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明朝当皇帝 下章
第三百零六章 大明变了
 朱由校没做过父亲,对于自己有孩子的概念并未有什么感触,甚至也没想过自己在某一天会成为别人父亲。

 当然,就更加想不到自己会在大明朝当爹,不过,在看见榻上那呱呱而泣的白里透红的婴儿时,他的内心似乎被人撞了一般吗,似乎整个心都融化进了那双宝蓝色且晶莹剔透的眼眸里。

 这就是自己的孩子?

 朱由校不止一次这样问自己,不知何时起,他发现同样裹着头巾,肤白如雪的徐佛似乎也比以往更添了几丝成的风韵。

 “你受累了”朱由校不由自主的坐在了徐佛身旁,握着她软而无力的手,说道。

 一旁的皇后张嫣则依旧面带着微笑,爱不释手的抱起了这小皇子。

 在此刻,似乎更像是平常的殷实之家一般,而没有所谓的妃嫔之间的警惕与芥蒂之心。

 徐佛也是笑靥如花,朝朱由校摇了摇头,意思是自己不累,对她而言,还是第一次看见当今陛下如此柔和的凝视,似乎在一刻间,她在此次分娩中所有的痛苦都值得了一般,她宁愿就一直这样盯着朱由校。

 “陛下,起个名吧”皇后张嫣这时候了一句,笑说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正要趁着兴头上给一个小生命命名时,却犯了难,因为太祖高皇帝早就被定好了格式,除去姓氏是朱姓外,辈分也已经排好,自己是属于燕王这一系,到自己这辈是由,下一辈却是慈祥的慈,而最后一个字却是金木水火土的规矩,自己这辈是木为偏旁,下一辈则是火为偏旁。

 但一时间,朱由校倒也想不起几个带火旁的字,想了许久,才确定道:“就取名为朱慈炯。”

 皇帝陛下确定了名字,就意味着正式承认了自己孩子的皇子身份,徐佛不由得就要起身要为朱由校行礼,朱由校倒将她按了回去,并嘱咐王承恩协助皇后办好此事。

 大明皇帝陛下有了皇长子朱慈炯的消息在全国不胫而走,对于一个靠礼仪建立统治体系的华夏王朝而言,这不仅仅意味着朱氏皇朝将会在接下来的政治生活中平稳过度,也意味着天下百姓将会因此多一段时间的太平日子。

 因为这意味着,王朝统治有了延续和传承。

 大臣们自觉的上贺表,百姓们则也自发的奔走相告,在两京和苏杭等大城市,甚至有文人士子百姓们自发的组织起庆祝游行。

 因内阁几位阁臣谏言陛下也以此事大赦天下,朱由校也不得不同意他们,除几项十恶不赦之罪外的死刑囚犯该为徒刑,放到偏远地区去进行改造。

 同时,作为皇帝的妹夫,驸马都尉巩永固,皇家工业公司的总负责人,同时又是全大明最富有商人之一的他直接给员工额外发放了三个月的奖金,为的就是庆祝皇长子的出现。

 巩永固这样做,皇家银行也不甘落后,开始铸造一批纪念币和纪念金条进行限量发售,倒也也有许多中产以上的人家来购买。

 军械司和皇家两院也发了奖金,霍维华干脆放了工部所属工人们的一天的假,还资助其每五银元使其去消费。

 朱由校见此也只得给文武百官也发放奖金,并诏令各省督抚和布政使司可额外给其下属官吏奖金,奖金额度和款项到时候可上报中央,由中央报销。

 南京镇守太监魏忠贤也去观音庙还了愿,当即布施了十万银元。

 连带马士英也对凤各州府县的个体工商户们实行免税三天,如此以来,虽然损失税收数百万银元,却大大刺了小商品经济的发展。

 从此还形成了一个规矩,每逢腊月十八,就会开始三天的免税时间,农户们和城镇周围郊区的居民开始养成习惯在这一天集中来城镇里卖掉农产品且同时购买年货。

 因为这天免税,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很多商家会在这天降价促销,对于很多普通百姓而言,可以在这一天购买到平时不能企及的商品。

 因皇长子的出现这一件喜庆的事如果搁在之前,自然是下面的孝敬上面,但今年开始却是换了一下,由上面给下面的孝敬。

 似乎在无意之间,人们会发现整个社会已经在发生改变,从前那种尊卑秩序在逐渐被淘汰。

 朱由校自己也没意识到这一点,作为一个在没有明确的等级的国度里生活的他看来这些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真正让他不可思议的事,自己真的把历史改变的越来越不一样了,因为按照正常的历史,自己这个朱由校皇帝是不应该有子嗣的。

 不过,有了皇长子就并不意味着大明的政坛从此后会一帆风顺。

 新的事物的出现往往意外着新的事件新的斗争的开始。

 远在清盛京城做驻清特使的刘宗周和史可法两人也得知了当今天子有了皇长子的消息,两人还宴请了清的上阶层贵族,其中包括皇太极等人,并向他们传达了这一喜讯。

 虽然对于皇太极等清贵族而言,这算不上是什么好消息,甚至还算不好的消息,因为这意味着大明的凝聚力会加强一些,但他也不得不在表面上表示祝贺。

 而刘宗周和史可法或许是为了王朝延续的考虑便上奏疏谏言当今陛下立即确立皇长子为太子。

 这一道奏疏也得到了辽东经略王在晋和大学士卢象升和总兵官文龙的支持,总之整个辽东体系的实权人物们都选择了联名上书,谏言陛下确立皇长子的太子。

 而在朝的文武官员们也积极响应尽早确立太子。

 但朱由校却因此感到一股巨大而无形的压力,这一幕似乎在万历朝就重演过,他不由得担心朝政会不会又开始陷入因为储君的混乱中。

 朱由校不想如此草率的确立储君,随着蒸汽时代的到来,生产力的提高,自然经济的解体,大明的变化后会更加发展,尤其是在自己百年之后,这就意味着此时的储君在后将要面临比自己现在面临的还要严峻的现实。

 “对于确立储君的事情,朕理解诸位爱卿的想法,但立一国之储君乃国之大事,不可草率,我大明历朝历代有多少次国势受损都坏在了这上面,如今皇长子不过刚刚出生,其品行是否优劣,是愚笨还是聪慧,有何才能,朕尚且不知,诸位只怕也尚且不知,若这就将我大明之后百年国运于此连都未断的幼儿肩上未免太轻率了,所以此事休得再提!”

 朝堂之上,朱由校直接就这样回绝了朝臣们,而朝臣们也不敢违拗君王的意思,但这时候却有一礼部的官员站出来询问道:“启奏陛下,既然不提早确立皇太子,何不尽早封为亲王,以被他确立太子之选时之准备。”

 钱谦益和李明睿等都因此而点了点头,暗赞此人所言实乃明智之举,当今皇上既然不肯提前确立太子,身为大臣倒也不能也不敢苦苦相,但是若提前封皇长子为亲王却是可行之事,后若真有了什么变故什么的,还能直接确立储君之位。

 但朱由校可不这么想,自己好不容把天下的藩王给削减了一大半,其控制的田产追回了三分之一,其俸禄供养也大幅度减少,如今自己再重新立一位亲王可如何是好,难不成又得给他上万亩田产和高额的俸禄。

 “封王自然是可以的,但以朕看来,为不再出现天潢贵胄侵民田民产之事,封王就不必要再分封地,地方有良臣猛将辅治之则已够了,何必再添一掣肘,而为使朕之子孙后代不再因为自己是皇室血统而好逸恶劳,不思进取,朕决定也不轻易授予他们什么亲王郡王,无论其长幼次序,一切唯才唯德是举,待其十五岁出阁后才考究其是该封何等爵位再说。”

 朱由校这么一说,群臣也不好再说什么,唯独这时候李明睿站了出来,道:“陛下所虑的确是远见卓识之虑,但皇长子作为陛下之子的同时也是我大明未来天下依旧是太平盛世的保障之一,既然不确立其为储君但也因如信王朱由校一般有一亲王之虚衔,这也是为了江山社稷长远之计着想。”

 朱由校明白李明睿的意思,如今既然朱由检都能挂一个信王的爵位,那么皇长子也能挂一个亲王的爵位,后若真需要临时立某某为皇帝时,也不好给朱由检找到借口。

 而朱由校本来也打算后也会让皇子们参与具体政务,如此也好,亲王只是虚衔可以将俸禄定得很低,毕竟之是象征的,而皇子们的具体职务的品级高低则要靠其能力了。

 “爱卿所言甚是,既如此则封皇长子为赵王,礼同一品,俸禄则也同一品官”朱由校说道。

 如此一来,皇长子便得到了一赵王的爵位,但刚出生的他依旧如一普通的婴儿般平静的生活在紫城中。

 相比于原有历史上的崇祯元年,同样是西历公元一六二八年的天启八年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这年爆发,因为皇家资本的席卷和凤商税的巨大补给造成国库的充盈使得蓟州和固原等九边之地多年积欠的军饷得到补发,且因此没有出现大的兵变。

 可以这么说,本该由此开始而越发动的天启八年却没有趋寒冷的气候而开始出现动的迹象,反而比天启七年更显得稳定。

 民的问题如今不但得到了解决,甚至还出现了民不够用的情况,在这个工业经济开始冲击自然经济的天启八年,很多百姓还是宁愿选择坚守在土地上,去收割那一亩三分地上的粮食,而过自给自足的生活。

 但因为蒸汽动力的大规模使用,且朝廷的默许和支持,各行各业的作坊工厂如雨后笋一般冒了出来,但却也因此出现了用工荒。

 工场主们不得不加大工钱却惑这些百姓们远离家乡来到城镇打工。

 随着财富的惑,到天启八年年底,已经开始有许许多多百姓来到大城镇奉献自己的劳动来换取财富,而在京城这样的大都市更是已经离不开这些外来人口的服务。

 从最基础的公共卫生处理到各类文化艺术的创作以及各类技艺的传承和与创新,这些从全大明各地汇聚而来的能工巧匠们都在京城扮演着他们的重要角色。

 如今五城兵马司的兵丁们是越发的懒散了,因为国库的充盈,而给五城兵马司也拨发了城市管理资金。

 但这些五城兵马司的官吏和在兵部有正式编制的兵丁们却比以前更懒,连敲诈勒索小摊小贩的事也不愿意再干,更别说其他市政服务,他们同工厂雇主一般雇佣了许多无地民编为临时工去负责京城秩序的维护,城市清洁的处理以及消防等。

 在朱由校微服行走在京城时,就能看见许多穿着兵马司特制服装的百姓们在为了一天几分的银元而辛苦扫着大街上的积雪,而兵马司的官吏则悠闲的坐在一边吃茶。

 而也有这些由临时工编成的百姓们在大街上对一些乞丐啊违规的摊贩们呼来喝去。

 但同时,也能看见,他们也会拼命的抬着蒸汽动力水机往火灾事故点跑去,且拼命的抢救人员性命,还冒着生命危险去灭火。

 大明真的是变了,变得他们都快不认识了。

 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都察院、还有各寺监院等的官员们在进入紫城前看见京城里各类新奇事物不由得都发出这样的感叹。

 不只是眼前随处可见的玻璃窗、穿着成衣的木制模特以及各类如肥皂、香水等听都没听说过的商品让他们震撼,更让他们唏嘘的是他们手里的年终报告奏疏,足足五寸后的奏疏,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有上万字。

 这是当今陛下给他们的任务,即要做年终总结,且朱由校已经放出消息,做的年终好坏将直接关系数万银元到数千银元不同赏赐规模。

 为此,这些掌握着中央朝廷核心权力的重臣们都很认真的一边学习一边总结,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在他们总结后,从数据上发现,大明居然也已经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上章 重生明朝当皇帝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