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官路沉浮 下章
第十五章 村支书的危机
 (周自己重新读已上传部分,忍不住又在原来的第六章后,重新增加了3章11000字,所以调整了一下章节名,今天相当于上传了16000字,看过前文的书友大大,可往前在看看。)

 上山村两颗钉子终于拔掉了一颗。

 乡里要开会,楚平也就在乡里呆了一天,把委扩大会议开完,再去拔第二颗钉子也不迟。

 今天的委会还是大棚菜的事情,主要是研究抓进度的事情。马上就是九月份了,这西蓝花都还没种下去,连大棚都没全部搭好。

 当然,没种下去的关键,是第一次种西蓝花,无论是县里的农技人员,还是农民,都没有经验,而且西蓝花对大棚的要求也高,投入自然就大一些,虽然县里和乡里帮农民们了些贷款,可终究还是不够的,凑这些搭大棚的钱也拖了后腿。

 “楚乡长,我正要找你,这帮兔崽子。”楚平了个空,去坤平村看看自己的大棚,虽然有赵三兵照料,可自己也不能不去看看,刚到大棚里,赵老支书就跑了过来,拉着他的衣服说“有人要夺位谋权了,我们得想想办法狠狠的镇。”

 楚平苦笑了,这个老支书还真是个矛盾的人,一脑子**时代的思想,却能放开思路敢干肯干,带领村民致富。

 “兔崽子们要改种西蓝花。”坐好之后,赵三兵着旱烟,气呼呼的说“开始向老子啥,我这个老公公了。”

 “是宫,不是公公。”楚平扑哧笑了出来,赵三兵喜欢看戏,老是喜欢用戏文里的话来形容自己遇到的事情“慢慢说,他们为什么要改种西蓝花?”

 “还不是乡里那套说辞,什么种西蓝花赚钱,是乡里统一布置的,有政策支持,有政府支持什么的。”赵三兵着旱烟说,不过这还真是一个好说辞,种西蓝花的农户,乡政府担保从信用社贷款500元,种辣椒自然就没有贷款了,得自己筹钱,还好坤平村的底子不错,大部分农户并不缺建大棚的钱。

 “嗯,有多少户?”楚平也知道这其中的厉害。

 “楚乡长,你回来了。”两人正说着,赵三兵的幺儿赵援朝气吁吁的跑了过来“爹,老秋他们吵着要种西蓝花,你看咋办?”

 赵三兵有两个闺女,这幺儿子三十五岁,长的和赵三兵一模一样,也一模一样的精明能干,而且还是去过上海,下过深圳的能人,平里处处和赵三兵对着干,这次大棚菜种辣椒的事情,倒是父子两头一次进了一个壶。

 “你说咋么办?”赵三兵没好气的说“叫你去做思想工作,这么点思想工作都做不好,还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我这班你怎么接班啊。”说完赵三兵深深的叹息了一声。

 “我又不想接你这班。”赵家老三嘟嘟说,看赵三兵要拿烟杆往他头上敲,连忙躲开。

 “三叔,援朝哥不喜欢做支书,我倒觉得你不要勉强他,别让你这个小村子限制了他。”这半年交往下来,楚平感觉这赵家老三不是个简单人,一旦有机会肯定能干一番事业。

 “楚乡长这样说,我心里就高兴了,那听楚乡长的,你想干啥自己干啥,只是不准干违法的勾当。”赵三兵呵呵笑着看楚平,他对楚平可是佩服的紧,年级轻轻就是乡长,还是大学生,干的活也都靠谱,不像那些嘴跑火车的乡干部。

 “援朝哥,你啊,还是到县城或者南州去点事做做,像你老爹说的一样,只要不犯法,比如搞个建筑队什么的,开个公司什么的,胆子大点没关系。”楚平虽然在乡里当乡长,可很多信息还是蛮灵通的,因为杜欣一直想拉他下海,每个月都给他邮寄一个大包裹,里面都是深圳那些报纸报道的事情,让楚平眼界开了不少。

 “我也这么想,就是不知道干什么好。”赵援朝笑咪咪的说。

 “什么都可以啊,你不是去过深圳和大上海,见的世面还不大啊,我都没去过上海和深圳呢,拿准了主意,请你老爹把把关,只要不违法的,都可以试试。”楚平估计赵援朝心底里已经有了想法,只是一直怕他那老爹,所以不敢说,看来今天他是想借这个机会了。

 “我把什么关,你要真想出去干事业,请楚乡长给你把把关,他点头了,我肯定点头。”赵三兵这话算是给赵援朝吃了颗定心丸。

 “有多少户要改种西蓝花?”楚平笑着转过话题,今天来可不是为赵援朝来的。

 “四十四家。”赵三兵恨恨的说“加上老秋,那就是四十五家。”赵三兵很是恼火,这老秋可是赵家二闺女的叔伯大哥,平时一向听赵三兵的,现在居然也要当叛徒了,亲戚都背叛了,那还了得。

 “占了三分之一?”楚平心里略微算了算。

 “三分之一多一点。”赵援朝说“现在还有八十家没表态,我看其中也有不少还在犹豫。”

 “楚乡长,你说怎么办?”赵三兵很恼火,这可是对他这老支书权威的挑战,他可不能罢休。坤平村虽然富裕,但却是小村,本来有两百多户人家,后来有些田地被政府征用了,那些田土的农民也就成了乡镇企业的职工。

 赵三兵在坤平的权威第一次受到挑战,这老头火大了。不过到底是上过战场的人,还是沉的下气,知道要有谋略,不能来硬的,老支书点着烟袋和儿子一琢磨,这里面肯定有人在搞鬼,只怕是村里某些想夺权的人和乡里的人联合起来,一来楚平,二来要把他这个二十多年的支书下台来。

 “他们这是在向您和楚乡长挑战!”赵援朝愤愤的说,在他眼里父亲可是坤平村的大功臣,村民应该无条件服从赵三兵。

 “我没什么,楚乡长可是正正经经的乡长,大棚菜可是他带大家出来的。”赵三兵看来是想听楚平的意思。

 听他们父子这样一说,楚平心里一下子明镜起来。

 这事情只能低调处理,说村里某些人挑战赵三兵的权威,坤平村单独种辣椒,在白一丁和别人眼里,自己和赵三兵何尝不是在挑战白一丁的权威,难怪他要指使人来和赵三兵唱反调。

 “主席有句话你应该知道吧,三叔?”楚平琢磨着这事情不能闹大,闹大了对自己和赵三兵都没有好处,再说了到年底种了西蓝花不赚钱和自己也没关系,自己倒是要担心种辣椒到年底是不是真能赚钱,如果不能赚钱,或者赚的钱比种西蓝花少,那自己和赵三兵的威信只怕要扫地了,到时候两人这支书和副乡长只怕是当到头了。

 “主席的话我都记得,你说的是哪一句?”赵三兵最崇拜的人是**,对**语录比对自己多少岁还清楚,楚平和他打了这么久的交道,发现要说服他,最好能从**语录中找一句话出来,那就能事半功倍。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们去!”楚平学伟人的大手一挥说。

 “语录里可没这话,不过这话主席确实说过。”赵三兵脑子里在背着他的语录。

 “由他们去。”楚平坚定的说“信咱们的,咱们全心支持,不信咱们的,让他们种西蓝花去,赔了钱不要怪咱们。”

 “这样,这样,不好吧?”赵三兵有些不服气,可看着楚平坚定的眼神,估计想到这事情也只能这样,也就气嘟嘟的答应了。

 当天晚上,坤平村大棚到底种什么的事情定了下来,有六十二家改种辣椒为种西蓝花。

 可这五十亩辣椒大棚还在呢,苗不但育上了,而且都长一尺来高了,这些怎么办呢,这可是个很难处理。按照村长赵坤的说法,那就是把大棚推掉,把辣椒苗全部推倒。

 楚平看了一下决定继续种辣椒的人家,基本上都是老人当家,家里是老头子说了算的,看着这情景,楚平到佩服赵三兵这老家伙在坤平村中的威信。只有少数几家,既想留着种辣椒,又要种一些西蓝花,几户人家,是家底比较深厚,劳力也不却的。

 已经下种的大棚辣椒绝不能推倒重来!

 即使这六十二户人家要种西蓝花,得重新搭大棚就可以了,重新搭大棚在经济上和劳力上,以及地上都不是问题,坤平村有的是地,坤平村从种辣椒改种西蓝花的村民,每村都能获得八百块的低息贷款,大棚的一切材料也都已经做好,只要花两天时间搭建起来就行,甚至可以请专业的施工队伍。

 可难就难在这剩下的几十亩大棚辣椒,想来想去,楚平决定让农户们折个价,他去找人承包。辣椒大棚的投入到现在每亩也就三四百块钱,后续投入只怕还要三五百块。

 经赵三兵和几个村干部商量,决定所有的大棚都折三百五十块,地租不要钱,水不要钱,以后用的电费就要新的承包人自己出。

 这些人想着种了西蓝花可以赚大钱,也只要辣椒大棚投入能保本就行了,至于花点功夫也就算了,其实大部分农户的投入还没有四百块钱,这木头都是山上砍的不费多少钱,三百五十块还基本上有点赚。

 折价折好了,这接手的人可就麻烦了,五十亩可不是十五亩。经过一个晚上的思想工作,剩下种辣椒的六十家每家接受一小部分。

 折腾了一个晚上,到第二天早上,还有三十亩没人要。最后没办法,楚平一咬牙自己包下二十亩,让赵三兵包下剩下的十亩,既然得罪了白一丁,那自己这种辣椒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虽然作出了这样的决定,事情也解决了,可摆在楚平面前却有两个事情,一个是二十二亩大棚,得找人来管,还要请些小工,二十多亩大棚可不是一个小事情,好歹也算的上是种植专业户了,想来想去只有把老爸老妈接过。第二个要解决的,那就是钱的问题了,包下这二十亩辣椒,光要付出的成本费就是一万,后面还要肥料什么的投入,还要请几个小工,都是要工钱的。

 第二个问题好解决,当天晚上,楚平第就给杜欣去了个电话,找她借几万块钱。杜欣二话没说,让楚平明天去县城,找家银行开个户,她立马将钱打过来,并开玩笑说:“班长哥哥放心,你那点辣椒即使种出来没人要,妹妹我包了,年底给我全部运到深圳来。”

 “你个乌鸦嘴。”楚平骂了她一句,却也拿这个自称妹妹的女同学没办法。

 白一丁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还专门问起楚平。

 楚平想了想,觉得这事情既然白一丁问起,那就得向委会汇报,自己可是乡干部,能不能承包这么多大棚还不好说呢。

 谁知道白一丁一听,他口答应,在委会上专门讨论了这事情,并专门形成了会议纪要,乡委支持他和赵三兵承包剩下的三十亩辣椒大棚,说他们这是做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带着大家摸着石头过河,乡委和乡政府要大力支持。当然大家也知道白一丁的意思,这事情拿到委会上一说,那可是落他面子的事情,说不定到年底这辣椒亏的一塌糊涂,看他怎么还这么多钱。

 散会后,王爱军还很同情的拍拍他的肩膀,他知道坤平村种辣椒不是他的主意,可现在这烂摊子就要他来收拾了,而且还让他将白一丁的关系的更僵,在县领导面前落下个不顾大局,没有组织纪律的坏印象了。

 第二天签订承包合同的时候,白一丁还带几个乡干部去见证,可是实实在在的羞辱了楚平和赵三兵一把,两人虽然气愤,可也没话好说,只能打落牙齿先含血下去再说。

 这个改种风波,就在楚平和赵三兵认输中落幕了。

 只是楚平却头疼死了,还得回去做父母的思想工作,还得请几个小工帮忙,这二十二亩大棚,可不是个小摊子,摆在地上白呼呼的望不到边呢。

 要让父母背井离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应该是一件几乎没可能的事情。好说歹说,两老就是不同意,楚平其实也理解两老的想法,家里一摊子事情,还有个八十岁的老太爷在家里。

 楚家的家训以孝为先。父母在,不远行。

 “娃儿这样做,是老百姓要求的,说明他是个老百姓爱戴的好官,是乡政府、乡委集体决定的,这可关系到娃儿的前途。”老太爷是见过世面,肚子里有墨水的人,最后楚家老太爷发话“你们忙死忙活还不是为了娃儿,家里也是干活,那边也是干活,不一样干嘛,我人老是老了点,可自己还能照顾自己,家里的活交给老三,现在也就剩下收稻子,其他的有些东西就不要种了,有什么事情老三也能照看我,这你们放心好了,楚征在学校读书,有钱给他就行,再说他也从来没让你们过心。”

 老三是楚平的远房堂叔,三叔父母死的早,是老太爷一手带大的,所以三叔对老爷子就像父亲一样,和楚平父亲也像亲兄弟一样,三叔和三婶都是老实但不傻的人,家里交给他们,楚平也放心。

 要不是楚老爷子发话,要不是看在儿子前途的份上,楚平父母只怕是天王老子来了说,也不会抛下家里的活儿去湖山。

 楚平家里也算是诗书礼仪之家,楚家出过举人,楚平的太爷爷,也就是楚老太公是清朝秀才,膝下三子文武全才,大爷爷楚文留洋回国后参加国民革命,后来就失去了联系;二爷爷楚武是武汉讲武学堂的教官,红军长征时期已经是副营长了,就救战友牺牲在草地里;楚平爷爷楚才是老三,当时家有老父母,老太爷叶不大,这才没出远门,一直在家伺候老人。

 全国解放后,老人家也当过公社干部,只因抗战时腿受了伤,所以也没远离家乡。后来十年动,因为有人说楚文在美国,所以楚家虽有红军革命烈士,但也受到造反派们冲击,楚老爷子右腿本来就受脸上,这次一被冲击,伤更重了,就差点瘸了,还好楚平的小外公在外学了接骨治伤这门手艺,小心帮他调理一年多,又教老爷子一路健身的太极拳,他这腿伤才逐渐好了起来,不过也落下隐伤。

 自听有人说在美国见过楚文,楚老爷子却并没怪楚文也没怨恨当时的造反派,只是自此之后对大哥楚文的思念重了起来。

 楚家老太公临终前最遗憾的事情,就是不知道楚文下落,不知他是生是死,叮嘱楚才一定要想办法寻找楚文的下落。改革开放后,楚平姑姑楚江也因为这事情和其他一些事情,在楚平出生后不久偷渡去了香港,发誓要找到大伯父楚文才回来。

 和爷爷惜别,代好三叔,给三叔和爷爷都留了几百块钱后,楚平这才带着父亲母亲从西州来到南湖。还好赵三兵很热情的接待了楚平的父母,坤平村不但给楚平的地不要租金,还给他父母免费安排了住房,一切用具齐全,王爱军以乡长的身份出面,多次看望两老,加上有繁忙的活要干,两老倒也没太多的不适,只是每半个月得闲回去一趟,楚平弟弟楚征正读高中,周就回家照看照看爷爷,一个月来南湖一次看望父母和哥哥。

 有杜欣的经济支持,有父母劳心劳力,楚平也就放心了,即使到年底辣椒真的买不出去,运到深圳去也是一个好办法,反正有杜欣这话,不怕她不给自己找卖主,用她的话说,你那么点辣椒,我找几个食堂就卖光了,所以这心就更放到肚子里去了。

 (周自己重新读已上传部分,忍不住又在原来的第六章后,重新增加了3章11000字,所以调整了一下章节名,今天相当于上传了16000字,看过前文的书友大大,可往前在看看。)
上章 官路沉浮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