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后的三国 下章
第535章
 “砰!”

 一只茶碗被狠狠地摔在了地上,四分五裂,茶水和茶叶溅得四处都是,那一声脆响,吓得在旁边服侍的侍女浑身就是一哆嗦,她们还没有见过世子发这么大的脾气。

 这个时候的司马炎,双目赤红,须发皆张,就象是一头发狂的狮子,浑身上下充着暴戾之气,摔掉一只茶碗,也不过是暴风雨的前奏,从他的眼神之中,可以看得出司马炎此刻真想杀人忿。

 司马昭在晋王宫召群臣议事,商量立储之事,做为当事人的司马炎和司马攸都没有出席,但这并不妨碍司马炎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晋王宫议事的消息,耳目灵通的司马炎在议事结束后不到一刻的时间内,就得了最为准确的消息。

 原本对这次议事抱着极大厚望的司马炎听到消息之后,大失所望,既而是大发雷霆,在自己的府邸,司马炎丝毫没有掩饰自已的情绪。

 说实话,司马炎对立储之事是抱着极大的信心的,这几年来,他广培亲信,罗织羽,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关系网,其中还不乏象何曾王祥这样的三公级别的人物,这无疑让司马炎的野心极度地膨,认为晋王之位舍我其谁,迟早是自己的盘中菜。

 司马炎是一个极具野心的人,身为司马昭的嫡长子,被公认为是晋王之位的接班人,而司马炎也确确实实为接替父亲的王位做着精心的准备。

 但期望远没有想象中的那般顺利,眼看着司马昭的病一重似一,但何人继位却始终是一个谜团。迟迟地没有公布。

 司马炎的最大竞争对手便是他一母同胞的兄弟司马攸。按照长幼有序的原则。司马炎是无须担忧兄弟来抢他的位置的,但这个司马攸却不只是他弟弟这么简单。司马炎的伯父司马师先后娶了三个女人,给他生了六个女儿,唯独没有儿子,后来司马昭便将次子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师,给司马师顶门立户去了。

 如此一来,这个王位继承权就悄然发生了变化,司马炎曾不止一次地听到司马昭拍着座位。感叹地道:“天下是我兄长的天下,我不过是摄居相位,百年之后,这个座位理当由桃符来坐。”

 司马炎也很清楚,他父王的所拥有的天下并不是他父王自己打下来的,不过是籍着父兄的余荫才坐到了这个位置上的,如果说祖父司马懿是司马江山奠基人,那么真正让这片基业发扬光大的,却是伯父司马师。当时司马师去世之时,过继到他名下的司马攸只有八岁。根本就无法主政,所以司马昭才会暂代其职。

 这一点。司马昭自己也承认,所以才会有上述的言论出现。

 可以想象,当时陪在司马昭身边面带着谦恭笑意的司马炎内心之中的怨念有多大,心情不安而愤懑,身为嫡长子他的理应做为继承人来承继大统,但父亲的这一番话无疑让他的梦破碎了。

 但司马炎是一个权力极重的人,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王位的渴求,反而更是加紧了抢班夺权的步伐。

 为了实现他的目的,司马炎在父母面前表现地极为谦恭礼让,对弟弟妹妹是疼爱有加,甚至看到让他恨入骨髓的二弟司马攸,依然是面带微笑,一付温良恭谦让的表情。但在背后,司马炎却从来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行动,他广泛地培植羽,豢养死士,拉拢当朝重臣。

 在拉拢朝中大臣方面,司马炎也是颇有些手腕的,许之以利,之以爵,不知开出了多少的空头支票,才将那些朝中大臣拉到了他的旗下。

 对于象何曾这样的重臣,司马炎就不可能单纯地许利了,他积极地促成了何曾次子何劭和堂妹宜公主的婚事,通过联姻的手段将何曾一家绑上了他的战船。

 拉拢裴秀,那更是简单直接,司马炎故意地在裴秀面前展示其头发长双臂长的特点,并直接地问上一句:“人有异相否?”裴秀顿时是惊为天人,对司马炎佩服地五体投地,唯命是从。

 只有贾充这样的司马昭心腹之人司马炎不敢拉拢,因为朝中人都知道,贾充的女儿嫁给了司马攸,人家是翁婿关系,这么铁的关系,司马炎才懒得去碰钉子。

 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贾充居然会主动地投效于他,不管贾充是出于何种目的,是见机行事还是识时务者为俊杰,总之贾充的投效让司马炎是喜出望外,对嗣位之争更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就连自己的老丈人都不支持他,可见司马攸已经是众叛亲离了。

 贾充的投奔让司马炎信心大增,认为自己稳胜券,屈指算算,朝中三品以上支持自己的官员至少也占了八成之数,其中三公级别的人物就在不少,如此强大的豪华的阵容,司马炎没有理由相信,父王会不顾群臣的反对而强行策立弟弟司马攸,有这么多的重臣保荐之下,这王位几乎是唾手可得。

 但结果却是如一盆凉水浇头,让头脑发热的司马炎好一阵子的清凉。尽管司马昭当场并没有表态,但司马炎很清楚,他距离王位已经是渐行渐远了。

 “任恺…庾纯…张华…夏侯和…”司马炎念到了一个个的名字,目中出极为仇视的寒芒,这些人,无疑是横亘在他司马炎面前不可愈越的一道道障碍,他们无情地击碎了司马炎的梦想。

 “为什么他们会集合到了一起?为什么事先竟然没有得到一点的风声?”司马炎忿怒地冲着羊琇发火道。

 羊琇是司马炎的发小和玩伴,现在世子府担任司马炎的首席智囊并负责情报的刺探。

 他倒是没有理会司马炎的生气,从容地道:“任恺庾纯等人原本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政,对世子大业并无多大的妨碍,但几天前舞侯来了一名叫文川的给事中,很轻易地便说服了舞侯,并将任恺庾纯夏侯和联合到舞侯门下,是以才有今之事。”(未完待续。)
上章 最后的三国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