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国士
祝融进入通报了,杨素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车里,强压制着砰砰
跳的心,心里猜测那个人为什么要见自己,是因为这样的力量不受人间当权者掌控?引起他们的敬畏,还是因为有很重要的事需要他帮忙,也就是需要神通广大的T先生帮忙?
那么,那个人要见的其实是T先生,并不是他这个
头小子,不过没有人能找得到T先生,现在唯一能够知道T先生在哪里的只有他?应该这就是真相了。
“走吧,首长在等你。”祝融回来了。
“不用搜身了吗?”
“呵呵,不用,首长信得过你,你是T先生的弟子嘛。”祝融笑道,他说得没错,如果T先生要来,没有人能够阻挡得了他。
杨素走进去的时候,首长正在练字,笔锋刚劲有力。
“哈哈,小杨,过来看看这几个字怎么样?”首长眼神中
出一丝赞许,眼前的这位少年双目有神,不卑不亢,没有一点拘束,看不出一点唯唯诺诺的表情,但也看不出丝毫狂妄。
杨素的紧张早已在进来之前就化解。
四个字:国士无双!
写得龙飞凤舞狂放不羁,大气,自有一种豪迈的气势。
“好字!”杨素说,然后又皱眉“不太好!”“哦,说来听听,为什么又说好,又说不太好?”首长笑问。
“首长见笑了,说出来你莫怪,我不太懂书法,便连很多知识也不懂,也没上过大学,所以见识难免浅陋,”杨素说“我只是觉得这四个字写得好,心里感觉好,所以就是好了,也说不出什么大的道理。”
“那么为什么又不好了呢?”
“首长写得一手好字,看来是练过的,从这四个字上看,应该还是下过一番苦工,只是首长是首长,没有必要成为书法家,就像皇帝是皇帝,没有必要成为一个好的木匠一样。”杨素说。
这话是有典故的,说的是明朝的一位偏喜木工的皇帝,一手木工技艺出神入化,如果去当木匠,自然是一代大师级人物,只是当皇帝却干木匠活,那未免太糊涂了。
杨素这话自然有点冒失,幸好室内除了他们两人之外并没有别人,首长听了微微一怔,随即又微笑点头。
“不错嘛,觉悟很高,不过这是送给你的字画,写得太差显得我太没有诚意了,呵呵,为了写这几个字,我可是专程练了好几天,又请教了很多大师,如果你让我再写几个别的字,那我可就
馅咯!”首长笑了。
“写给我?”杨素一愣,很快明白了首长的意思,这哪是写给他,分明是想借他的手交给T先生的,就算他再狂妄,也不会认为人家一见面就把他当国士看待吧,更何况现在都什么时代了。
“这我可收不得!”杨素连连摆手。
“收下吧,也就是一张破纸几个字而已,成本不超过一百元,呵呵,小杨啊,我还从来没有给别人送过字画呢,我不是书法家,字实在是太差,送不出手啊,这第一次送人还要被拒绝,那我今后更不敢提字了。”
“好,既然如此,那我就收下了,”杨素挥手一拂,纸上的墨迹马上干了,右手往上面虚抹一下,宣纸自动卷成一个卷轴“不过…首长,我可不想当国士,韩信的下场可不太好。”
“国士无双”典故中的国士指得正是韩信。当初汉高祖刘邦被项羽大军击败,韩信执张良的亲笔信和刘邦赐予的宝剑前来投靠刘邦,韩信心高气傲并没有出示那把宝剑,并没有受到重用。心高气傲的韩信留下宝剑趁夜而走,萧何见了此剑后大惊,连夜追赶将韩信追上,又引出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一番佳话,后将韩信再次向刘邦推荐,出示宝剑。刘邦这才得知韩信正是张良帮他找的人,是为国士,萧何以“国士无双”言词说得刘邦亲自登台拜将,将兵符
于韩信。后韩信果然为刘邦打得了天下,因韩信功劳太大,刘邦许下了“大汉之刀不杀韩信”的承诺,后来太后要杀韩信,在萧何的暗示下,削竹为刀将他杀了。
首长又是一怔,这小子的话跟他的年纪不符啊“小杨,你有神通广大的师傅罩着,还有什么可怕的?”
“师傅也不是常在身边,不过首长说得对,我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只是不知首长招来是为何事?还需说清楚才好,否则我糊里糊涂误了大事也不知道。”杨素说。
“呵呵,你倒是直来直往啊,刚才老祝跟我说过,你也是普通人,我就没有什么顾忌了,我是想…像龙组这样的组织还是交给凡人手里才好,不知道你有没有把握完全掌控龙组,让这些异人心服口服?”首长问。
国家还是想把这股力量控制在自己手里啊!
“我尽量试试,也没有绝对的把握。”杨素说。
“哦,那就好,不过行动要快,不然拖到自如回来就不好了。”首长又叹了一口气,在他面前一点也没有掩饰之意“小杨,我以古礼相待,你可千万不要让我失望啊!”这句话说得就有点重了,显然是告诉他,你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你不是还有一个神通广大的师傅吗?
“能不能在什么时候跟你师傅见上一面?”他果然发问了。
“这个可能有点困难,师傅正在闭关,以应付大劫,恐怕没有多少时间了。”杨素说。
“大劫?不会是末世大劫吧,小杨,说不得,眼前就有一件非常紧要的事急需帮忙呢,想来想去找不到合适的人手,龙组的人又不好用,再说就算是龙组也不一定帮得上忙,恐怕只有你师傅那样的人才能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不然说不定真会有一场末世大劫呢。”首长说。
“什么急事?”杨素好奇地问。
“哦,这件事老祝知道得比较清楚,你跟他谈比较合适,当然,有什么条件你尽管提,只要能
足的我们尽量
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