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钱粮问题上
崇祯七年三月,这年陕西仍然大旱,除商洛地区百姓富足外,闯军虽然免了各地的一年钱粮,但依然饥民四起,闯军只得全力救灾,军事目标暂时停止,甘肃巡抚董学礼提兵在宝
一带挥眈眈,闯军也顾不得理会,只是传令防守。
虽然今年各地都种上了土豆,番薯等抗旱作物,但天气太旱,产量也严重受到影响,加上目前还没有到大面积收获的季节,各地虽然分田分地,热火朝天,但平民家里依然没有余粮。
闯军去年虽然大规模放过一次粮,现在大家都已吃完,许多地方传来饥民开始要吃草皮树
度
的消息。
李鸿基刚收降了洪承畴,正大为高兴,听了这个报告又头痛起来,以前是巴不得天下越
饥民越多越好,如今自己接手了这一省多地,当然要解决这些饥民的吃饭问题,否则在闯军境内再爆发饥民起义那简直是笑话了,自己占了陕西,岂不是等于替朝庭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连忙招聚起周凤梧,宋献策,顾君恩,冯师礼,洪承畴和许鼎臣等人相商救灾事宜。
李鸿基和众人说完了一下现今陕西情况,把眼望向冯师礼道:“冯爱卿是陕西巡抚,你先说说该怎么个救灾法。”
冯师礼向李鸿基行了一个礼道:“闯王,不知我军有多少钱银可济。”
李鸿基道:“钱粮不用担心,但既我所知,朝庭以前也有对灾民赈济,但效果不好,不知是何原因。”
冯师礼道:“从当崇祯元年以来,陕西大旱不断,朝庭也是多次赈济,但无奈杯水车薪,远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才有各地的饥民不断起义,而且向各省扩散,闯王从南方寻得各种旱物,实仍天赐闯王成功也,只要能撑到收获季节,陕西再有干旱,也可自足。”
李鸿基打断他道:“冯爱卿,我问你有何赈济办法。”
冯师礼本想拍一下马
,没想到李鸿基不耐,只好道:“闯王,若没有旱地作物,陕西其实是死地,只有打出去才有活路,如今有了这许多天赐之物,闯王只需在各地设立粥棚,让百姓能撑到收割季节便可。”
李鸿基一愣:“就这么简单,有人中
私嚷怎么办,有人混水模鱼怎么办,”对冯师礼这个名字,李鸿基原先的历史中没有半点映象,但想到即是一省巡抚,应当会有点真才实学,才让他做了参谋次长,这虽然是对降将的一种重视,以便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但听了此人这番回话,大失所望。
冯师礼连忙道:“大人可多派人监督,并严加分辨,自然可以杜绝有人贪污受贿。”
李鸿基摇了摇头,道:“朝庭每次赈济不是兴师动众,可我听说赈灾之款,能到灾民手中的,十之不足一二,我不能再犯这个错误。”
冯师礼哑口无言,旁边的许鼎臣忙开口帮他解围,道:“闯王顾忌的确有道理,不过,大明上下贪污成风,所以非派人监督就有效,但闯王赏罚分明,帐下多是英杰之士,自不会贪百姓救命之粮。”
冯师礼对许鼎臣大为感激,忙道:“不错,不错,属下也是这个意思,目前我闯军清政廉洁,自不是大明官员才比。”
李鸿基笑道:“你们可以如此认为,但要知此事不可出一点差错,不然一旦
起民变,我军境况马上陷入险境。”
两人听了都默然,李鸿基不甘心的问:“难道以前朝庭除了设粥棚就没有其它办法吗。”
两人都摇了摇头,顾君恩道:“闯王,其实还可有另一种方法,以往各年,百姓在还没到收获季节时,时常到大户人家打短王,以赚点米粮糊口,暂时渡过饥慌期。”
李鸿基大为赞赏:“不错,不错,这可比直接赈济好多了,如今正是要渡过这一段饥慌期,闯军就可以充当这个大户,将百姓全都雇来打短工。”
许鼎臣明白过来:“不错,这样即可以减少浪费,又可以让真正需要救济的人才能得到实惠,而我军还能得到劳役,将各地的城池修复。”
李鸿基道:“不,不需要用那么多少修城,要用来修路。”
彼君恩大喜:“闯王高明。”
最需要民夫的工作就是修路了,这个工作只要有力气就能做,而且道路修好了,对闯军的好处太多,闯军的正规军已有一半士兵配发了火器,后勤压力太大,而且大炮沉重,尤其不好远送,如果能把各地道路修上一遍,闯军的调动会大大加快,等于平添了许多军力。
其他几人也想了想,这确实也比单纯赈济要好得多,遂不再言语。
李鸿基于是大面积征发民夫,整个陕西和山西都成了一个大工地,全境都在大势修路,商洛地区早已做出了水泥,原先只是用于在各城修筑炮台。
李鸿基心想:“闯军的战斗力至少有一半靠大炮,要修干脆修成能让马拉着大炮跑的大路,这非得用水泥不可,下令把商洛的水泥生产扩大,并将配方公布给一些大的地主壕强,让他们有能力的也生产。
闯军中有人不明白,水泥在炮台和城池方面很有用途,公布开了势必会让朝庭知道,那不是
密吗,李鸿基只好耐心的和众人解释,不错,公布出来朝庭确实会知道,但如果朝庭要生产,水泥最大的用途是筑城,修路,用水泥筑城,闯军的大炮照样可以炸开,如果用来修路,闯军的大炮远比官军的多,那岂不是替闯军修路,众人听了大笑,这才释然。
这天,李鸿基正坐在书房查看贺珍从各地传来的报告,田玉珠坐在他的左侧为他整理各种文书,邢秀娘在他的右侧正在劈里拍啦的算帐。
闯军目前没有象明朝那样设六部,各种职能都以其它形式正存在,邢秀娘掌管了闯军所有钱粮食,其实相当于闯军的户部尚书,田玉珠掌管了闯军所有的文书收发,相当于明朝内相(即司礼监秉笔太监),只是有实无名罢了。
闯军从一开始就因缺少读书人,所以李鸿基两个小妾得到重用,闯军上下也都接受,但李鸿基如果想给她们正式的名称却又不可能,李鸿基本想让能名正言顺,没想到刚
了点口风,不但那些明朝降官反对,就是原先跟着李鸿基的那些老人也群起反对,李鸿基只得作罢。
邢秀娘突然一声惊叫,李鸿基抬头一看,道:“怎么啦。”
邢秀娘道:“不得了,夫君,这样算下去,支撑不到几个月,我军就没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