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狗官 下章
第四卷 神州飘摇 第四十五章 定乾
 第四卷神州飘摇第四十五章定乾坤扬眉吐气

 随着战局的稳定,左宗棠的脸上终于渐渐出了笑容,当英国远征军主力派来使者,向新军提出停战请求时,左宗棠连来人见都没见就把他们给打回去了。

 拒绝停战,继续围困远征军,这是左宗棠下达的一道死命令,仗打到如今,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停战,而是要迫英国人向中**队投降。何况,左宗棠虽然是新军统帅,却绝对不会单方面与英军谈判,和珅等朝中王公大臣的部队在西线战场,只有他们才有权利考虑是否接受英国人的请求。

 不过,对于和珅,左宗棠是非常了解的,所以他很放心地把英国人给一脚踢了回去,迫使英国人只能转道向西,转而求见和珅。

 “咦!居然是巴夏礼先生,看来什么地方都少不了你的身影啊!不过…前些时候似乎听说你在保定么?今天怎么突然有空跑我这来了?”把英国人请入帅帐,当和珅瞧见带头走进的巴夏礼时,故意装出一副惊愕的表情问道。

 巴夏礼一脸的尴尬,远征军在军事上的失败,让他一贯嚣张的气焰低落了许多,何况,他所面对的人又是最令人头痛的和珅。这也是一开始他故意不向和珅提出停战要求,反而求助于新军的原因,可在左宗棠的强硬态度下,无可奈何,只能回头向和珅的大军低头。

 “呵呵,尊敬的相阁下。您地老朋友这次给您带来的是和平!我们两国之间的和平和友谊!”巴夏礼嘿嘿干笑几声,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厚起脸皮吹嘘了起来。

 “哼,和平?不会是你们大英帝国用洋和大炮带来的吧?”瞧巴夏礼这副模样,和珅倒也佩服他厚颜无的本领,忍不住冷笑一声。

 “当然不是…。”巴夏礼赔笑道:“我们两国之间的冲突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误会,对此。我们大英帝国向中国政府表达深深地遗憾。现在,双方战士的鲜血已经地够多了。错误终究将回到正确的道路上去,为了两国的友谊,应该重新携起手来,用真挚和谅解来消除我们之间的隔阂,使和平再次回到你我身边…。”

 巴夏礼轻描淡写的几句话,把整个事件一笔带过,这个披着羊皮的豺狼摇身一变。居然成了伟大的和平使者。如此颠倒黑白,信口开河,让在座地中国官员听的是目瞪口呆,特别是火爆脾气的僧格林沁更是按捺不住,涨红着脸顿时拍案而起,准备大声痛骂这个厚颜无的家伙。

 和珅摆了摆手,向僧格林沁使了个眼色,这才住了他的怒火。接着。他眯起眼瞧向巴夏礼,摆着手上的戒指,漫不经心地说道:“巴夏礼先生,你所说的这些似乎有些道理,不过…对于你提出的见解,我们中国官员中却有不同异议。但我相信。双方地误解就如同你所表达的一样,终究是会消除的,可是,这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你说呢?”

 “当然…当然!”巴夏礼没想到和珅今天会这么好说话,有些欣喜地连连点头,接着试探地问道:“相阁下,这么说您是同意我的意见了?那么…能不能先命令您的部队停止进攻,让和平重新降临呢?”

 “停止进攻?这个似乎不妥吧?”和珅摇头道:“难道巴夏礼先生没听清楚我刚才地话么?误解的的消除是需要时间的,在还没消除之前。我们依旧处在战争状态。请你别忘了。你们大英帝国的宣战书还没作废,作为一个外官。其中的含义应该不用我来解释吧?”

 巴夏礼顿时傻眼了,他怎么没想到绕来绕去居然把自己给绕了进去,和珅摆明着就是拒绝停战的要求,而且还以双方战争状态为由,含蓄地提出如果英国人想结束这场战争的话,只有投降的一条路。

 “相阁下,请您别忘了,你们的天津还在我们手中!大英帝国地军舰就在天津外地海面!这次我们主动提出停战,只不过是给中国政府一个机会,别以为眼下占了点便宜就沾沾自喜,大英帝国的威严是不容侵犯地,远征军勇敢的战士终究会把你们撕成碎片!”

 一计不成,巴夏礼索撕下脸面恐吓起来,挥舞着拳头向所有中国官员咆哮着,仿佛眼下被包围,陷入困境的不是英国人,而是他面前的这些中国人,他来到这里的目的也不是作为战败者恳求中**队停战,而是作为胜利者在向中国人大方地进行施舍。

 “巴夏礼!”和珅丝毫不惧地拍案吼道,嗓门比巴夏礼喊得更大:“既然这样,那你还来干什么?来人!给我把这些洋鬼子全都轰出去!”

 这场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经历天津、北京、廊坊等几次战役,中**队伤亡达六万之众,百姓流离失所,几百里良田、村庄在炮火中毁于一旦。更为严重的是,天津落入敌手,皇帝被迫北狩,这在中国人眼里都是难以洗刷的奇大辱。

 现在,好不容易围住了英军主力,眼看胜利就在眼前,没想到败局已定的英国人居然依旧这么嚣张,无论哪个中国人看见还能得住怒火?帐下亲兵们听到和珅如此下令,个个齐声答应,不顾英国人高声抗议,一哄而上,拳打脚踢把他们全轰了回去。

 巴夏礼妄图用政治捞回军事失败的计划全部破产,只能灰溜溜地夹着尾巴回到了自己军中。当把一切经过报告给远征军6军司令克灵顿将军后,这位将军许久都没说话,黯然失地呆在营帐里始终都没出来。

 中国人拖得起。英国人却拖不起了。远征军主力严重缺乏物资,不仅没有了弹药补充,而且经过几天的消耗,就连每天仅存一顿地食物也没有了。到绝路上的远征军中,到处弥漫着绝望和悲哀的气氛,士兵们又伤又饿,甚至在有些营团中。还有了哗变的苗头。如果不能再改变情况的话,不用中国人出手。远征军的主力就会自己崩溃。

 躲在营帐里整整一天的克灵顿终于下定了决心,当他从里面走出来时,多地愁容上反而有了种解的轻松。先召来几个下属,简单地向他们代一下,之后集合起队伍,正式宣布远征军6军向中国人投降。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地日子,自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西洋国家之间的战争从未有过如此大的胜利。当全副戎装的克灵顿将军,带领着他的军官们高举白旗向中国阵地走来,并正式向和珅献上自己的佩剑,以表示投降的这一刻,所有中国人都沸腾了起来,就连站在人群中地倭仁也忍不住热泪盈眶。

 英国远征军的投降不仅是让中**队士气大振,更让整个中国,甚至整个世界都震惊了。作为这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拥有不落之称的大英帝国,居然会在一场战役中败在了落后的中国人手里,当这个消息传开时,西方各国的人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尤其是听到英国远征军6军一万二千人的军团除战死五千八百人外,其余六千二百多士兵与随军地英国平民全部成为中国人的俘虏时,整个世界全都炸了锅。

 这么大的战果。就是在欧洲也能称得上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在西方人眼里,那些懦弱,装备着长矛、大刀,只懂得闭关自守的中国人居然打败了拥有洋大炮的英国人,这简直和天方夜谈里地故事一般不可思议。得到消息的西方人,在惊愕之余蜂拥而至,尤其是各国的记者和学者更是飞快奔往中、英两国,企图在这次战争的两国中找寻他们心中的答案。

 远征军主力的投降,让整个远征军失去了再战的资本。虽然天津依旧在英国人手中,英国人强大舰队的实力也大致完好无损。但失去6军主力的英国根本就不可能继续这场战争。而且当中国人迅安排好投降的英军,并从英军手里获得大量武器、大炮后。很快就调整了战术,合并后中**队地兵芒直天津方向,摆出一副夺回天津地架势。

 额尔金这几天是焦头烂额,远征军主力的失败让他一下子从云端跌到了谷底,虽然凭借手中实力,他或许能在舰队地帮助下勉强守住天津,但失败终究是失败,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已经不属再于英国,而属于他们一直瞧不上的对手。

 远征军的投降不仅是个重大新闻,更引起了英国国内的强烈不。对于英**队在远东遭受如此巨大的损失,那些在战场上死亡与被俘的英军家人们,用着最愤怒的方式向政府提出抗议,并引起了英伦三岛持续多

 民众的怒火不仅给英国政府带来极大的困扰,那些早就看执政不顺眼的政客们借此机会也跳了出来,在下议院带头大肆指责现任政府的国策失败,并联合在野要求召开紧急会议,迫现任政府对此事负责。

 这事件导致了辉格失去了下议院第一大的地位,由鸦片战争起家,当年的外相,如今的英国相巴麦尊也因此黯然下台。作为当初就强烈反对以鸦片贸易为由,向中国开战的保守却成了最大赢家,受人尊敬的格拉斯通先生受女王之命重新组阁,并接替下台的巴麦尊,担任新的英国相。

 格拉斯通一上台立即改变巴麦尊好战的风格,下令远征军在远东全面停火,并主动让出所占领的天津、大沽口等地区,同时急电驻中国公使包令北上,让他代表英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进行谈判接触,商讨战后事宜。

 格拉斯通知道,这场战争必须尽快结束,而被俘与死去的士兵骨灰也要尽快回到国内,以安抚国内民众。另外,格拉斯通作为一个政治家,也要考虑英国的利益,在作出让步的同时,考虑英国在中国的现有特权,尽量要保住英国在远东的各处利益所在。出于这个原因,他特意电令包令谈判时临机应变,与中国政府努力周旋。

 包令接令后,愁眉苦脸地坐船立即赶往天津,再转道前往和珅军中谈判。这一次谈判,包令几乎把公使馆的所有外官全带了过来,一路上并做了精心准备,打算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和珅,完成这个任务。

 作为这次战争的起者之一,包令心里也清楚,这次谈判估计是他最后一次外生涯的任务了。格拉斯通虽然没有撤掉他驻中国公使的职位,只不过是因为考虑到暂时找不出熟悉中国的合适人选接替他而已。一旦和谈完成,他这个公使也做到了头,将来面临他的只是退隐山村,以渡残年。

 不过,这不妨碍包令的信念,虽然他有无数缺点,但的确是一个忠于职守的外官。从天津下船后,没做任何停留就急急往西赶,第二天就走进了和珅早就安排好的谈判地点。

 “尊敬的相阁下,上海一别多未见,想不到您依旧是风采依然。”

 和珅以胜利者的姿态笑这位老对手,见包令微笑着向自己打招呼时,也恭唯了他几句,双方如同好友一般一同向里面走去。

 中方谈判的主使是和珅,副使是恭亲王奕訢,另外谈判人员中还有僧格林沁、倭仁、文祥、桂良、宝鋆、与辜鸿铭等人,左宗棠和胜保等作为军方并不参与会谈,这些人几乎汇集了留下来的朝中全部重臣。而英国一方除包令之外,其余都是公使馆的官员,两者地位稍一比较就落入了明显下风。

 由于这次和谈引人瞩目,不仅有两国人员在场,闻讯而来的各国记者、学者等也特意赶了过来,在辜鸿铭的要求下,和珅大度地邀请这些洋人进入会场,以旁观这次谈判。

 另外,在上海的其它几个国家公使也接到了中国政府邀请,派出官员作为中立方见证这次谈判。在这种人员中,最为高兴的当属于已经暗中和中国签下盟约的美国、普鲁士两国了,而法国人也因为陷入欧洲战中没有趟这次混水,避免了战败的结果而感到暗暗庆幸。
上章 狗官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