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潮起潮落
紫烟袅袅
宣正皇帝慢慢的登上宝座,因为身体上面和其他说不出口的原因,他已经很久没亲自上朝了。
几乎所有的政务都是由内阁裁决。
今天却有点的反常。
众官一时间有点的不知所措,大部分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站在队伍最前边的丞相的身上,却是一点的暗示都没有。
宣正对身边的宦官随意的点了点头。
宦官扯起了嗓子“众卿家有本奏来,无本退朝!”
废话,皇帝召见的太匆忙,几乎所有的奏章都堆在了内阁的案头,现在根本就拿不出什么来充数。
也许,皇上只是心血来
才顺便看看。
不少的官员垂下了头,等着那退朝的呼喊。
大殿之上一时间居然寂静无声,皇帝的脸色有点难看,忽然笑了笑“看样子朕的天下还真的是太平盛世啊,这么大的帝国疆土,数千万的子民,居然还能让朕的官员都清闲起来…”话语中带着浓浓的讽刺。
“臣有本!”一个白发苍苍的官员忽然右踏一步,站在了朝堂的正中间。
昂起了脸,将手中的奏章高高的举起。
宣正皇帝微笑的点了点头“爱卿有话尽管说。”
众大臣忍不住
头接耳,现在能有什么本,怎么现在自己一点的消息都没有。
还有这位御史大人,最近一段时间不都已经称病赋闲在家了么,现在居然挤进了上朝的队伍,都怪刚才进殿的时候太匆忙,这下陷入被动了。
有几个眼睛比较尖的却看到丞相的脸一紧,顿觉得有点不妙,缩下了身去装聋作哑起来。
宣正皇帝忽然斜了丞相一眼“丞相,你说朕该不该听?”
丞相的身子弯了下去,恭声道:“御史大人对皇上有劝戒之责。”
“唔,”皇帝扬了扬下巴“那爱卿就说吧。”
“谢陛下,”御史直起了
,侃侃道:“臣要弹劾江南道台许之荣,江宁知府郑泉…”说了一连串的地方官名字,顿时引起了下面大臣们的一片混乱,特别是亲丞相那一系的人更觉得不妙,这几乎是要把丞相派在江南一带的势力连
拔起,纷纷投眼向前面看去。
只听得丞相重重的咳嗽了一声,大殿中顿时安静了不少,御史大人的话清晰入耳。
宣正皇帝的眼睛眯的更细了。
御史的声音更见响亮“臣经过探访得知,近年来,江南的财赋一年年的减少,责问当地官员的时候,却得了一个粮食歉收的答案,前些时
,杨青瑞知府向朝廷递
了一份弹劾公文…遗憾的是,臣没有见到,可没过几个月,杨知府居然被那几个官员集体弹劾贪污,甚至都已经下了大狱,现在正在递送京城的途中…臣现在倒是想问问在坐的各位大人,天理何在!”
宣正皇帝坐直了身子,目光环视整个大殿“御史的话说完了,现在大家来议议吧。”
一时间,根本就没人敢说话,在场的大臣们大部分身上已经打上了丞相一系的烙印,又怎么会引火烧身。
丞相却转过了身:“陛下,臣一天处理的奏折这么的多,却对此事没多少的印象,老臣倒是有一点的疑问,想问一下御史大人…”
皇帝皱起了眉毛,却仍道:“有话尽管说。”
丞相转到了御史的身前,几乎把他
退了好几步“御史大人,你口口声说是探访,听说,传闻什么的,御史的职责你难道已经忘了,没什么确切的证据就想瘫痪一省的政务,这是多么大的罪名,我想你应该清楚。”
御史不着痕迹的向上看了几眼,却大笑道:“我看丞相的年纪是不小了,恐怕内阁的那些事情都已经让你忙的头昏眼花,这外面的消息居然一点的不知道?”
丞相的脸上终于有了一点点的紧张。
御史道:“丞相,无论是你我,还是在朝堂上的诸君,无一不是通过科举上来的,你难道平时就没有留心一下士子们的心声?”
“杨知府本来就是士林中的佼佼者,声望甚高,更是薄有清名,你看看你手下的那些酒囊饭袋,说个什么罪名不好,偏偏说他贪墨,这简直是天下的笑话,而从今天的凌晨开始,整个国子监,还有那些滞留京城准备会试的士子们,都聚集起来集体请愿,要给杨大人申冤…”
丞相
变。
仿佛是应和御史说的话一般,宫殿外面已经传来了震天的呼喊。
几个
卫军
脸大汗的跑进了大殿,跪地禀道:“报皇上,丞相,外面有大批的学子在围困皇城,说是要请愿,请皇上和各位大人赶紧的示下,该如何处理。”
宣正皇帝却哈哈大笑道:“什么处理不处理的,看样子本朝养士几百年,总算是出了一批执着仁义之士,他们是帝国的栋梁,代表整个天下的心声,各位爱卿,快随朕去接见…”
丞相躬身禀道:“回皇上,外面人群混杂,陛下还是不要亲自涉险为好。”
皇帝笑道:“没什么,朕去接见一下未来的官员还能用什么危险么?”
…
上书房
宣正皇帝随意的坐在软榻上翻看着那些士子们递上的奏折,心情大好。
忽然对着屏风自言自语道:“荣王叔,你说丞相这次会不会给朕来个火中取栗,将杨知府半路上给截杀了?”
屏风诡异的转了半个圈子,
出了一个黑乎乎的
口,一个老的几乎已经进了棺材的人走了出来,直视着他,也并不跪见。
仅仅抱了抱拳,淡淡道:“回皇上的话,老臣不知道,近卫军,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出皇城了。”
宣正皇帝冷冷道:“朕是皇帝,你居然如此的无礼,难道想领受一下祖宗的家法不成?还是说你仍然在记恨着十几年前的那场旧案?”
老荣亲王仍然语气不变:“十几年的事事非非,老臣没什么可说的,再过一年就是祖宗的祭祀大典,老臣会亲自向祖先谢罪,至于皇帝要不要执行家法,你随意,如果可能的话亲自动手最好。”说到最后的时候,目光还在皇帝的额头讥讽的滞留了一下。
皇帝大怒。
荣亲王佝偻的身子慢慢的退了出去:“近卫军绝对不可能出征,无论皇帝你的理由是什么,老臣先退下了。”
一个景泰蓝花瓶被狠狠的掷在了地上,四分五裂。
“来人呐!”
贴身老太监出现在了房间内。
宣正皇帝背着手转了好几个圈子,忽然道:“杨知府的女儿是你接待的吧,应当派去的人派了没有?”
太监道:“回皇上,老奴已经把一切都安排妥当,绝对不会有什么差池,而听说那些押送杨知府的人都是戚将军的手下,此人虽然一直是丞相派系的,可是立场暧昧,估计也不会拼死的护送人犯。”
“恩,”皇帝点了点头“这样朕就放心了,等杨大人一护送进京,你就安排那些士子们一起去
接,记着,把声势搞的大一点。”
“老奴知道。”
皇帝昂头看了屋檐老大的一会“拟旨,国子监扩大招生,那些功勋或者清
们推荐的人都可以进去,”顿了好大的一会“还一件事情,你暗地中好好的准备一下,到年底的时候,朕要加开一次恩科…现在的官员,大部分都不能用了!”
太监有些惊讶的抬起头来。
皇帝苦笑道:“你想问最近要为什么这么大的动作么?你是朕的贴心人,朕也不瞒你,朕最近觉得身体有点的吃不消了,不管怎么说,都得给太子留下批新人…”
太监黯然,走到一边开始研墨。
…
皇帝慢慢的踱道了窗户的一边,长叹了一口气,反正丞相年纪也太了,总要平稳度过才是。
几片的树叶从上缓缓的落下。
一个纤细身材的宫女正背对着自己打扫着落叶。
极为婀娜。
皇帝张口道:“把那…”后面的话缩了回去,心中无力的
搐了一下。
太监极为耳聪,已经站了起来,垂手道:“老奴在,皇上吩咐。”
宣正皱起了眉头:“这上书房不是吩咐过你让宫女们进来的么,那她是?”
太监小心道:“回皇上,她是前次秀女大选时候进宫的,不过被张贵妃派到御膳房打下手,听说是齐翰林的女儿。”
宣正皇帝沉思了一下“啊,朕想起来了,是不是先皇时期那个门生
天下的翰林?”
太监欣喜道:“是的,老奴想啊,皇上最近接见士子们多了点,估计会对些诗文什么的喜欢的紧,就把这个宫女给叫进来打杂活了。”
宣正皇帝低声道:“齐翰林,恩,你把她叫进上书房来伺候吧!”
转身就向内室走了过去,拍了拍太监的肩膀,随口道:“这次做的不错,不过下不为例!”
老太监脊背冷汗淋漓。
宣正皇帝忽然转过了身子:“张贵妃最近的动作过大了点,就算仗着父亲的势也过分,已经到了朕的底线了,你去多派几个人观察她的动向,里外进出的人都要打探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