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我大概还在我的匆匆那年就开始构思这个故事了,我曾经下笔写过一个类似的雏形,很短,几万字就结束了,还是手抄本。之后随着自己的长大,对这个故事我有了重新的认识,我用了一年着手准备资料,又用了一年基本设计好了框架,最后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38万字的长篇小说。
其实最初的想法只是想记录下我的少年时代,然而在这么多年的积累中,我突然有了其他的思路。我渐渐发现自己不再是当初无所事事的懵懂孩子,我们已经不可避免成为了时代洪
中的一代人,肩负起了历史和未来。
这条路是我们这一代人走过的,是肯定与其他时代的人不同的,是独一无二无法取代的,是势必将要由我们自己去记录诉说的。
就这样,当我发现我曾经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人与事渐渐模糊时,当我感到我曾经以为永远深刻的情感慢慢淡然时,我毫不犹豫地拿起了笔。
可以说是我亲历的那个年代,是我亲眼看到的那些青春,是我亲身感触的笑和泪,让我创造了这个故事。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过得十分恍惚,有时候我觉得我们的似水流年就在眼前,有时候我又突然醒悟原来那些都已是匆匆十年前的事了。我深深地沉溺于了我们都曾经历的已经过去的那些日子里,我在其中近乎疯狂地挖掘我们常说的话、常听的歌、常吃的零食、常发生的情感…我用我错
的光
写下了《匆匆那年》,故事中的他们,可能就是你或者我,故事中的爱情和友情,可能就是你和我曾经拥有的。
在我的印象中,一位读者的留言深深打动了我,她的大致意思是,之所以被这个故事吸引,就是因为她也曾经方茴过。是的,在我们无比美丽的年华中,我们可能曾经方茴过,曾经陈寻过,曾经乔燃过,曾经嘉茉过,曾经赵烨过,曾经像他们一样过。所以我想这个小说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它是属于和我一起绽放过鲜
青春的一代人的。很久之后,我希望“80后”这个群体可以这么说:我们没有
情燃烧,也没有血
浪漫,但我们有匆匆那年!
《匆匆那年》中的故事可能结束了,但是我们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如果你是1980年以后生人,那么读到这里的你:
20多岁的时候在做什么?
成
了吗?
成家了吗?
想起你的匆匆那年了吗?
因为曾经的美好笑过了吗?
因为生命中不得不进行的别离落泪了吗?
是怀念着?
还是忘记了?
把她们搁心里了吗?
把他们搁心里了吗?
对于青春…释然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