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残明 下章
第二十章 我本淮王旧鸡犬
 明朝中后期,传统的程朱理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以王明心学为代表的各种思想学派迅速崛起,对程朱理学造成了巨大冲击。《这固然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同时也造成了儒家弟子思想三观上的混乱,越是聪明人越无所适从,心学末渐渐误入歧途,向虚无飘渺的禅学靠拢。

 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出门不谈两句妙悟心,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大家都是聪明人,抛弃了传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念后,很快就把人生二字看透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一切都是假的,世人皆醉我独醒。

 遭到清异族入侵之后,汉人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严重的分裂,有的人坚贞不屈,誓死反抗;有的人顺应,投降做了奴才;有的人避世隐居,埋首经史文章;还有的人根本不在乎夷夏之分,只想找机会往上爬,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那些助纣为的汉不乏非常聪明的人,他们把一切都看透了,想明白了。人这一辈子,不就是那么回事么?没有什么必须坚持的原则,把握自己的命运才最重要…

 钱谦益的境界比他们高一些,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所以他一直很纠结。

 陶园的堂会散了后,顾炎武终于见到钱谦益,拿出几封亲笔信交给他,一封来自隆武帝,一封来自汪克凡,一封来自他的弟子黄宗羲。一封来自东林元老黄锦。

 两人展开一番长谈,顾炎武告退之后,钱谦益一个人坐在屋子里。呆了很长时间,直到柳如是推门进屋,才从恍惚中惊醒…

 第二天上午,钱谦益托人转告马国柱,他和柳如是夫妇二人愿前往苏州定居,不即将启程。

 …

 绍兴府,府城由山、会稽两县同城而治。号称东南第一都,距离省城杭州只有一百二十里。

 浙江是明朝科举最发达的省份,绍兴又是浙江的第一名。状元、榜眼和探花出了一大堆,普通的进士数不胜数,当地有很多官宦世家,山祁氏就是其中之一。弘光朝灭亡的时候。苏松总督祁彪佳投水自尽。他的家人仍然居住在山祁府寓园。

 江南的文人雅士层出不穷,经常在一起结社集会,谈文斗诗,山祁府寓园就经常举办这种活动,领头的组织者除了祁彪佳的两位公子祁理孙、祁班孙之外,还有慈溪人魏耕。

 魏耕,明末抗清义士,历史上在康熙元年被清凌迟处死。南明时期的抗清斗争虽然此起彼伏。但是很多人都是出于义愤揭竿而起,近乎自杀式的壮烈牺牲。魏耕却有很强的组织力和行动力,做下了几件大事。

 多铎南下的时候,潞王朱常淓在杭州投降,魏耕起兵抗清,率领一群散兵游勇和清军结结实实打了几仗,兵败后转入地下斗争,披发僧装,麻鞋草屦,奔走大江南北,联络各方抗清力量,郑成功、张煌言和张名振三次攻入长江,第一次打到镇江和瓜州,第二次打到仪真,第三次打到南京,其中都有魏耕的参与。

 山祁氏寓园,就是魏耕等人的秘密据点,祁氏兄弟有钱有名,寓园水陆交通便利,魏耕等人明面上以结诗社为幌子,暗中发展力量,身边已经聚集了一大批抗清志士。

 就在这几天,大名鼎鼎的诗词大家吴伟业来到了绍兴,祁氏寓园因此又举办了一场诗会。

 吴伟业就是《圆圆曲》的作者“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名句妇孺皆知,他在清军南下后闭门隐居,受友人之托才来到绍兴,调解两个文人社团之间的矛盾。

 祁氏兄弟作为主人,一直在寓园门口客,吴伟业到了以后,诗会正式开始,祁理孙陪着吴伟业等几位重要的客人,祁班孙转回后堂,找到了魏耕。

 “今天来的人很杂啊,告诉咱们的人一定要慎言,作诗也不要太骨了。”魏耕一直在暗中观察,特意嘱咐祁班孙。

 “这个都待过的,放心。今天来的这些人里,有好多热衷于鞑子功名的士林败类。”祁班孙掰着指头说道:“王庭、陆求可,王命岳、姚启圣…姚启圣这个家伙,身上明明背着官司,却还一门心思想要参加鞑子的科举…”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园子的文士书生作诗之余,形成了一个个小圈子聚在一起。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朝代兴替原本是难免的事情,士人当以经史文章为第一要务,我若此科中第,最多也只做十年官,然后就请辞周游天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王庭是浙江嘉兴人,四十岁的老书生,刚刚中了清的举人,踌躇志之余,又颇为矜持。

 “此言大谬矣!我辈学成文武艺,自该卖与帝王家,助我大清早一统天下,才能结束民不聊生的世…”王命岳出身贫寒,自幼受磨砺,成年后一门心思只想出人头地。他也是年近四十的人了,在科场上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直到大明亡国之前才中举,清占领江南后,他第一个参加清廷举办的科举,但还是没有考上。

 “唉,前明寿数已尽,非吾等不为,实不可为也!如今虽然改朝换代,我等只要在新朝勤勉为官,同样可以造福一方,有所作为。陆某虽然不才,愿与诸位朋友约定,我等中第为官后,必做清官,绝不行那贪赃枉法之事!”陆求可今年三十岁,仍是一个钝秀才,清占领江南后一直在科场上努力拼搏。

 “切!”旁边突然传来一声冷笑,众人回头看去,原来是绍兴本地人士姚启圣。

 “清官就一定是好官么?海瑞至清,却处处碰壁,又能有多大作为?姚某宁愿为能吏,不愿为循吏!”

 “哈哈,你这杀贼还敢说大话,小心惹恼了我去报官,把你抓去砍脑壳…嗯,呵呵,呵呵,开个玩笑了,姚兄不要介意。”

 陆求可好赖有个秀才功名,面对姚启圣很有优越感。姚启圣的眼中却闪过一道狠厉的凶光,陆求可暗暗一惊,连忙干笑几声赔罪,心里极为后悔——姚启圣这个家伙一向睚眦必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何必要得罪他呢。

 王命岳是举人老爷,不怕姚启圣,但也忌惮他的为人,笑着问道:“姚兄还在备考么?最近在读什么书?”

 姚启圣冷冷答道:“姚某读书自然是勤奋的,每凿壁偷光,悬梁刺股,一册孤本《如意君传》已经翻得烂了,每招每势都记在。”

 “你…”王命岳被噎得说不出话来,脸红脖子,《如意君传》是一本宫图,姚启圣这么说话,分明是不给他的面子。

 “呵呵呵,熙止兄还是那么诙谐,以后大家彼此识了,你们就知道他这个毛病,外冷心热的,有古侠之风。”王庭和姚启圣的私人关系不错,出来打圆场:“熙止兄大才,我等都远远不及,若是参加科考必定一鸣惊人,只是他身上还背着官司,暂且不能下场,唉,总得想个什么法子,帮熙止兄除掉这个麻烦…”

 清军南下的时候,姚启圣正在江苏南通一带游历,被当地的一家豪强所辱,于是跑到清军那里捐了一笔军饷,被任命为当地知州,转手就杀了那家豪强的门,然后弃官而逃。

 姚启圣这个人就是一个实用主义者,行事亦正亦,从不墨守成规,他擅长经济之道,又擅长带兵打仗,比王庭他们几个的能力都强很多。

 “呵呵,事在人为,我既然要走科举的路子,总有办法抹去那个官司。”姚启圣早就有成竹,只是不便当众明说。

 …

 (今天出场的这几个人物里,姚启圣和吴伟业的名气最大。

 姚启圣为了参加科举,依附族人入了汉军镶红旗,八旗乡试第一名,被授予广东香山知县,上任之后私开海,很快被罢官。

 但是他很会做生意,过了几年发财后,招募乡勇投靠清军,还捐助了大笔军饷,又重新当官,一步步做到福建总督,和施琅一起收复台湾…客观的说,姚启圣的确是个人物,但在民族大义上是有亏的,如果站在南明的立场上,他和施琅收复台湾,把明朝最后一点香火都彻底掐断了。

 吴伟业是个悲剧的人物,和钱谦益的经历有点像,他在家隐居十年,最后顶不住压力出仕清,很快又辞官归乡,一生都处在痛苦和纠结中。

 “我本淮王旧犬,不随仙去落人间。”是他的心声写照。)
上章 残明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