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7章 吴人的野望
第1157章 吴人的野望
这段时间由于洛
的事情刘胤根本就
不开身,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他就忽视了洛
外围的防守,当初从洛
撤军之后,刘胤便将野战部队撤往了洛
北部,分别部置了在小平津关、孟津关和虎牢关一带,而这三点之中,以虎牢关最为重要。
提起虎牢关,
读三国的人可谓是如雷贯耳,大名鼎鼎。虎牢关又称汜水关,位于荥
西北三十余里处的汜水镇,因周穆王在此蓄虎,故名为虎牢关。这里秦置关,汉置县,历代王朝,无不以虎牢关为重要关隘,加以防守。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
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虎牢关之所以出名,便是因为在这里曾上演过一出“三英战吕布”的大戏,不过
知三国的人都知道,这不过是罗贯中所虚构出来的,吕布虽然曾经镇守过虎牢关,但刘备却从未参加过什么讨董之战,自然谈不上什么三英战吕布了。
但所有的人似乎并没有因为这是一段虚构的历史而不认同,反而对这段传奇是热衷追
,津津乐道,传扬了数千年,虎牢关也因为三英战吕布变得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了。
其实这段传奇是虚构出来的,但虎牢关雄关可不是吹出来的,在这儿曾经上演过
烈的大战,那就是刘邦和项羽的成皋之战。刘邦与项羽战荥
、争成皋之口,大战七十,小战四十,最初,刘邦、项羽在荥
形成对峙,刘邦处于弱势地位,被困于荥
城中,粮道被项羽主力切断,无奈只得让大将纪信扮作自己诈降,而他则逃进成皋城,又从成皋渡河北上修武。夺韩信兵权后,再渡河夺取成皋,通过
将法
出项羽大将曹咎出城大战,从而夺得成皋城,从此一直占领成皋城与项羽周旋。成皋得失,成为楚汉战争的转折点,刘邦最终
得项羽乌江自杀。
东汉末年,诸侯讨董,屯兵酸枣,虎牢关便成为董卓拒十八路诸侯的重要关隘,曹
有心思偷袭虎牢关,却在荥
汴水被徐荣击败。虎牢关的作用虽然没有演义之中那么夸大,却一直是横亘在讨董联军面前的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直到孙坚从南路突破,进占洛
之后,虎牢关才丧失了它的防御价值。
此次汉军进入洛
,虎牢关做为洛
外围的屏障,刘胤自然是极为重视的,由中军团副都督,前将军黄崇亲率永安、无当、
安三个军在此驻守,就是防范关东的残晋势力对洛
的反扑。
虎牢关地势险要,不过从虎牢关往东,却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吴军四路兵马在陈县集结之后,便火速西进,直指虎牢关。
陆抗对此次的洛
之战十分看重,认为只有趁蜀国内
的这个机会,吴军才有获胜的可能,如果等到蜀国内
平息,局势稳定下来,再想攻打洛
,那难度便会成倍地增加。
此次得到了关东三王的鼎力支持,陆抗更是信心
,虽然说吴国和关东三王之间,有很深的戒备和猜疑之心,但在对抗蜀国方面,他们的利益是一致,大家都是聪明人,都懂得
亡齿寒的道理,在蜀国占据洛
,大军
境的情况下,如果他们不团结起来,一致对敌的话,只能是落得被蜀军各个击破的下场。
所以,此次出兵,陆抗和关东三王都是不遗余力的,陆抗在弋
领兵十余万,此次出兵,除了零头之外,陆抗整整地调动了十万大军,可以说是尽起主力,倾尽全力。
关东三王各自出兵五万,别看五万人马不多,却也是三地除了守备兵之外,所能调动的最多机动兵力了,陈骞石苞马隆都认为此次洛
之战,将会是他们最后一搏的机会了,成功的话,他们便可以收服洛
,将蜀军逐出黄河以南的地区。如果失败的话,那一切便是落花
水,彻底崩溃了。
在胜则生,败则死的压力之下,关东三王显然不敢藏私,反正这次有吴国来挑大梁,他们出兵相辅,只有能打赢这场大战,才是最为重要的。
陆抗久病
身,面色苍白,身体虚弱,身边的将领都不建议陆抗骑马,而改乘马车,但陆抗认为,乘车而行的话,缺少那种领军之将的风范,所以他不顾身体的不适,坚持骑马而行。
跨越过淮河之后,陆抗第一次踏足中原大地,这也是历史上东吴的军队第一次踏足中原,当年孙坚讨董之时,还称不上是吴国的势力,但所有的吴人,却都将孙坚视为楷模。当年孙坚转战中原,高举着讨董大旗,在各路诸侯畏缩不前之时,他披坚持锐,身先士卒,骁勇果烈,所向披靡,第一个杀入洛
,如此豪情胜迹,永远得到吴国后人的追思。
长久以来,吴国偏安于东南一隅,但从大帝孙权登基的那一刻起,吴人就不曾安分过,屡次地对曹魏用兵,梦想着可以有朝一
可以实现当年孙坚的辉煌,再一次地入主洛
。
不过时易势移,当年孙坚之所以能攻入洛
,是在十八路联军讨董,董卓畏惧,放弃了洛
迁都长安的背景之下,孙坚才得以顺利地占领了洛
,那时的洛
,早已被董卓强迁走了宫室大臣和百姓,付之一炬,只剩下了一堆废墟。
不过孙坚依然从洛
淘到了宝贝,那就是传国玉玺,这也是孙家称帝时一直坚信的受命于天的理由。
只可惜,孙坚的屡次北伐,都无功而返,就连淮河都无法逾越,更别说染指中原进占洛
了。
而今天,陆抗第一次跨越了淮河,进入了中原大地,那干燥的风吹拂在他脸上的时候,虽然陆抗明显的不适应中原的这种气候,但他内心中的愉悦还是让他极为地兴奋,他已经创造了历史,但距离他的梦想,还有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