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残明 下章
第一六六章 大同
 这天下午,张煌言如约来到楚军营廨,拜访汪克凡。

 和想象中不同,楚军营廨并不是气象森严,反而显得有些杂乱,只是门口的哨兵一个个都精神抖擞,举手投足都带着一股拔的军人气质。为了表示尊重,张煌言提前到了一刻钟,守门的哨兵没有来回通报,直接把他领了进去。

 “我家军门早上说过,苍水先生今天要来,他一直在等着您呢。”那个哨兵早就得到过吩咐,对张煌言很尊重,一边领着他往里走,一边介绍情况:“军门的事情太多,这会儿肯定也在忙着呢,咱们只管进去寻他,没关系的。”

 张煌言是洒豪迈之人,并不在意来往拜会中的虚礼,喜欢这种直来直去的行事风格,跟着那个哨兵直接进了后院,刚到院门口,就听到里面传出清朗的竹板声音,似乎是有人在说数来宝,而且还是三句半的形式,句句都是大白话,健康向上,还略带诙谐。

 进门一看,院子里就像开场会,当兵的大概有一半,其他杂七杂八看不出都是什么身份,众人围成一个大圈子,汪克凡站在中间赫然正在打竹板,嘴里的三句半妙语连珠,引来一阵阵笑声。

 看到张煌言来了,汪克凡竹板一停,对众人说道:“数来宝表演起来最方便,只要有一副竹板,随时可以说上一段,我今天只是抛砖引玉,你们大家都再琢磨一下,用心多编上几段好词,回头比一比,看谁编的最好就用谁的,咱们十万楚军都打着竹板渡江北伐。”

 把竹板交给旁边的人,汪克凡走出人群,笑着向张煌言,两人略作寒暄,商定以表字相称,只论私,不提各自的官职和爵位,他们转身出了院子,后面传来清脆的女声,用数来宝绘声绘地描述着宁镇会战的情景,一听就是走街卖艺的专业人士,比汪克凡的水平又高出一大截。

 “这是做什么?”张煌言好奇地问道。

 “准备组建一个宣传队,鼓舞军心,争取民心。”汪克凡说道:“不止是数来宝,唱歌,说评书,演大戏都要搞起来,大家爱听什么,爱看什么,我们就搞什么,用这些寓教于乐的方法进行宣传,效果最好。”

 “是个好法子!”张煌言赞道:“普通百姓看不懂云台的大作,对这些东西更容易接受,得民心,正名号,以堂堂之师渡江北伐,必定能大获成功。”

 “苍水看过我那两篇拙作了?感觉如何?”来到西跨院,汪克凡把张煌言让进屋子,亲兵送上茶水,两人相对而坐。

 “的确是难得的好文章,读来受益良多,不过,有些地方略显生硬,大概是我还没有读懂吧。”

 “不是苍水没读懂,而是本来就生硬。那两篇文章有些超前了,原本应该再修改一下才拿出来,只是嗡嗡叫的苍蝇搞得我不胜其扰,才直接甩他们一个耳光。”

 汪克凡如此直言不讳,张煌言略感意外,这些都是隆武朝内部的矛盾,看透了本来也不该说透,作为一个外人,他更是不便评价,就问道:“云台写那两篇文章,是要先打苏杭吗?”

 “有这个打算,苏杭总比南京好打,另外除了军事上的原因,还有其他的一些考虑,我在苏杭一带下了些本钱,不能轻易放过。”汪克凡摊开手说道:“这几天哄哄的样子你都看到了,仗还没打完就开始各种算计,我本来只想进一步的话,就要先进两步,然后再退一步,后面就一切好商量。”

 这个话说的很直接了,汪克凡想当常设提督,总揽江南三省军政事务,光靠谈判很难达到目的,直接出兵把地盘抢下来,然后坐下来讨价还价,隆武帝和东林就只能被迫让步。

 这么直截了当的谈话方式,可以说是坦诚,也可以说是肆无忌惮,张煌言心里生出一丝反感,收起笑容问道:“云台若占了苏杭,将与我家监国如何相处?”

 “谈嘛,大家坐下来慢慢谈。”汪克凡盯着张煌言的眼睛说道:“如今隆武朝已得大统,不能轻易改变,鲁监国早晚都要退位归藩的,如果张肯堂执意要拥立鲁监国称帝,那就只能刀兵相见,这是一个不能碰触的底线,烦请苍水先生转告张名振与张肯堂。”

 张煌言的身子微微一震,伸手端起茶杯,犹豫了一下又放在桌子上,问道:“云台此话何意?”

 “张肯堂为了拥立鲁监国称帝,正在浙东大造声势,大半个宁波府都传遍了,苍水还不知道吗?”汪克凡轻轻拭去桌上洒出来的几滴茶水,动作仔细而认真:“说句心里话,当初唐藩和鲁藩谁来继承大统,其实都无关紧要,但如今天下大势已定,鲁监国还来争抢帝位的话,江南必然为之大,我要整合江南三省的计划也将落空,影响北伐大计,所以鲁监国一旦称帝,我就会第一个率军杀过来,免得浙东再落入旁人手中。”

 张煌言怒火上撞,冷声说道:“汪军门原来只想着整合江南三省,并不顾国家大义,既然如此,又与当年的江南四镇与左良玉有何差异?鲁监国旗下虽然兵微将寡,也不甘受人胁迫,汪军门若率大军杀过来,我等自然会身而战。”

 “苍水先生误会了。”汪克凡却不恼,反而笑了笑,待张煌言气息稍平,温言说道:“我要整合江南三省,正是为了国家大义,否则把江南三省交给那帮子文官,我实在是不放心。鲁监国一旦称帝,楚军就算袖手旁观,其他各镇兵马又岂能容得下你们?杨廷麟、万元吉、郑成功正好求之不得,肯定会一起发兵来攻,即为天子尽忠,又能瓜分鲁王的兵马和辖地,苍水先生扪心自问,公道地说一句,这场大战下来到底谁能得胜?”

 “这个…我说不准。”张煌言不是瞪着眼睛说瞎话的人,杨廷麟、万元吉和郑成功联合起来的话,鲁王的兵马多半会处在下风,但是这其中也只有郑成功比较厉害,万元吉的江西兵没什么可怕的,杨廷麟现在基本上还是一个光杆司令,不用考虑。

 “是啊,我也说不准的,楚军不手的话,你们几家多半会死烂打,让江南三省受战火荼毒,使得国家元气大伤,苍水先生,把你换成我的位置,会不会鲁监国称帝却袖手旁观呢?”

 汪克凡说的都是大实话,虽然不中听,却让人无法反驳,张煌言沉默半晌,毅然说道:“你我各为其主,真要是刀兵相见也没什么说的,但你却拥兵自重,以武将反制朝廷,终归不是忠臣所为,我等宁可臣服于隆武皇帝,也不愿受你胁迫。”

 汪克凡笑了,一竖大拇指:“张苍水果然是个硬汉子。放心吧,只要鲁监国不称帝,我不会动你们一的。”

 “当真?我家监国不称帝,但也不愿退位归藩,云台也能袖手旁观?”张煌言盯着汪克凡的眼睛,脑海中瞬间转过了无数个念头。

 在他看来,汪克凡果然有不臣之心,留着鲁王政权,多半是为了牵制隆武朝廷,江南的形势越复杂,隆武朝廷的控制力就越差,汪克凡正好浑水摸鱼。

 “差不多是这样吧,但也不是袖手旁观,而是要尽力保护你们的安全,无论杨廷麟、万元吉还是郑成功,谁都别打浙东的主意。”汪克凡想了想,又补充道:“但我还有一个条件,你们要呆在浙东,不能再往外扩张了,否则大家还得翻脸,关于退位归藩的事,也不是就这么算了,大家坐下来慢慢谈。”

 “要是一直谈不拢呢?”

 “那就接着谈,一年谈不拢,咱们往十年谈,十年谈不拢,咱们往二十年,五十年谈,实在不行让子孙后代接着谈,总能找到解决办法的…”

 随着汪克凡的侃侃而谈,张煌言的眼睛越瞪越大,完全不能理解,汪克凡这个人,脑袋里哪来的这么多七八糟的想法?这难道是在开玩笑吗?

 看到他莫名其妙的样子,汪克凡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解释道:“咱们汉人最喜欢内斗,如果意见不合,就非要搞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我想改改这个规矩,给后世做个榜样,哪怕是天无二,国无二主的事情,大家也可以坐下来慢慢谈,不一定非得用战争解决问题。”

 张煌言盯着他的眼睛,仿佛在判断他说的到底是不是真心话,过了好半天才收回目光,说道:“这很难的。”

 “我想试试。”汪克凡的声音有些干涩,却透出一股坚定的信念。

 明亡于万历,明亡于争,明亡于寇,明亡于小冰河的天灾人祸等等,这些说话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没有说到最关键的原因。明朝的灭亡,是中国古代社会三百年治轮回的宿命,是社会矛盾无法调和的必然结果,统治阶级只考虑自己的利益,益腐朽没落,弱势群体遭受的榨越发严重,社会矛盾随之变得越发尖锐,最终引起混乱和动,从根本上摧毁了大明王朝。

 在明朝末年,封建社会的模式已经走到末路,正在酝酿一场新的变革,清这个时候趁虚而入,封建社会模式又大大加强,并发展到历史上的顶峰,这也是中国在近代迅速落后于世界的原因,封建帝制是注定被淘汰的,或许是几十年后,或许是一百年后,但无论如何,汪克凡都不希望像另一个时空一样拖到20世纪初,这注定是个非常艰巨,非常困难的过程,他不敢奢望在有生之年废除帝制,但起码要留下一点共和的种子,让她慢慢成长。

 共和,才是更先进的政治模式,才是跳出三百年治轮回的唯一方法。民*主保护的是多数人的利益,是强势群体的利益,共和保护的是少数人的利益,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只有弱势群体也能从国家政策中受益,得到幸福的生活,社会矛盾才能趋于缓和,国家才能真正强大…

 时间不知不觉的流逝,张煌言和汪克凡谈了很久,渐渐的,他的表情越来越平和,目光中也有了亲近之意。

 最开始,他觉得汪克凡是曹一样的臣,这会儿却早已改变了看法,闻其言观其志,汪克凡在他的面前坦心扉,侃侃而谈,张煌言同样也是一位襟博大的有志之士,谈到深处自然能辨别真伪,汪克凡如果不是真的这么想,就不会考虑得这么深刻,这么全面,不知不觉中,张煌言已经暗暗把他引为知己。

 不仅仅是打败清,还要为万世开太平,创建一个大同社会。

 这条路充荆棘和艰险,汪克凡特立独行,一直为世人所误会,只有张煌言才能真正的理解,同样也是找到知己的感觉。

 大家分属不同阵营的区别,已经不重要了。

 汪克凡最后又提醒道:“我虽然不会主动向鲁监国开战,但是有其他冲突的时候绝不会手软。鲁监国困于浙西弹丸之地,退位归藩是早晚的事情,早点谈还有条件可讲,拖的越久越不利,这个道理还请苍水转告鲁王殿下。”

 “云台放心,我等商议之后,会尽快给出个代,如今鲁弱唐强,其实没别的路好走,反倒是你这里麻烦一堆,难道要一直和东林斗下去?”

 “斗一斗未必是坏事,只要他们别出格,我也不会迫太甚,留着他们,最起码还能给我当个指路明灯。”汪克凡笑道:“那帮家伙最为误国,要是不知道该做什么,尽管和他们对着干好了,十次有九次都错不了,这可是我的独家秘笈,苍水不妨一试。”

 张煌言哈哈大笑,深以为然。

 他一向忍辱负重,对此体会颇深,以东林为代表的文官只考虑自己的私利,所以就没干过好事,和他们对着干肯定都是正确的。

 …

 这一章很难写,憋了七个小时。

 有些问题很感的,尺度不好把握,还容易引起争议,今后不会展开多写,在这里带一笔就算有个代了。r1152
上章 残明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