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聪明
小时候,我一直以为自己很蠢。
最初觉得自己蠢,是因为自己不会骂架。
儿时,和同龄的孩子骂架,我总骂不过人家,似乎人家骂的每一句话都颇具杀伤力,而我还骂的话则不痛不
。因此,一架骂下来,我总是痛心不已!明明自己有道理,又骂不过人家,因此深感憋屈!而最恼人的不是别人,恰恰是我自己!因为一静下来,我就明白,该怎样骂人才能击中人家要害,但架已经骂了,重新骂过似乎也不是道理,只有寄希望于下一次,但下次骂架的时候,对象变了,情况也变了,原来想好的话大抵用不上。因此,我十分痛恨自己:怎么这么蠢呢?骂架都骂不过人家!
渐渐地,架骂得少了,人也慢慢长大,其他都在悄悄改变,唯独自己的蠢似乎并无多少改变。
一天,应该还是在我十岁前的时候,正是
早稻的时节,父亲叫我去扯秧。秧扯不难,但紥秧难,紥秧一般用稻草,那
稻草需在手指间弯来绕去,动作比较复杂。父亲示范了一回,我不会;又手把手教了一回,我仍然不会。父亲火了,便大声呵斥起来:怎么这么蠢?蠢得像猪一样!
那时是生产队集体劳动,男女老少整整一田,不下几十号人,当着这么多爷爷
、伯伯叔叔、哥哥姐姐的面,我被父亲骂得无地自容,我真痛恨自己:我怎么就这么蠢呢?怎么连秧都不会紥呢?
转眼,小学毕业了,我没能考上初中。那时候的初中不是你想读就能读的,我们村好歹也考上了两个,反正我就是没考上,我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便安心在村里放牛、砍柴、挖土、种地。但临近开学的时候,老师通知我到镇上去参加考试,我便随老师去了,胡乱地考了一通,结果竟然被录取了!因此,那年下期,我便到镇上的学校去读书。很长一段时间都我都很不适应新的学校的生活和学习。首先,我讲的是一口乡下的土腔,尽管与镇上的同学相比,只有个别字的腔调不同,但正是这几个字,立刻就暴
了我是乡巴佬的身份,或许那些镇上的同学并不觉得我是乡巴佬,但我自己很
感,总觉得怪怪的,很别扭,因此不愿意多开口,自然就给人木讷愚笨的印象。还有,同学们叫我打篮球,我在乡下打得极少,因此只知道搂着球
跑,球也运不好,更不知道什么是带球走之类的篮球规则,因此他们不免说出“篮球都不会打,真蠢!”之类的话,本来就
感的我似乎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哪里还肯和他们打篮球?渐渐地我就显得有些孤僻,不合群,加之成绩也不好,因此我认定:“蠢”就是我当时给同学的印象。
幸好我的同桌H君好像并不觉得我蠢,也不在乎我的一口土腔,尽管他是镇上的孩子,还是经常和我有说有笑的。他的成绩自然比我要好,让我很是羡慕。尤其是有一次写作文,题目好像是《我的妈妈》,我无意中瞟见他在作文本上写道:妈妈用责备的眼光看着我......我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镇上人就是聪明!我咋就写不出如此优美的句子呢?当时,我唯一的解释就是:乡下人自然蠢些,而我,又恰是乡下人中那些更蠢的。
最让我觉得自己蠢的事是开学不久的一次数学考试,许多人都及格了,我竟然是少数没及格的学生当中的一个!按照老师的要求,不及格的人需补考,补考的那天是星期三,恰好是我回家拿菜的日子,结果到半路上天就黑了。那时,从学校到我家是一条乡间的羊肠小道,只能步行,要走两个多小时。某些路段荒无人烟,越是荒无人烟的路段,我越是听过闹鬼的传说,这些传说使一个在黑暗中孤身赶路的十一二岁少年害怕得浑身战栗!但我只得硬着头皮,一泡眼泪一泡鼻涕往前赶…
第二天,我还是起得很早,娘提着煤油灯送我一程。路上,我眼睛里噙着泪花,胆怯而小声地对娘说:我不想读了,成绩又差…娘劝我,说:姑且读完这期。
我便依了娘,耐着
子读下去。这里的读法与乡下完全不同,乡下是上学迟,放学早,放学之后不是砍柴就是放牛。
这里是早自习,晚自习,白天的课更是扎扎实实的,可谓夜以继
,
读夜读!尽管我每星期要回家两趟拿菜,但绝大多数时间是用在学习上了。
终于,一个学期结束了。学校举行了分快慢班的考试,看榜的时候我径直朝慢班榜走去,从头至尾,慢班榜上没有我的名字。我便狐疑地往快班榜上瞧去,第一名,张三;第二名,李四;第三名,我本善良!我没看错吧?第三名是我?没错,确确实实是我!我根本没料到我在快班能榜上有名,更没料到的是我竟然还在快班中名列第三!两个班的学生,一共大概一百二十多人,现在竟然只有张三李四两个人比我厉害!曾经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H君,名次也远远地落在我之后!而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学期!
我突然之间有一种醐醍灌顶的感觉,心中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涌上心头。
我原来并不蠢!
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我觉得我不仅不蠢,而且也很善良。骂架骂不过人家,不是因为蠢,而是因为善良。因为善良,所以即使骂架也不用恶毒的话语诅咒人家,所以骂不过人家。
我不仅善良,我还勤劳和孝顺。因为我刚学扯秧的时候,年龄还不到十岁,同龄的孩子还在贪玩,他们根本不下地劳动,而我,小小年纪,爹叫干啥就干啥。
我不仅勤劳和孝顺,我还不卖祖。不卖祖小而言之是不背叛自己的祖宗,大而言之就是不背叛自己的祖国!乡音无改就是不卖祖的一种表现。我很鄙视那种出门没几天,回到家里就忘了自己家乡话的人。我怀疑一旦战争爆发,这种人只怕立马会当汉
。我们现在要学普通话,学外语,甚至外地的方言,这个固然是时代的需要,但不管你学会了什么语言,你永远不要忘记自己家乡的土话,尤其是远游归来,和父老乡亲交谈,你必须得用父老乡亲教会你的那些话!我当初到镇上读书,不愿意改掉自己的土腔,是因为我觉得卖祖是可
的,并不是因为我蠢而学不会镇上的语言。当然,现在能入乡随俗,学会当地话,并使用当地话,一回到家乡又用家乡话,那是最好的。
呵呵,你说,我是不是很聪明呢?对了,应该说,我不只是聪明,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