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银行风暴
李华龙很清楚,未来三十多年时间,香港的房价总体趋势是大幅上涨,但有多次出现大幅大跌的情况,他早就想好了,自己要抓住香港楼市大幅下跌的机会获利,房价下跌之前,他大量抛售物业套现,获得大量现金,等待楼市低
期的来临,房价大幅下跌时,他投入资金以较低价格大量买入物业。
一卖一买,就可以获得丰厚利润。
除了买卖物业之外,李华龙更看重在楼市低
期,可以地价买入大量地皮,毕竟楼市低
时,房屋成
了会很低,他有钱,未必能够买到足够多的物业,而地皮则不同,不管楼市市场行情好坏,香港政府每年都会出售一定量的地皮。
李华龙也没有准备只盯着香港政府出售的地皮,他还会考虑在股市熊市期,收购一些拥有大量土地储备的上市公司。
…
1961年上半年,香港股市出现牛市,吸引大量资金投入股市,这造成了一些银行资金短缺,甚至出现挤提风
。
6月13
,《真报》以头条新闻赫然登出这一消息,有一位知名之本港银行家现成为警方侦查之对象,且已被通知离港。
之后,市面上开始
传着蓄意制造有关廖创兴银行董事长廖宝珊的谣言。尽管后来,香港警务处长出面辟谣,但却触发了廖创兴银行的挤提风
。
廖宝珊于1948年,在港岛上环永乐街创办廖创兴储蓄银行。
廖氏透过银行
纳香港及海外
汕籍人士的存款,在西环大举收购货仓物业。
西环在香港开埠百年历史中,曾占有极重要地位,概因西环毗邻商业最繁盛的中环,是香港早期华人经商居住的主要区域。其后因人口增加至无地可容,繁荣东移,西环才成为货仓码头集中地。
廖宝珊看到西环的发展潜力,在20世纪50年代大举进军西环地产,先后购入公安、公源、源源、永源等大批货仓,相继发展成住宅楼宇。
20世纪50年代,西环的面貌开始改观,地价、楼价上升,廖宝珊的财富急增,成为西环有名的大业主和金融巨子。
李华龙曾与多次廖宝珊竞争,华龙置业公司在西环买下过几个货仓,拆掉建成住宅楼宇,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1955年,廖宝珊正式将廖创兴储蓄银行注册为廖创兴银行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实收资本400万元。
香港五十年代初期,银行的营业时间一般为上午10时至下午3时,中午休息一小时,廖创兴银行打破传统,将营业时间延长至上午8时至下午5时,中午照常办公,受到存户的普遍
。
廖创兴银行还首创小额储蓄存款的方法,即100元至1000元的小额存款,月息定为6厘(年利率7。2%),结果反应热烈,令存款剧增。
李华龙作为恒生银行的股东,早就注意到了恒生银行竞争对手之一的廖创兴银行,他觉得这家银行的老板很有经商头脑。
到了1958年,廖创兴银行将注册资本增加到2000万元,实收资本增至1000万元,另有准备金1500万元。此时,廖创兴银行已将总行迁入位于德辅道西10层高的廖创兴银行大厦,并已初具规模。
廖创兴银行的经营策略相当冒进,一方面大张旗鼓宣传以高息吸引存款,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贷款投入风险较高的房地产业。
1960年底,廖创兴银行的各项存款(包括溢利税及呆账准备)共有1。09亿元,而同期贷出款项(包括透支及抵押贷款)有7357万元,另投资于房地产及该行大厦合计852万元。
换言之,廖创兴银行贷放透支及投资于不动产的款项占存款总额的比重高达75%,银行经营的稳健
已经动摇。
廖创兴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况,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此时香港绝大部分华资家族式银行的经营状况。
相比之下,恒生银行的情况要好一些,李华龙每年都会参加几次恒生银行的董事会,他要求恒生银行支持华资中小型制造业的发展,包括长江塑胶厂在内等华资制造企业得到了恒生银行的支持,快速发展壮大。
后来,媒体分析导致廖创兴银行挤提风
的爆发的内因和外因,内因是这家银行经营有问题,而外部原因是九龙巴士和怡和两家公司发行新股票上市,已经大量资金
入股市,造成银行体系资金紧张。
在1961年的头五个月里,大多数股票价格都上升了20%至50%,市民争相认购所有新上市的股票。
所有认购者无论是否买得到股票,都必须以支票把股款付给他们的经纪人,英资洋行怡和公司的上市,造成了约有8。98亿元的支票要经银行系统清算。这对银行体系造成了压力,对资金紧张的中小型银行尤然。
6月14
,廖创兴银行受到不利传闻和谣言的困扰,遭到大批存户的挤提,当天即被提取约300万多元。
到15
、16
,存户挤提进入**,港岛德辅道西总行及铜锣湾、旺角、深水、九龙城等分行都挤
通宵达旦在街头
宿轮候提款的人
,其中绝大部分是文员、工人、小贩、侨眷等中下层市民,他们对自己的血汗钱极为关注,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形成群众
的歇斯底里。
据报道,首三天前往提款的存户多达2万人以上,被提走的存款接近3000万元。
挤提发生后,廖创兴银行即向汇丰、渣打两家发钞银行求助,有人估计双方可能达成一项以廖创兴银行所持地产作担保的秘密协定。
6月16
下午,汇丰、渣打两家银行发表“对廖创兴银行予以支持”的联合声明,并向该行贷出3000万元的款项以应付挤兑。不过,联合声明的中文稿一发表即撤销,并一度引起混乱,原因是中文稿的翻译出了错。
英文原文是汇丰和渣打业已做出若干安排“因而使得廖创兴银行有限公司之事件,完全受到控制”
但是,中文稿竟译成“将廖创兴银行有限公司之业务,完全置于汇丰及渣打两行控制之下”
这段错误的译文发表后,廖宝珊大为紧张,以为两家发钞银行要
并他的资产。
6月17
,挤提风
逐渐平息。
这次挤提危机,对廖宝珊及廖创兴银行打击甚大,一个月后,廖宝珊因脑溢血病逝。
香港媒体称为“本港有史以来最大一次的银行风暴”、“空前的银行风暴”
这次银行风暴也影响了香港的股市,这波牛市持续不到半年时间,就终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