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狗官 下章
第三卷 风雷九州 第二十章 事事之
 第三卷风雷九州第二十章事事之在点滴间

 和珅这次回京一呆就是二个多月,他没料到自己会在京城停留这么长的时间,本想办完事后就早些回上海去,毕竟上海那边一大摊子放着呢,虽说各处的主事人早在回京前都做好了安排,可眼下太平军步步近,自己不在总是有些放不下心。

 也许是兰贵人的意思,咸丰嘴上虽没说刻意要留他,可几次见面时,就是故意不接他离京的话。既然皇帝没开口放自己回上海,和珅也不能随意就甩甩手跑回去,只能硬着头皮留在京里。

 不过,留京也有留京的好处。天子脚下消息灵通,特别是宫中、朝中动态什么的,可要比他在上海得知的详细、快捷得多了。比如说,皇帝今天晚上吃了什么菜,为什么事了什么火,或者那位大臣上了个折子给挨了批等等…只要不出半天,就能落到他耳中。

 更因为有兰贵人这层关系在内,咸丰还借着制造局顺利筹建由头,给和珅又加了个吏部尚书的衔。虽然这尚书衔论起来荣耀多于实际,但在所有人眼里,这是皇帝进一步宠信他的信号。

 很快,那些政治嗅觉比较感,平又与和珅没什么牵扯的各部官员就像招蜂引蝶一般涌了过来。这些人,打着各种理由,用些千奇百怪的招式,与他攀情、拉关系,出尽全力,尽量讨好他这位“大红人”以期能在和珅身上借借东风。捞些好处。

 这种事和珅早年就见得多了,处理起来熟悉得很。说实在的,这些官员也倒不全是清口中所说地“无攀附之徒”里面有能力,有才华的人并不在少数。只不过朝中做官历来有潜规矩,要想升官快,不仅要看出身、看门第、看师门等等。还要看与皇帝是否投缘之类。如果前面这些都达标,那接下来的还要看关系。因为就算个人能力再强,如没有一个能在皇帝面前说得上话的领路人帮助,靠着苦苦熬资格,寻机会,搞不好,就是干到老死也只不过勉强混个红顶子戴戴。

 所以说,领路人在这些没有后台。又出身平凡的官员心目中显得特别重要。就像当年和珅进京时一样,如果他没有林则徐的荐信,又没有曾国藩的提协和穆彰阿在道光面前地那些好话,凭着和珅的才华,也得熬打多年才能出人投地。

 做官难,难做官!这点和珅是异常清楚,况且他又不是腐儒,能借着机会在京中招徕一些自己人对以后地展并没坏处。当然。不是说和珅来者不拒,在这些主动投靠他的人中,和珅也是要做一些选择的,只要有才、有能力,甚至只懂得拍马的人和珅都会留下,而那些只会吹牛。可九牛二虎之力就是拍不好马的这种废物,就是跑来给他看门和珅都不会要。

 至于人品嘛,和珅倒不放在心上,既然能够做出这种行径来的人,闭也眼睛都知道人品也好不到哪去。但这点和珅却一点都没担心,不管是小人甚至还是贪官,任凭他们怎么折腾,还能逃得过和珅的眼睛?他们玩地这些花样,和珅随便拿出一点来就能做他们的祖师爷,就像孙猴子本事再大。还能飞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么?

 就是这么简单。和珅轻轻巧巧地就收拢了一批京官为己所。用这些京官虽然官都不大,四品左右的占了一部分。其它都是五品左右,有的甚至只是六、七品的小堂官,可这些人那个不是官场里的老油子?京城里的耳子?这些人地能耐和他们的亲朋好友再加上同年同学等等,汇聚在一起却是一股不小的势力,虽然还没达到可以与肃顺等人相抗的地步,但已经能够隐约牵制一部分局面了。

 有了这些人,再加上和珅又在京城,还有咸丰的支持,上海制造局的银子户部再也不敢了。不用和珅去催讨,一到时间户部就会乖乖地把银子拨下来。

 这个结果让和珅高兴,但也让有人恼火。

 特别是一直看和珅不顺眼地倭仁倭大学士,借着此事连着上了几道奏折,以“尚礼义不尚权谋…在人心不在技艺”之由大肆批判制造局的建立本就是一个错误,并指责和珅如此教唆皇帝使用洋夷yin巧之技,必将使国之不国,民之不民!强烈要求把制造局给停下来,免得一再糜烂国库,白白花费银两。

 “倭大人如此所为,制造局已投入的银子不就白白浪费了么?何况,如今机械厂已经完成,兵工厂也正在试制弹,不出一年,就能逐渐装备军队,并用它们来剿灭长。如果现在一旦停产,就将前功尽弃,这等大过又由谁来负?”

 和珅在一次朝会中又见到倭仁主动跳了出来,老泪横地恳求咸丰立即结束制造局,免得此举有违礼法、祖制。听着他滔滔不绝的谈论,和瞧见咸丰有些犹豫的表情,和珅心头一怒,忍不住冷言反问道。

 “哼!于大人说的笑话!”倭仁不屑一顾扫了和珅一眼,说道:“停建就停建,这些破铜烂铁要了又有何用?难道还要老夫负责不成?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礼法有云:君子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祖制道:弓马乃国之根本!难道以于大人的高见,认为先贤、先帝等都错了不成?”

 倭仁的强词夺理让和珅气急反笑:“哈哈哈!倭大人真不亏是理学名家,居然能说出此等话来!”接着,和珅话锋一转,冷笑着问道:“既然倭大人口口声声以礼法、先贤、先帝等为由,那我请问倭大人,难道礼法中就没提过‘儒家六艺’么?先贤兵圣也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况且先帝初立祖制时,也未忘记寻找工匠,铸造红衣大炮等利器为我大清所用,正有如此利器才开创我大清二百多年的江山!难道,以倭大人之见。先帝是出尔反尔之人不成?”

 和珅引经据典,几句话说得倭仁张口结舌。气得面通红。要不是见和珅比自己年轻有力,他恨不得当场拔拳冲将过去,与他拼个你死我活。好一会儿,倭仁像是受了莫大委屈一般,捶蹬足,哭着要咸丰做主,还他一个公道。

 两边都是重臣。咸丰两头都要安慰,马马虎虎各打五十大板,强了下去。不过倭仁还不甘心,依旧要咸丰尽早结束制造局,免得将来人心丧失。

 这时候,咸丰只能向肃顺等人求助,听取其它臣子地意见。朝中有一大半人都是同意倭仁地建议,附和倭仁地。这里面不仅有倭仁的门生弟子和清。也有与和珅不对付地那些家伙,想借着此事打击一下对手。至于反对倭仁提议,要求把制造局建到低的人也有,其中份量最重的就是恭亲王奕訢等人了,另外还有些已经投靠和珅一派地官员。这么一来,朝中就形成了两派针锋相对。谁也不肯退让。

 奇怪的是,一直以打击和珅为乐地肃顺这次却没有出声反对,只皱着眉头站在一旁,一言不。

 “肃中堂,您怎么看待此事?”关键还在肃顺这里,肃顺是大学士,又是席军机,他倒向那边,对咸丰的影响是很大的。

 见咸丰问自己,肃顺才站了出来。默默考虑一下后才说道:“回皇上。奴才以为,制造局虽耗费巨大。但成果可嘉。而以眼前形势来看,奴才觉得还是继续下去的为好…。”

 肃顺的这话一出,可以说是堂皆惊。除了咸丰,包括和珅等人在内都有些出乎意料,他们怎么都没想到,肃顺竟然会赞同和珅的观点。

 肃顺的立场表明,咸丰算是心中有底了,当下就决定,制造局一事不变,继续往下建。

 直到朝会结束,和珅无意中瞧见肃顺眼眉之间地一抹忧时,这才明白过来肃顺为什么会支持自己的原因。肃顺这人虽然刚愎自用,但毕竟也是有才之人,况且他现在的地位感,南边太平天国越闹越厉害,有些一不可收拾之态。在这种情况下,他这位席军机先考虑的是大清的江山要保住,而不是盲目地去打击对手。可以说,他今天的选择既是无奈的,又是明智的。

 鉴于这个原因,和珅与肃顺之间依旧有着隔阂,但和珅心里也不由得佩服肃顺识得大体,不亏为朝廷重臣,至少在目光和魄力下,肃顺这人比倭仁等只懂得夸夸其谈地清强得多。

 兰贵人的确是一位知恩善报的女人,自见了和珅一次后,不仅平里总在咸丰面前说些恩人的好话,来拉近他们的君臣师徒关系。不仅如此,还让咸丰提拔了左宗棠为布政使,代理巡抚骆秉章行使所有权利。

 可以说,有了兰贵人这位皇帝身边的女人,对和珅地帮助非常大。至少他如今再不用小心提防咸丰了,办起事来也少了许多顾虑。加上和珅做人有道,又善于际,通过送礼拉拢什么的,一来二去就与兰贵人的关系更深了一层。

 要不是考虑双方身份、别不同,兰贵人甚至想有时间就找和珅聊聊天什么的,因为她总能与和珅的谈话中感受到一种关怀和温馨,并回忆到以前虽然贫穷但快乐的生活。这些,是她在深宫中怎么都感受不到的,就是咸丰也无法给予的东西。

 不过,虽然不能经常见和珅,但兰贵人有时间就让小安子来请**进宫叙话还是可以的。**既是恩人的子,也是有浩命在身地一品夫人,而且既漂亮,又聪慧,谈话也得体,没见几次,就与兰贵人相互以姐妹相称了,两人之间感情也渐月深。

 爱能时常进宫,对和珅也是一种好处,和珅只特意点明**,那些话能说,那些不能说,那些话要留意地,那些回来后要告诉自己的…至于其它地,那都是女人家的闺房话,和珅也不会闲着无聊到处打听。

 做了皇帝女人的姐妹,对**也好处颇多。最令她兴奋,也是和珅高兴莫名的是,当兰贵人知道和珅一直没有子嗣时,不知道她从哪里搞来了一个药方,当**照着服用没几帖后,居然就有喜了。

 这个好消息让家中上下兴奋异常,为了感谢兰贵人,和珅还准备了一份大礼让**带进宫去,并让**一有时间就多去宫中走动走动,好好拉拢双方的感情。

 在京中时,和珅了个时间去看了看早就被撤职查办的穆彰阿。对于穆彰阿,和珅一直是心存感激的,要不是当年穆彰阿帮忙,道光也不会看中和珅,当然也不会有和珅的今天。以前只不过因为怕咸丰多疑的原因,和珅才特意避闲没去穆府,而今事过三年,穆彰阿也渐渐被人淡忘了,加上和珅借兰贵人之口向咸丰讨了个恩典,这才明目张胆地登门拜访。

 几年没见,穆彰阿一下子老多了,以前车水马龙的穆府如今是冷冷清清。当得知和珅来访,穆彰阿居然不顾自己生着病亲自出门接。瞧着穆彰阿已经失去往日神采飞扬的面容,和浑浊的双目中出来的那种惊喜时,和珅居然忍不住一阵心酸,落下了几滴泪水。

 “君实…君实啊…!”穆彰阿颤抖握着和珅的手,神情激动地感慨道。

 他自撤职查办后就一直住在府中,一步都没出去过。这些年也没人敢来看他,就连当年的几个门生也像见瘟神一般避而不见,除了曾国藩还念着师生之情常给他写信外,只有今天亲自来访的和珅了。一位权倾朝野的权相,如今却落得如此凄凉下场,和珅忍不住就想到自己当年情景,心中戚戚不己。

 “中堂…景和一直未来见中堂…您可见怪?”和珅扶着老迈的穆彰阿进屋坐下,有些惭愧地问道。

 “中堂此词休再提起…。”穆彰阿苦笑着摇摇头,接着说道:“君实当年未来见老夫,老夫心中明白…。而今君实能来此处,老夫也明白…。”

 (请多给点推荐票!感谢中~)
上章 狗官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