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五章 最后通牒
一架载着苏联政fǔ代表的转机从莫斯科都升空,前往柏林。这次的秘密访问只有中央部分人才知晓内幕,德意志的态度是亚纳耶夫最后的希望,破解罗马尼亚的死局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克伦茨,他是最后拍板一切的希望。
与此同时,另外一架飞机也从华府方面出,前往莫斯科。马里奥也要在罗马尼亚的问题上与苏联进行‘
’涉,力求维护欧洲的问题,避免战争的扩大化实际上就是害怕借助罗马尼亚内战再次推动一场席卷东欧的革命‘
’‘
’。
多
雷宁从飞机上走出来的那一刻,停机坪上的风吹刮着他的脸,‘
’
的天气让人难以忍受。积雪融化之后柏林非常罕见的出现‘
’雨靡霏,头顶山那一片‘
’沉让人实在是难以对停机坪上的代表团们挤出一个和善的微笑。
该来的总会来,不该来的也逃不掉。
那些人回应的笑容比积雪融化的时候还要寒冷。
多
雷宁望向那些人,眼神复杂。与在场的外‘
’部官员短短寒暄了几句,就坐上了‘
’心准备的国宾车,前往柏林总理府的终点站。在那里将有一场艰苦的战争准备打响,他必须打起十二万分的‘
’神,来防止自己出现意外失误。
他的身后代表的是东欧大6上那个寒冷的国家。
一心想要凿出一条生路的国家。
原本出现在这里的人应该是亚纳耶夫总书记,因为需要他在克里姆林宫坐镇统筹大局,
接美国方面的代表,所以克伦茨才躲过了一劫。另外一劫,就是这次在背后搞得那些小动作绝对躲不过去,他誓要让德国
下的份额还得加上利息吐出来。
想到这里,多
雷宁‘
’沉的脸
‘
’出一抹笑意,更多的是一种宽心,他对亚纳耶夫‘
’控局势的能力非常惊讶,从一开始他就把美国当做是胁迫德国的一枚棋子来运用。
“不知道克里姆林宫那边,又是一副怎样的情形。玛德琳作为坐镇外‘
’部的重臣应该出现在莫斯科的机场上了,不过那个最终的美苏合作计划真的能够如期的完美实现?真要是这样,克伦茨绝对会为自己的小聪明付出应有的代价。”
多
雷宁喃喃自语的思考现在的局势,以为背后的行动已经完美结束的他万万没有想到,亚纳耶夫根本没有将他的一切放在眼里。
克伦茨,不过是一枚随手拔去的钉子而已。就像亚纳耶夫拍着多
雷宁的肩膀,语气轻松的跟他‘
’谈一样。
“不必在谈判桌上感到拘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你们的谈判并不会影响到最终的局势走向,只有莫斯科的这场才会成为决定一切的谈判。如果我们输了,你就从德国回来,因为克伦茨最后的结局还是像之前预料的一样。”
他不知道亚纳耶夫总书记的预料指的什么意思,但是在现在的情况下,自己也只能无条件的信任总书记,就像信任他会带着苏联走出绝境一样。
汽车在总理府面前停了下来,车‘门’缓缓的打开,‘
’冷的风席卷车内,寒冷萧瑟。
最后摊牌时刻到了。
多
雷宁深
了一口气,走出了车‘门’。
“如果美国在罗马尼亚的问题上失败,将意味着我们有可能退出东欧的政治圈。这已经不是当初的古巴危机了,在这个问题上,亚纳耶夫处理的比高傲
鲁的赫鲁晓夫要出‘
’的多,他仅仅将罗马尼亚内战限定在美苏之间的政治较量上,并没有扩散成全球的核危机。”
直到飞机上她还在回味着马里奥总统的叮嘱,希望能让自己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危机,以求在谈判桌上摆正面对亚纳耶夫的态度。
那是一个很可怕的政治对手。
玛德琳想起他的手段,还会感到有些后怕。温儒雅的态度,暗藏不‘
’的锋芒再加上时常挂在嘴边的微笑,亚纳耶夫比苏共以往任何一个领导人都要‘
’险。他继承了钢铁同志的强硬手段,却没有赫鲁晓夫的傲慢,没有
列
涅夫的平庸和戈尔巴乔夫的愚蠢。苏联政治经济改革在他手中稳步前进,之前短暂失去的一切又重新的返回苏联的手中。只是三言两语就化解掉美国进行策划的攻势,怪不得会成为中情局这些年严防死打的对象。
全身上下几乎找不到弱点的男人,而且他还是自由世界的敌人。想到这里,玛德琳就不寒而栗。
距离飞机降落还有半个钟的时间,她将自己准备好的预案多看了几遍。这些都是他对这次的谈判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充足的准备,包括某些相互的条件。美国有什么让亚纳耶夫感兴趣的东西,还有那些专‘门’针对苏联的隐藏杀招。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跟克里姆林宫的家伙们在谈判桌上吵得面红耳赤了。
这一切都只是玛德琳的自以为,实际上亚纳耶夫对于接下来的谈判也只当作是下午茶之后的热身运动。
美国人那些小手段他大体上‘摸’透了,如果有别出心裁的小惊喜也很乐意接受。但是对于亚纳耶夫而言,大部分情况都能找到相对应的计策反击,东欧问题苏联的确有充足的准备。排除了所有可能遇到的意外情况,这一次势在必得。
他不会再输一次,之前失去的要一口气赢回来。
亚纳耶夫拿起了电话,拨通了某一位革命战友的号码。
当然他还需要一名翻译,专‘门’为他的这一通电话进行翻译。
亚纳耶夫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慌‘
’,语气很平静,就像跟对方在扯家长里短一样。虽然这一通电话的意义,在自己整个计划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我亲爱的卡斯特罗同志,好久不见了…危机?哦那只不过是克里姆林宫的日常状况而已…不过我找你并不是因为这一件事,而是一场‘
’易。”
“苏联最近有一批准备外贸,我想问一下你们有没有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