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半夜闹的大乌龙
PS:感谢莲痴的打赏,谢谢~~~~~
腊月的天已经极冷,喜清
四人在喜翎
那儿匆匆吃过午饭,把邵谦送的腊八粥食材分了一些给喜翎
,又到街上买齐了东西就往家赶,天冷了,夜也变得极长,不到酉时,天便黑了,四人挑着东西紧赶慢赶,也已过了酉时才到家,这还多亏了这段时
的锻炼,他们的脚程已快了许多。
吃过了晚饭,尹氏等人便着手安排熬制腊八粥,喜清
匆匆回屋记上了账便又回到厨房帮忙,她说过要学厨艺,当然不会错过腊八粥这么重要的东西。
只是,令喜清
奇怪的是,院子里居然支起了一个大火堆,中间放着一只…大水缸?
喜庆靖站在一边指点,喜延年和江洛两人已经回了竹屋,这儿便由喜守业和喜世廉两人打下手,照着喜庆靖的吩咐安置。
“爷爷,这是干什么啊?”喜清
好奇的走了过去,只见缸里空空的,什么都没有。
“熬腊八粥。”喜庆靖回了一句,看起来心情极好“往年都是乡亲们送腊八粥过来,今年算是你的功劳,我们家也分一回。”
分…喜清
一下子想到了那晚的分野猪
,顿时了然,怪不得这次让买这么多东西,原来如此。
她看了看那个大缸,没有说什么便进了厨房,要熬上这么大缸的粥,得多早起来熬?
喜清
惦记着明天的任务艰巨,不敢多耽搁便进了厨房,厨房里,李氏坐在一边指点,杨氏和柳氏一起在淘着糯米,尹氏则在指点喜清
的三个姐姐收拾别的东西,喜婉悦也在一边递竹箩接东西忙个不亦乐乎。
按着李氏的指点,将邵谦送来的东西另外准备了出来,自家买的却是大箩大箩的淘的,想来是想熬作两份不一样的。
喜清
看得清楚。也想得明白。所以也没有多想什么,上前领了一样忙了起来。
这些日子,她早已很清楚喜庆靖的脾气,他既已决定回报乡亲们,谁也拦不住,而且,一家人也没有想拦的意思。纵然有时会有些想不开,但事实上,他们还是很支持的,这也是这个家为何一直这样清贫的原因。
红豆、花生泡上了水,莲子去衣去
放入碗加
了水,便摆上了笼屉。喜婉悦便去看火,随便还领了些桂圆过去,坐在那儿边看火边剥桂圆壳边去核,剥下的桂圆壳顺手扔进了灶腹里,经火一烧,发出“噼哩啪啦”的声音。
该洗的洗,该泡的泡,该剥的剥。费了半个时辰。总算把所有东西收拾了出来,屋里的便由李氏指点着。让喜玉
和喜洁
照应着,其他人跟着尹氏抬着东西到了院子里。
尹氏提着厨房里准备的两桶山水,柳氏和杨氏抬着洗好的下白米和一些糯米,
火已经点燃。
喜守业和喜世廉看到她们出来,主动上前接过了东西。
在水缸里加上了八分
的水,尹氏等人便把下白米和糯米依次倒了进去,接着便是红豆、花生、胡桃仁、绿豆,这些都是尹氏之前吩咐喜清
买的,不如邵谦送的那份精致讲究,却也颇为丰富的了。
东西一样样的倒入,喜世廉不知从哪儿寻的干净竹竿,在缸里拌了拌,便用木板将缸口盖严实了,尹氏便让喜清
等人去休息,剩下的事便是守着火候,没必要这么多人都熬着。
喜清
等人想了想,也明白这么多人留在这儿没有用,便各自回去休息。
累了一天,喜清
几乎一沾
便沉沉睡去,不知过了多久,她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呼喊,不由下意识的皱了皱眉,翻个身便要接着睡。
“哪儿走水了?”身边的喜冰
却腾的坐了起来,喊了一声。
对面的
上的大姐二姐也纷纷坐了起来。
“小四,快起来,好像有人喊走水了。”喜冰
推了喜清
一把,自己飞快的拿起棉袄穿了起来。
不就是走个水吗…走水?!喜清
有点儿不甘愿的“嗯”了一声,突然间,她清醒了过来,直直的坐了起来,瞪着喜冰
问道:“哪起火了?”
“不知道呢,外面喊得凶着呢。”喜冰
几人已经穿戴好了,有些心急的边往外走边催道“你赶紧起来,别拖拉了。”
不用提醒,喜清
此时哪里还躺得住,她已经听到呼喊声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近,心里不由咯噔了一下,边穿衣服边想道:难道是竹屋!
“哪起火了?”喜清
一想到竹屋,顿时慌了神,趿着鞋子便边系着衣服边往外跑,到了院子里,一家人都站在院门外张望,可四下里,哪里有火影?只除了自家的院子里…
“奇怪,哪里有起火啊?”喜冰
跑得最快,已经从竹屋那边回来了,后面还跟着喜延年和江洛,到了院门前,便停下向喜庆靖回禀道“竹屋那边都好好的呢,山里也没有什么火光,不会是听错了吧?”
“不论是不是听错了,小心是大事,这儿是山里,要是真的失火了可不只是一家一户的事。”喜庆靖郑重的看着外面,转头吩咐道“年哥儿,洛哥儿,你们俩先回竹屋去,小心些,你们守着家,六儿和世廉跟我出去瞧瞧。”
“是。”众人齐声回应,各自领命。
喜庆靖带着喜守业和喜世廉出去了,喜延年和江洛退回了竹屋,李氏便招呼着一屋子女眷回来:“六儿媳妇,你和孙媳去厨房看着,可不能别处未起火,我们自家的灶里先起了。”
“
,会不会是误会啊?”喜清
听到李氏的话,心里一动,目光落在一直燃着的柴火,这么大的一个缸,必定要用很大的火才能烧开缸里的水,自家又在半山,而且夜又这么黑,该不会是让乡亲们误会了?
“难不成真的是…”李氏被喜清
一提醒,也看向了自家院子里的柴禾,话说了一半,便听到院门外有大动静传来,几人又忙回到院门口。
只见,喜庆靖三人已经回来,后面跟着大批举着火把的、端着盆提着桶的的乡亲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