸听”朱棣的目光已经冰冷一片了。
上章 大官人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