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 川逝滚滚
当婆娑罗还想试图挣扎之际,他便飞出了地坑。此时天上再无双
奇景,六名云海仙宗门人凌空而立,朝着同一个方向躬身揖拜,婆娑罗顺着望去,只见紫气充
寰宇,一人伫立云端,如同仙家俯瞰尘世,不是云霁又能是谁?
婆娑罗此时身形全然不得动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而且仿佛连心神念头也慢慢消散,这种陷入虚无的孤零感,让婆娑罗惊恐无比,但下一刻连惊恐的情绪也消散了。
云霁根本不与婆娑罗废话,让他亲眼见证对手是什么人后,便将他的形神一点一滴
出九州世界。
婆娑罗也算得上是当世新晋之地仙,如果有机缘遁出九州世界,也不至于会化为乌有。但云霁不会给这个机会,他将婆娑罗这个独立存在,就像剥蒜一样散出九州世界,剥夺了强大的力量、剥夺了世间的权势、剥夺了一切虚幻浮华外相,属于婆娑罗的还有什么东西?
其实云霁已经给了婆娑罗足够多的提示了,若他能谨守摄心之功,那或许还能保得最后一丝真灵不昧,未来托舍轮转、重修历世,未尝没有再证之机。只可惜婆娑罗惊了、慌了、怕了,他无法忍受那种除了自我心灵以外绝对虚无的境界,所以连一丝真灵也被散入无涯之间,彻底化为乌有。
有趣的是,说是在无涯之间消散,但九州世界仍旧一分不增一分不减,因为无涯之间就是绝对的虚无,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存在,婆娑罗一身修为也是聚天地造化而成,如今不过是回归自然。
婆娑罗的消亡就像是一阵风吹尘扬淡然,云霁朝众门人说道:“恶首伏诛,你等继续追缉逃亡余孽,掌门安排人手,开始于九州全境纾解水患。”
说完这话,天上紫气急涌,云霁的身影很快便消失不见,怀英等人不觉得此景稀奇,毕竟云霁早已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如此方合乎仙家行止风范。
最后云霁现身出手,将婆娑罗一举诛灭,同时也化转玄妙识念传遍九州寰宇,凡是于修行缘法上与婆娑罗有牵连之人,都会感应到婆娑罗的殒灭,而这些人大多是残存的白莲教众,这也是云霁所展现世间的威慑。
怀英得了师尊之命,赶紧吩咐下去,襄州城内还有部分残存的白莲教余孽,都需要逐一拔除,其他散落各地的白莲教修行弟子,也都要派人追缉拿获。
但是从云霁话中,似乎认为九州水患才是更为紧要,怀英等人仔细一想也明白过来,白莲教能够有如今滔滔之势,本就是利用灾祸未定、人心离
的时局。如果不能纾解灾患,让世人起居重归安定,那么只会有无数婆娑罗,无非造祸大小之别罢了。
或许在云霁眼中,大恶与小恶并无差别。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祸及天下众生的
行恶障并非旦夕而成,要想挽救苍生于灾患为难,也并非弹指之功。
如今以怀静为首的水族弟子参与治水,那不过是
使白莲教仓促行事的楔子而已,真要纾解九州灾患,哪里就是这十几人能够料理得完的?恐怕整个云海仙宗都参与其中,也未能尽解灾患。而是要天下人一同参与其中,为自己与后人开拓生路。
云海仙宗并不会妄图驱使世人,而是推己及人、亲身践行,真要治水,便不要空谈而让大众奉献出力。如同上古禹圣,为治水亲自
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胫无
,沐甚雨、栉疾风,以置万方。
当白莲教、北道盟余孽基本被肃清,以及**明府门户整治之后,九州盟也开始从守护异界门户,转为治理九州水患。这个过程也少不得世俗大众的参与,一时间万民戮力同心。
除此之外,一支自北荒而南下的劳工队伍,数以万计浩浩
,也参与到治理灾患当中。这便是由咸瑜所率领的劳工队伍。
在整合了北荒各地矿场劳工之后,咸瑜决心率领众人南下参与治水。毕竟对于北荒劳工而言,九州才是自己的故土家园,如今
象已毕,更应该用心于治理灾患、重建家园。
如果遭逢灾患便逃之夭夭,那万一哪天北荒也遭受灭顶天灾呢?难道继续逃难?逃到最后总归是无路可去的,不如回头纾解灾患、改天换地。若是人人只知坐享前人成果,而不知自己营建开拓,那么人道文明恐将此断绝!
咸瑜如今已经
胎化龙,能御风云水汽,有时候干脆遁入江河之中,翻江倒海冲破堰
,重塑河道、疏通水
。
由于接连
替的水旱灾害,九州水脉变化严重,甚至黄河一度决堤溃坝,下游无法形成一条固定的河道。有如扇面散开的新河道,有的干脆变成沼泽地,绵延方圆数百里,甚至掩埋了大量乡村。
如此一来,在江河下游往往形成了大片堰
,河水积聚成湖。若堰
不破,待得水位上升
破堰
,就会引发二次水患,如此层层叠叠,已经形成大片堰
带,堵住了正常的江河入海
向。
这个时候,便是修行高人们各显玄通。那些参与治水工程的劳工们,偶尔抬头就能望见,在一片青草蔓长的沼泽滩涂上,或是一条金龙、或是一头巨鳌,裹
挟风钻凿淤
。有时候,高人并不现身,万道剑气从天而降,硬生生从堰
地带中撕出一条鸿沟来。
因为此间种种仙家景象,自然也造就了各种各样的传说,烧香祈福不曾稍减,也就难免会有各种歪风
气滋生。一些受灾百姓听信谣言,以为能一见龙王爷行云布雨,乃至于接一杯龙王甘霖,便能百病痊愈、长命百岁。
九州盟各派修行人听闻见状后也是哭笑不得,但并没有直接现身干预。咸瑜知道此事之后,勒令李二哥等人调查谣言来历,竟然查出这些谣言多数出自当年九龙岭中的劳工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