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秦帝国风云录 下章
第268章 救人还是杀人?
 第268章救人还是杀人?争吵最终在赵高的劝阻下停止。

 武烈侯请诸位来,是有重事相托,而不是听诸位做无谓争吵。

 众人尴尬落座,感觉在武烈侯的面前过于放肆了。

 武烈侯一旦震怒,恐怕不是他们所能承受。

 武烈侯沉浸于思考之中,哪有闲暇顾及这些人的无礼之举?“如果一直不下雨,灾情会否有蔓延的趋势?”宝鼎望着墨者马骕,忧心忡忡地问道。

 “这很复杂,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马骕回答道“我们现在坐在这里胡乱瞎猜无济于事。

 正如武烈侯所说,护军府应该紧急动员中原郡县进行抗灾,想方设法把损失降到最低,以确保中原之稳定。”

 “抗旱需要水,现在受灾地区最需要的就是汲水工具。”

 琴唐说道“我们可以从南、南郡等地紧急征调龙骨水车,以解燃眉之急。”

 宝鼎微微点头“我请你们来,就是为了水车的事。

 去年我在南的时侯,曾拜托你们大量制造水车,这件事做得如何?”“目前南和南郡各县都拿到了一定数量的水车和直辕犁,以这样的度推广下去,到明年耕,就可以完全足两郡耕地所需。

 另外,巴蜀等地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推广,不过推广度没有东南地区快。

 水碓磨因为需要合适的地形,而且制造复杂,推广难度很大,目前我们在南建造了七个,南郡只有五个。

 农夫们对这种新式农具非常,需求量很大,各郡县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必定会逐年增加推广度。”

 宝鼎暗自苦叹。

 依靠官府的力量进行推广肯定有难度,但让这些巨贾们投入大量精力去做这种无利可图的事也是不可能。

 好在咸非常重视农耕,已经把这些新农具的制造方法及时传递到各地郡县,并督促各地郡县即刻进行制造和推广,相信几年后,这些新农具就能普及,在人力的节约上肯定能立竿见影卓有成效,但在粮食产量的增加上恐怕难以如愿。

 看来,用多余的人力去进行垦荒,增加可耕种土地,还是未来一段时间增加粮食产量的最主要办法,也就是说,统一后的帝国需要继续开疆拓土,战争还要继续。

 一想到这里宝鼎就头痛,土地和人口的矛盾太难解决了,而通过对外战争来获取土地肯定不是好办法。

 战争会无限制地增加普罗大众的负担,最终会化官民矛盾,帝国轰然倾覆的历史必将重演。

 “调运水车的度太慢,而且我记得当初你们是根据东南的具体情况制造的水车。

 东南水系达,沟渠便利,水车制造的普遍较小,这种水车不适合中原地区,尤其是旱情严重地区。”

 宝鼎说道“我的建议是,你们马上集结作坊里的所有木匠,让他们尽快熟悉和掌握水车的制造工艺,然后急赴受灾地区就地制造。

 水车可以手摇、脚蹬,也可以借助牛马等外力使用,还可以加长、加大,可以在不同高度接力使用,总而言之,要因地制宜制造合适的水车,务必配合当地郡县和农夫们想方设法夜汲水,以缓解旱情。”

 众人不敢不答应,但心里很不情愿。

 把作坊里的所有木匠全部调去救灾,那作坊的损失就大了。

 现在灾情严重吗?有必要搞得这么兴师动众人心惶惶吗?“我警告你们。”

 宝鼎仿佛看透了众人的心思,冷声说道“此次旱灾直接关系到中原的存亡,也就是关系到诸位的财富,如果你们违,说一套做一套,和我对着干,那不要说我翻脸不认人。”

 众人轰然应诺,这一次倒是声音洪亮,态度坚决,再也没有敷衍之意了。

 老卓文转了一圈又跑了回来。

 赵高知道他想干什么,但碍于他是蓼园的老臣,又对武烈侯非常忠诚,也不好拦阻,只好通报武烈侯。

 武烈侯看到老卓文马上请他坐下“你老实告诉我,河北灾情如何?”“河北灾情非常严重。”

 老卓文神色黯然地说道“从年初就没有下雨,耕的时侯很多田地已经干得无法下种,但老天太狠,要再次惩罚赵国,竟然至今不下雨,导致河北旱情越来越严重,今秋粮食欠收已成定局,而很多地方肯定是颗粒无收。”

 “何时会形成大饥荒?”宝鼎急切问道。

 “饥荒已经开始了。”

 老卓文叹道“邯郸去年年底虽然截留了一批本该运往代北的救灾粮食,暂时还能解一下燃眉之急,但过了这个夏天,大饥荒势必爆,成千上万的灾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南下到中原讨饭求生。

 武烈侯,请看你无辜生灵的份上…”老卓文说着说着已是老泪纵横,挣扎着爬起来要跪下磕头。

 宝鼎急忙抱住他“我不会见死不救。

 等各军统率到了,我会和他们商量一下,在大河上架起浮桥,让灾民们到中原求生。”

 老卓文感动不已,但武烈侯接下来的一句话又让他心如死灰“但中原没有储备粮了,我总不至于为了救助灾民而让十万将士忍饥挨饿。”

 “武烈侯,求你务必救救他们…”“我会想办法,我一定想办法解决。”

 宝鼎也是眉头深皱,一筹莫展“你先回去,先把救灾的事情做好。

 我们只有保证中原的秋粮,才能确保灾民熬过今年的严冬。”

 老卓文步履蹒跚地走了。

 赵高目送他离开后,走进军帐,望着在帐内来回踱步的宝鼎,苦笑摇头“武烈侯,你这是何苦?”“我一定要救他们。”

 宝鼎说道“或许你现在不能理解,但将来…将来或许你还是不能理解,但我知道,这不是良心的问题,更不是仁义和道德的问题,而是事关大秦存亡的问题。”

 大秦存亡?赵高无法理解“河北假如形成大饥荒,饿殍(piao)遍野,必将给赵国致命一击,这对秦国的好处不言而喻。

 武烈侯曾和大王约定,三年内灭赵,如果河北大饥荒,那么我们明年灭赵将轻而易举。”

 “你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对由此带来的严重恶果视而不见,甚至根本不去考虑这种恶果对未来所产生的影响。”

 宝鼎叹道“乘人之危,夺人国祚,灭人宗庙,必遭天谴。”

 “所以武烈侯一定要救人?”“这不是救人。”

 宝鼎说道“这是赢取赵人之心,这是告慰苍天。

 苍天要惩罚的不是赵国的庶民,而是赵国的大王和权贵。

 我们要的不是赵国的土地,而是赵人的人心。”

 赵高沉默良久,低声说了一句“自古以来,得人心者得天下。”

 “正是如此。”

 宝鼎赞道“荀子说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如果你懂了这句话,当可理解我今之所作所为。”

 =中原五军统率夜兼程飞驰而至。

 五位统率早就等着武烈侯的召集令了,因为华太后薨亡,咸政局必定生改变,国策的变革也将接踵而至,这不仅仅影响到中原局势,也对他们所在的派系产生难以估料的影响。

 武烈侯是个特殊的存在,他和秦王政的关系扑朔离。

 武烈侯是秦王政从北疆放出来的一头猛虎,秦王政本想利用他来打击楚系外戚,但武烈侯到了咸后却得到了华太后的青睐,武烈侯也从不遗余力地打击楚系外戚到主动与楚系外戚结盟,这种变化让秦王政对其非常愤怒,将其赶出了咸,不过秦王政却又在中原战场上重用他。

 从现有的战绩来看,秦王政显然对他的表现很满意,但同时却又为其实力的迅猛增长而担忧。

 如今华太后不在了,秦王政和武烈侯这对兄弟之间的关系将如何变化?这对兄弟关系的变化将直接决定咸政局的展,但所有人都清楚,今的秦王政已经没办法以大王之威力置武烈侯于死地了。

 武烈侯当真是天子骄子,有天纵之才,短短时间内,其实力就增长到了一个令人望而却步的高度。

 回头看看这几年武烈侯从一个刑徒到封君的历程,除了感叹他的运气太好之外,不得不承认武烈侯的智慧过于惊世骇俗。

 当今世上,有谁能像武烈侯一样纵横外和中原?武烈侯在外的胜利直接影响到了中原的战果,这种站在天下的高度进行大布局的智慧,远非一般大贤可比,用高屋建瓴、高瞻远瞩来形容武烈侯的才华并不为过。

 正是因为如此,凡是对武烈侯的智慧有深刻认识的位高权重者,对其都渐渐产生了一种敬服和忌惮的感觉。

 这种感觉秦王政有,中枢大臣们也有。

 随着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对武烈侯的一言一行也愈重视起来。

 秦王政大力提拔宗室子弟,就是一个异常清晰的讯号,这说明秦王政正在受到武烈侯一系列有关建立强大而长治久安的帝国策略的影响。

 这种影响有多大?会让秦王政的执政思路产生多大的变化?五军统率陆续赶到行辕,武烈侯与他们…面谈,结果让他们大失所望,他们听到的不是武烈侯为了应对咸政局即将生的变化而做出的对策,他们听到的竟是武烈侯对大河南北旱情做出的悲观预测。

 旱情将持续和蔓延,大饥荒即将爆。

 这也太夸张了吧?过于危言耸听了吧?退一步说,今年重灾区在赵国的河北,中原即便受到波及但尚可控制,不至于影响到中原的稳定。

 武烈侯如此兴师动众,明显就是本末倒置了。

 “我的建议是,除了南边的蒙武将军和司马锌将军的两支军队暂时不予调动外,其它三支军队全部投入到救灾当中。”

 王贲当即忍不住了,笑着说道“武烈侯,军队是用来打仗的,不是用来救灾的。

 再说,齐国还在东边挥眈眈,这时候把军队全部调去救灾,是不是过于轻率了?”“据我所知,当前中原的灾情并不严重。”

 蒙武也劝道“老天说下雨就下雨,这种事谁也说不清。

 我们不能因为暂时的困难就盲目判断未来几个月都不下雨,就要爆大饥荒了。”

 “此事一旦传开,必将在中原引起恐慌和混乱。”

 司马锌也非常严肃地说道“武烈侯,我们理解你的心情,但凡事过犹不及。

 我的建议是,军队还是不要调动了,可以请各郡临时征徭役。”

 宝鼎摇摇手“正如你们所说,今年的灾情即便严重,未来几个月即便不下雨,中原还能维持下去,但河北呢?河北爆大饥荒,无辜生灵怎么办?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饿死吗?”王贲笑了起来“武烈侯,你是担心赵国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南下攻击掠夺粮食,所以提前把军队调到大河一线?”宝鼎再次摇手“赵王也罢,李牧和郭开也罢,都不会在本国爆饥荒的情况下动战争,那纯粹是自寻死路。”

 “你打算再一次救助赵人?”杨端和吃惊地问道“武烈侯,假如灾情如你所预测,那么中原也只能勉强维持,哪来的粮食救助赵人?武烈侯,这种事可一不可再。

 赵国受灾,秦国全力救助,虽然仁义之名是有了,但秦国的国力却因此受到极大消耗。

 此事不要说咸不会答应,中原各郡也不会答应。

 中原人自己都吃不,哪里还会容忍武烈侯从他们的碗里强行夺食?”蒙武、司马锌、桓齮和王贲也是目瞪口呆地望着宝鼎,难以相信他竟然会有这种荒诞、幼稚而天真的想法。

 救一次代北就算了,竟然还要救河北,你以为你是神啊?就算是神也要看看自己有没有救人的本钱吧?没有救人的本钱,岂不把自己的性命也白白搭进去了?五位统率一致反对,这次就连桓齮都反对了。

 当年武安君为了消耗诸国的国力,是整批整批的杀人,现在颠倒了,武烈侯竟然为了救无辜生灵,不惜消耗大秦的国力,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武烈侯疯了,只不过这次的疯狂让所有人都觉得他幼稚得可笑。

 王贲甚至善意地提醒宝鼎,你和大王有三年之约,明年你必须拿下赵国,如果今年赵国河北爆大饥荒,那么你明年就有绝对把握拿下邯郸,但假如你执意要救人,那么还有把握实现三年之约吗?=中原五郡郡守到了,河内的郡守也飞驰而来。

 河内郡在大河之北,不属于中原,但此次灾情严重,武烈侯也特意将其邀请而至。

 三川、砀郡、东郡和河内四郡太守向武烈侯详细禀报了旱情。

 他们是地方官长,当然对灾情非常重视,宁愿相信未来几个月不下雨,也不会侥幸认为老天随时会赐予甘

 灾情是否严重关系到地方稳定,地方是否稳定关系到他们的身家性命,各人所处位置不同,对事情的看法自然也不同。

 中原军政官长们在武烈侯的协调下,最终还是认同了武烈侯对灾情的悲观预测,由此拟定了一份具体的救灾方案。

 护军府全面协调,军队出动五万兵投入抗灾,地方郡县征一定数量的青壮劳力帮助抗灾,调公私作坊里的所有木匠会同百名墨者赶赴灾区制造救灾工具,救灾物资则由军队、地方和巨贾们共同筹集。

 这份救灾方案十万火急奏报咸,向咸求援。

 最后一个议题就是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南下饥民大

 凡大灾必有大饥,大饥必造成饥民大,以行乞求生存。

 河北和中原仅有一河之隔,河北的饥民肯定会蜂拥而下,中原怎么办?“以最坏的情况推算,河北大饥荒大概会造成多少人南下逃难?”宝鼎询问河内郡太守。

 “河内郡已经出现了赵国灾民。”

 这位河内郡太守一脸的苦涩“我不能不收留,我总不能看着他们死在荒野里,再说就算我下令驱赶,但河内的庶民谁不存仁义之念?庶民们主动收留,我总不能违背民意,背上一世骂名。”

 “你能不能直接回答武烈侯的问话?”隗藏不地说道“我们都知道你现在很困难,但中原不能开这个口子,我们现在也很困难,无力帮助你们分担救助难民之事。”

 河内郡太守望着武烈侯,目乞求之

 宝鼎冲着他微微颔“我正在想办法。

 我可以给你一个承诺,这件事我肯定要解决,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无辜生灵被老天夺走他们的生命。”

 这位太守两眼一红,差点热泪盈眶。

 到目前为止,只有这位武烈侯给了他一个空头承诺,但总比一口拒绝好多了。

 “以最坏的情况来推算,河北大饥荒至少会造成百万难民,而南下逃荒者不会低于这个人数。”

 大帐内霎时鸦雀无声,人人目瞪口呆。

 宝鼎如遭重击,脸色顿时变得异常苍白。

 百万难民?那是什么概念?怪不得赵国在代北大地震和河北大饥荒后,被秦军摧枯拉朽一般彻底击败。

 李牧活着又如何?他坚守的时间越长,赵国败亡得越快。

 怪不得邯郸有人要杀他,或许杀了他,让赵国早一点败亡,反而能拯救更多的无辜庶民。

 ===
上章 大秦帝国风云录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