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宋帝国风云录 下章
第七十章 谁能说服李虎?
 楷如愿以偿做了皇帝,但他害怕李虎,尤其是太原切身感受到李虎的狠毒,如果不是老谋深算的童贯,他恐怕至今还没有摆李虎的控制。然而,他始终都要面对李虎,都要和李虎正面对决,从他登基那一刻开始,他就要从一国君主的高度来正确审视和处理大宋与李虎的关系。

 李磺大宋的藩镇,李虎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帮助赵楷做了大宋的皇帝,而赵楷付出的代价则是整个西北的军政大权。陕西六路和河东路虽然没有成为李虎的藩镇,但实际上却落入了李虎的控制。李虎成了西北王。

 赵楷坐在垂拱殿里,和一帮中枢大臣商议中兴之策的时候,面对混乱的形势,忽然发现李虎依旧牢牢控制着主动权,这让他非常沮丧,不得不主动授予李虎西北军政大权,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以联姻来缓和双方的矛盾。

 赵楷现在迫切需要李虎的支持,没有李虎的支持,他根本无法取得河北大战的胜利。

 老皇帝在离开汴京之前做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那就是重用种师道,分裂了西北军。小皇帝登基后,继续重用种师道和姚古,但是,河北大战打败了,西北军遭遇重创,种师中和秦凤路的主力全军覆没,姚古的熙河路军队也损失过半。种师道和姚古带七万大军进入河北,加上京西南北两路和京东西路的三万军队,共有十万大军,打了一个月,折损过半。

 这时候,赵楷做了皇帝,折彦直、折可求、刘光世、杨可世带着十二万西北军到了汴京,这批西北将门随即成为汴京新贵,而种师道和姚古随着小皇帝的废黜已经成为“昨黄花”但考虑到非常时期要稳定河北战场,稳定河北军队,小皇帝还是继续重用种师道和姚古,以便平稳过度,确保汴京安全。

 赵楷做了皇帝,就要论功行赏,就要兑现诺言,就要足折彦直和西北将门的利益需求,所以种师道和姚古只是个过度人物。这一点大家心里都清楚,由此可以推测,种师道和姚古要明哲保身,他们不会在河北战场上做出什么惊人地举动,接下来的河北大战将由折彦直和西北军新一代统帅们来指挥。

 但是,现在宋军在河北战场上不但没有兵力优势,将士们的士气也非常低,若想打赢河北大战,必须请李虎出手。请虎烈军进入河北战场,两虎相争,两败俱伤,那汴京既可以减少西北军地损失,保留实力,又可以轻松拿回西北军政大权。这是一举两得的事,唯一头痛的就是如何说服李虎?

 =

 李磺可以说服地吗?

 半年来。西北军先后两次进入中原。二十万主力离开了西北。目前陕西六路和河东路地西北军不足十万人。分摊到七个路。一路只有一万多人。这等于把西北拱手送给了李虎。所以赵楷登基后。毫不犹豫地把西北军政大权授予了李虎。这是个顺水人情。如其让李虎开口。双方搞得快活。还不如痛痛快快地送给他。也算是回报了李虎。

 李磺否足于这一点利益?他会不会乘火打劫。要挟汴京将整个西北做为他地藩镇?如果李花子大开口。汴京就非常困难了。北面有气势汹汹地女真人。西面有挥眈眈地李虎。两面受敌。如何支撑?

 于是。联姻就成了缓和双方矛盾地一个办法。汴京自视甚高。赵氏皇族更是把自己看成了天之骄子。赵楷和一帮中枢大臣想当然地认为。皇帝纡尊降贵。主动和李虎联姻。在结义兄弟地基础上再加郎舅关系。亲上加亲。这应该可以足一下李虎地贪婪和虚荣。

 马扩临危受命。今大宋朝堂之上。若论与李虎地情。马扩第一。马扩最早结识李虎并把他引荐给老皇帝。一转眼。八年过去了。李虎成为主宰大宋命运地显赫人物。李虎地爵位、官职、权力都到顶了。这次皇帝还授其“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但这种荣耀没有实际意义。皇帝唯独能给他地、可能会打动他地只有联姻了。

 赵楷下了血本。把自己地同母妹妹。十七岁地柔福公主下嫁李虎。老皇帝主政地时候。吃了没事干。把“公主”改为“帝姬”去年危机来临。老皇帝又把这些东西改回来了。还原到元丰年间地官职封号。

 马扩地情。皇帝地妹妹。联姻所带来地丰厚利益。等等…所有这一切在赵楷和中枢大臣们看来。足以打动李虎了。赵楷和李纲、宇文虚中、折彦直都知道李虎地真正身份。一位皇帝。三位宰执在过去地数年时间里。与李虎都结下了被利益所纠地复杂关系。但李磺李清臣地孙子。凭这一点。君臣

 感觉有一定的把握说服李虎。

 马扩还是了解李虎的,这么多年了,他看着李虎一步步崛起,深知李虎已经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李虎的命运和虎烈军的未来牢牢捆在一起,现在把李虎界定为李清臣的孙子其实没有任何意义,所以马扩直接威胁李虎,你马上撤出西京,否则虎烈军的未来一片黑暗。

 马扩这句话当然不是无的放矢,也不是厉荏,而是有事实依据。西北财赋收入有限,相比起来,陕西六路的财赋收入远远比不上河东一路,而虎烈府正陷入财政危机,此时虎烈府若不与汴京合作,要不了多长时间,虎烈府就难以为继了。

 =

 有些时候,地盘和实力不是成正比的。比如辽国,地域辽阔,但燕云两地的财赋收入就占了其财赋总收入的六成以上。西夏也是一样,河套加河西,地盘不算小了,但沙漠太多,真正能提供财赋收入的也就是灵、夏一带(现在叫宁夏平原)。

 李虎的地盘如果局限于代北,仅靠大同一块的财赋收入,的确难以为继,但占了河东路,那就可以解决大问题。河东路的太原一带,汾河下游的晋州、绛州到河中府一带,都是富庶地区,可以给虎烈府提供大量收入。

 李虎拿下陕西六路,地盘的确大了数倍,但陕西六路除了秦凤路,也就是关中这一块不叫富庶,其它五路都是贫瘠之地,不但不能给虎烈府提供财赋收入,反而要靠虎烈府进行补贴。另外,陕西六路和西夏、吐蕃接壤,需要大量镇戍军,这导致虎烈军兵力严重分散。

 还有一个重要地方,那就是陕西历来是西北将门的势力范围,虽然西北军主力到了中原,但西北将门依旧留在陕西,像折家、钟家这样的显赫将门更是独霸一州,他们拥有**的军队,每个将门世家都有一定数量的乡兵、土兵和蕃兵,实力不容小觑。李虎若要占据陕西,必须得到西北将门的支持,必须和西北将门建立亲密的关系。

 也是说,李虎如果占据陕西,等于跳进了一个陷阱,不但财政危机会更加严重,兵力分散也会导致实力下降,而与西北将门的矛盾会让虎烈府在控制陕西六路的过程中遭遇巨大阻力。短期内,或者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迫于大宋目前遭受的严重危机,李虎若想在西北立足,非常非常困难,他只有依附于汴京,和汴京建立亲密的关系,双方紧密合作,齐心协力才能度过难关。

 矛盾的是,李虎若与汴京合作,必然要以主力进入河北战场,那么李虎就没有精力控制陕西,他最多只能占据河东路,但是,假若河北大战中,虎烈军损失惨重,李虎最后也就是固守代北,老老实实做个外藩镇,给大宋镇戍北疆了。

 李虎在太原拟制策略的时候,对陕西的事并不是很了解,而童贯、折彦直等人也蓄意隐瞒,等他到了洛,召集京兆府、河南府的一帮官员深入了解陕西和京畿在军政财各方面的事情后,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过于简单了。

 对于虎烈府来说,若要控制汴京就要控制京畿,包括京东东路和京西南北两路,但若要控制京畿,首先必须控制陕西,仅仅控制一个河东路远远不够。现在虎烈府实力有限,而天下大势又不好,虎烈府急切间控制陕西等于给自己背上一个大包袱,整体实力不但没有提升反而下降了。当然了,如果给虎烈府足够的时间,比如两三年的缓冲期,虎烈府的实力肯定能提高,但问题是,现在谁给虎烈府时间?

 童贯在太原献策,折彦直带着西北军离开陕西,早就看到了今虎烈府进退两难之境,如果李虎一意孤行,非要不惜一切代价占据陕西,那他面临的危机极有可能摧毁虎烈府。河东路比代北大,陕西比河东路大上数倍,李虎要在短短时间内实际控制这么大的地盘,而且还是在西北将门的势力范围内,那他所遇到的困难根本不敢想象。

 所以,李虎的对策只有两个,一是退回太原,控制河东路,这是最好最实际的办法,对虎烈府有利,对汴京也有利,对解决大宋面临的危机更有利;一是占据陕西六路,这对李虎来说是蛇大象,对虎烈府不利,而陕西形势恶化,对汴京更也不利,虎烈府和汴京矛盾化,双方也就没有可能齐心协力对付女真人,大宋的危机势必一发不可收拾。

 马扩告诉李虎,请他带着虎烈军撤回太原,的确是一件对双方都有利的事。
上章 大宋帝国风云录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