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骑军出阵
惊心动魄的战斗仍在持续,这场峣关之战在刘邦和傅戈眼里或许只能称作前哨接触战,但却在局部打得异常惨烈,在关隘的几处重要地方甚至还出现了失守又收复、收复又失守的战场纪录。
尤其在郦疥最后扼守的北关,攻守进行得最为
烈,大批的楚兵密密麻麻的呼啸着攻上来,面对
接他们的是弩箭甚至于石块,秦兵一个个毫无畏
,视死如归。
不过,就算秦兵的抵抗再顽强,郦疥的指挥再出色,这一场守关之战在持续了大半天之后,也终于接近了尾声。面对进攻受阻的战况,张良果断下达了增兵攻城的决定,樊哙和周
两部
兵的加入,让郦疥顿时压力倍增。
“少将军,撤吧——!我来断后。”
暮西山,四千守卒只剩下了不到六百人,其中还有过半是基本丧失移动能力的伤兵,他们中间包括那位接战前怯懦的守关校尉。他的一条腿被刺了个大
,伤口汩汩
着鲜血,照这样下去,就算楚兵不攻上来,他也活不了多久了。
“老将军说什么呢,要撤退我们就一起撤!”此时,郦疥的眼中已没有了轻蔑,只剩下了对一个老军人的尊敬。
“一起撤,我倒很想,可楚兵不会同意,走吧,你年轻还有大好的前程,以后发达了别忘逢年过节到这峣关上看看我们这些死难的苦兄弟就行了。”老校尉惨然一笑,喃喃说道。
“老将军,我郦疥之前言语失当,给你陪罪了!兄弟们,给留下的弟兄敬礼!”不需要再说什么了,留在战场上就意味着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能这样做的人又岂是懦夫,又怎么是逃兵。
一个军礼,对于军人来说,是最高的礼遇。
这样的告别,在战场上再普通不过,却又是再珍贵不过。
留下的一共有四百一十八人——,他们的名字已经无从查证,就连最后统兵的老校尉郦疥也只知道他姓卫,不过,他们的事迹不会被湮灭,总有一天,在阿房宫巍峨肃穆的纪念堂内,守卫峣关的四千秦卒将会拥有让参观者敬慕的地位。
蓝田关。
距离大秦都城咸
约一百余里,扼由秦入楚武关道的入口,它的得名是因为这里盛产美玉,在傅戈的印象里,蓝田的最初记忆来源于李商隐的那一首《锦瑟》中的两句:沧海月明珠有泪,兰田
暖玉生烟。
小李只用这寥寥的两行字就彰显了需要描写的意境,作为一个对唐诗宋词有着狂热爱好的追随者,傅戈爱乌及乌的也把诗中的兰田想象成了一处世外桃源般的所在。
不过,当他率领新成立的骑兵部队赶到这里时,才发现原先的想法是多么的可笑。从汉中到关中,穿越秦岭山脉的道路有东西两条,东面一条经蓝田过绕关,在群峰深谷中通行十余
,可以抵达汉中,这条武关道位于函谷道的南侧,是秦楚之间互相结盟又互相攻伐的结果,它是由坝水河谷和丹水河谷相连接而成。
大秦时的蓝田,是穷乡僻壤的一处荒野所在,除了南山附近有采玉的工匠外,其它地方则是穷乡僻壤,与河渠密布的泾渭平原相比,这里实在不是丰饶的地方。“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兰关马不前。”此时此际,望着远处峰峦叠嶂的群山,傅戈突然发现最贴切的形容诗句应是唐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写的这一句。
一场规模宏大的恶战就在眼前,战场撕杀的杀气已弥散在四周,刘邦终于耐不住
子了,对于这个老对手,傅戈可没有一丝一毫的轻视和瞧不起。
屡败屡战——,而且每一次失败后都能变得比之前更强大,刘邦的这个能耐确实让傅戈相当的佩服,一个能够得到多数人
的人绝对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人,更何况刘邦手下
兵猛将如云,除开武将之外,单就策划这一次突袭行动的张良就是一个劲敌。
十万楚军穿越纵山峻岭,奇兵出武关道,闪击关中,这一次军事行动从突然
和隐蔽
上来说,都堪称行军作战之典范。若不是傅戈对史略的无
剽窃,若不是他让郦商率军驻守在蓝田,若不是峣关守将郦疥的谨慎小心,由张良策划的这场奇袭会收获更巨大的战果。
面前的这一战无论是对于刘邦,还是对于傅戈都是绝不容许失败的一仗。
这一次,他们谁都不会逃避。
“郦商,你说说看,还有什么好办法能阻挡楚军的进攻?”匆匆从咸
急行军赶到蓝田关的傅戈第一个要问的便是全线负责武关道防御的郦商。
郦商的手中共有步卒三万刚刚出头一点,其中真正堪称精锐的陈留兵有六千余人,其它的士兵虽然比守峣关的三线部队要强一点,但战斗力实际也强不到哪里去,不过,话又说回来,大秦全民皆兵,这些兵士都有过从军作战的经验,比起一般的百姓还是要好得多。
更重要的是,大秦的男儿
中充
了血
与张扬,一旦迸发出来,那将会令关东六国的军队胆寒。
在这一点上,峣关之战已经做了最好的说明。
“傅帅,关在人在,关亡人亡。这一战我郦商若不是仰天倒下的,你就不要给我收尸。”郦商咬牙大声说道。
峣关失守的消息刚刚传到蓝田关,郦疥的拼命抵抗为兵力不足的秦军赢得了足够的布防时间,现在,郦商已在蓝田关的南侧布下了阵形,他正静待楚军的到来。楚军接近十万众,就算在前面一战中折损了一些,总数也可达到九万余人,与之相比,郦商的三万步卒实在少了点。
“收尸,不——,这一战后,是我们要替楚军收尸了,李烈,带领你的骑兵们埋伏于蒉山一侧,等待出击的命令!”傅戈大笑道,风卷残云,冷兵器时代最强的军队大秦骑兵马上就会登上战场,到时候,刘邦就等着瞧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