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朝小官人 下章
第55章
 枉他花庆福把金家当对手,金家却想娶李绮节过门!

 太了!

 李绮节没看到花庆福脸上变幻不定的神色,听他的惊呼里惊吓大于惊讶,只当他是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含笑道:“你没进门前,我还以为花娘子是金家请来的说客呢。“

 花庆福知晓李绮节私底下的一应事体,算得上是李绮节的心腹干将。虽然他是李绮节的长辈,但两人来往一直以平辈相,所以李绮节在花庆福面前反而比在父亲李乙跟前更直接。

 花庆福愣了许久,才缓缓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惊讶过后,花庆福撇开金家不提,和李绮节说了会儿正事,心里暗暗盘算道:金雪松那个纨绔虽然不成器,可金家是县里数一数二的富裕人家,而且金家老太太是贫苦人出身,不大看重规矩,常常带着媳妇孙女在街巷间闲逛,金家的当家太太田氏听说也是个好脾气的,倒是适合三娘的。

 嫁到金家,三娘不会受婆母长辈拘束,可以堂堂正正持生意行当。

 金家的人脉,那可比杨县令的官位还值钱呐!

 可看三娘的意思,似乎无意于金家。

 花庆福叹口气,假如李绮节是他的闺女,他哪里会顾忌那么多,直接招婿就得了。虽说愿意与人做赘婿的都是无家无业的软骨头,一世不能科举,处处受人嘲笑,但赘婿嘛,吃软饭的家伙,只要乖乖吃软饭就行了,谁管他能不能出人头地,只要闺女立得住就行。

 当然,花庆福也只是想想而已,他膝下几个小娘子都已订了人家。一般人家,除非真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都不会为女儿招赘。

 几场连绵雨过后,天气渐渐晴好,池塘泛起水绿波,院墙外的桃树上爬花骨朵,柿子树光秃秃的枝条上也挑出几点新芽。

 李绮节记得李昭节的生辰快到了,让招财赶着牛车去周家村接周氏和李昭节姐妹俩回家,周氏似乎也记挂着为李昭节过生辰的事,提前收拾了行李包裹,招财到周家村时,周氏正打算让侄儿出门去雇车呢。

 灶房里早就备好了热汤热饭,李绮节知道李昭节格外感,特意让宝珠亲自为姐妹俩打扫房屋,旧的窗纱、桌布全都换上新的,桌椅罗柜擦了一遍又一遍,务必把精致的透雕云纹擦得光洁如新,还在土陶瓶里供了一簇开得丽芬芳的桃花,甚至还焚了一炉香块,一来是驱虫,二来是除味。

 等周氏几人归家时,李绮节出门接,走到门口时,眼光向外一扫,只见门外一片熙熙攘攘,围了不少人。

 张桂花又来了?

 李绮节抬起头,没看到张家的轿子,倒是看到一个人。

 一个浓眉大眼的大丫头,正搀扶着一个一身缟素、面容憔悴的中年妇人走下李家的牛车。

 妇人身旁,是周氏。

 紧跟在周氏身后的,是一个头戴绒帽、着茶褐色夹袄的少年。

 少年眉骨秀,英姿蕴藉,虽然一身布衣裳,但他站在人群当中,就犹如鹤立群,淡淡一个眼风扫向四周,仿佛春风过处,皱起一湖碧水。

 围观的男女老少,不分老幼,眼光都不由自主停留在他身上。

 却是李绮节曾见过几次的小沙弥。

 围在李家门口的村人们,一边打量少年,一边头接耳:“好俊的公子,是李家的侄儿?“

 另一位道:“瞧着不像呢,他身上戴着孝,李家近来没有丧事啊?“

 不等看热闹的人们继续讨论,招财和进宝急急忙忙把牛车赶进院子里,关上大门,众人还在外面等了一会儿,看李家人没有开门的意思,才各自散去。

 家里忽然来客,李大伯急急忙忙戴好头巾,披上八成新的一件袍服,匆匆走到外边来,周氏却道:“官人自便。“

 扶着妇人直接进了自己的寝房。

 因为身上戴孝的缘故,小沙弥怕冲撞李家,站在外院,脚步有些踌躇,大丫头不由分说,拉起他的胳膊,直接把他拽着往里走,一路跟在周氏身后,也跟进房去了。

 李大伯看着小沙弥的背影,一脸茫然“三娘,来的是哪里的亲戚?我怎么没见过?“

 无论李家还是周家,都没有样貌如此出挑的少年儿郎。李大伯虽然爱护短,审美还是很正常的。

 李绮节轻声道:“张十八娘。“

 李大伯愣了半天,叹息道:“原来是她。“

 周氏未嫁前,得过张十八娘的恩惠,李大伯这些年常常听周氏念叨起张十八娘,张十八娘这些年的遭遇,他也大概听说了个七七八八。

 宝珠走到李绮节身边:“三娘,昭节在外头,赌气不肯进来呢。“

 周氏光顾着安顿张氏和小沙弥,把李昭节和李九冬交给曹氏照顾,李昭节受了冷落,心不高兴,又看刘婆子们都记得她的生辰,两厢一对比,愈发觉得委屈,使起子,趴在门口用来磨刀的一块大石头上,不肯走了。

 李绮节哪里会哄孩子,让宝珠搜罗了一堆好吃的好玩的,亲手送到李昭节跟前“昭节乖,跟姐姐进屋,屋里还有更多好吃的。“

 李昭节哼了一声,抱着大石头不撒手。

 家里的婆子长工们常年在这块大石头上磨蒲刀、剪子、锄头、铁锹,石头表面光滑干净,但底部挨着水沟,布青苔,李昭节挨着大石头磨蹭了一会儿,裙角已经脏污了一大片。

 曹氏牵着李九冬过来一起劝李昭节,李九冬怀里抱着一只五彩团花纹罐子,罐子里装了各糖果,嘴里正滋滋着一块麦芽糖,含含糊糊道:“姐…吃、吃糖。“

 李绮节眼睛一亮,家里的糖果是她让婆子们做的,哪里都没处买去,小孩子不是最爱吃糖么!她剥开一颗糖,捧在掌心,在李昭节跟前晃晃:“昭节,看~“

 李昭节一脸忠贞,扭过脸:“哼!“

 李绮节苦着脸,把糖随手到宝珠嘴里,她李三娘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逗小孩子。

 刘婆子摆出一副凶脸:“小姐不听三小姐的话,回头官人晓得,要骂你的!“

 几个丫头在一旁帮腔。

 李昭节依旧趴在大石头上当瑞兽,把脸扭向另一边:“哼!“

 僵持了大半天,连里头的李大伯都惊动了,亲自过来请李昭节进门。

 李昭节不为所动,视死如归,死死巴着大石头,小指头攥得紧紧的,李大伯要抱她起来,她便嚷疼,李大伯怕伤着她,摇摇头“你这鬼丫头!“

 对李绮节道:“先不管她,饿她一顿就好了。“

 婆子丫头们只得散去,只留下李昭节一个人。

 如果抱着大石头不肯放的人是李子恒,李绮节管他三七二十一,几子敲下去,保管能把大哥打得服服帖帖的,可赌气的人是李昭节,她就不好自作主张了。

 虽说李大伯和李乙并未分家,但因为兄弟俩不住在一处,家里的下人泾渭分明,留在乡里的,俨然更偏爱李昭节和李九冬,在县城铺子里帮工的伙计,则更看重李子恒和李绮节。

 尤其是随着李昭节姐妹俩一天天长大,家下人私底下常常说起“太太最疼三小姐“这种话,觉得周氏偏心,对庶出的女儿不够慈爱。

 周氏子正直,不论是李绮节,还是李昭节姐妹,或是李子恒,她都一视同仁。不过周氏天不是那种柔情似水的温和慈母,说话做事都带着利劲儿,有时候脾气有些急躁,少了些软和,李昭节姐妹俩始终和她亲近不起来。

 周氏再疼李绮节,也疼得有分寸,因为李绮节的一切都由李乙做主,她只是伯娘。李昭节和李九冬不一样,周氏是她们俩的嫡母,姐妹俩的将来,都由周氏持,周氏肩上的责任更重,自然对她们俩更严厉些。

 家下人只看到周氏和李绮节说话有商有量,就抱怨周氏偏心。周氏一改俭省脾,给姐妹俩添婆子、丫头的事,他们倒是忘得一干二净。

 李绮节偶尔听到一些风声,怕周氏听了不高兴,更怕李昭节姐妹俩被下人们撺掇着一起埋怨周氏,近来敲打了好几个婆子。

 对下人可以威加恐吓,但是面对李昭节和李九冬两人时,李绮节难免畏手畏脚。

 眼看快到午饭时候,李绮节叹口气,让宝珠去院子里看李昭节起来没有。

 宝珠去了半,回来时道:“早起来了,这会子在屋里坐着吃木李呢!“

 “谁给她的木李?“

 宝珠的表情有些如梦似幻,抿着儿低笑一声:“张少爷给的。“

 李绮节想起周氏曾经说过,张十八娘被张家人赶出门时,是住在木李庵的。
上章 明朝小官人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