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宋中华 下章
六 归心
 让秦桧西出的同时,暗中加强监视。他循规蹈矩便罢,若起歪念,必拘之。秦桧是个鄙小人,一朝得势,将祸纲纪,此人不易重用,最好弃之不用。【宋史列传有载:桧阴险如崖阱,深阻竟叵测。同列论事上前,未尝力辨,但以一二语倾挤之。李光尝与桧争论,言颇侵桧,桧不答。及光言毕,桧徐曰:“李光无人臣礼。”帝始怒之。凡陷忠良,率用此术。晚年残忍尤甚,数兴大狱,而又喜谀佞,不避形迹。】

 有自己在,秦桧不了什么动静。秦桧的年纪比自己大,按自然法则,也是他先拜拜。为防患未然,需跟心腹之人待秦桧的后事。秦桧若还是原先那个秦桧,定斩不赦,以绝后患。曹没搞定司马懿,死后司马懿政夺权,曹魏之政最终落到了司马氏之手,前车之鉴,不可不预之。

 要不,把秦桧赶到南边去,让他去给赵构颠来倒去一番?他跟赵构一个鼻孔出气,那是没有疑问的,那些忠贞之臣,给他那么一二下,就够臭老九喝上几壶。到时咱兵发江南,收拾老九的烂摊子,一网擒之,可省去多少麻烦。堡垒是从内部攻破的,一个秦桧可抵一支特战旅,哈哈,他就是最大的伏兵。事不宜迟,西北那边无需让他再呆了。

 秦桧从一个热血青年蜕化变质,个性是内因,时世是外因,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秦桧这颗酒饼将如何酿出一缸酸醋,且拭目以待之。

 对于刘通肯让他离去,出乎秦桧的意料。他心里清楚得很,如果留在秦王那里,决不会受重用,而且会有诸多限制,因此在秦军辖区内总是十二分的小心,唯恐一个不对,招来杀身之祸。刘中明既已知道我秦桧的底细,还肯任我自去,此人行事,果非常人可以揣度。嘿嘿,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走着瞧吧,我秦桧远走高飞,终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

 金国释放了第一批主和派人物南下,搅起了宋国的浑水,接着按计划实施第二步:释放死硬分子回南。释放之前,让他们跟赵佶、赵桓爷儿俩见面,再以言讥之:无需我大金军动手,你宋国的江山自有贼人取之,已经不再姓赵,而是姓刘或是姓别的什么了。

 女真人的计划共有三个步骤,其第三步棋是:在适当的时候,放赵佶、赵桓俩个回南。你刘通口口声声说回二帝,把他们二个送给你,你就失去了兴兵来战的招牌,看你还打什么旗号,此其一也。其二,赵佶昏聩,不把你整个不死不活才怪。你若抗命不尊,那是犯上作,必遭天下人唾骂;你若听命于昏君,也是死路一条。三步棋一步比一步狠,一步比一步毒。

 那些忠君之士南回,与大宋境内的保皇派合,开始向刘通发难。这部分人物都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抗金那是坚决地,维护起赵宋王朝来也是死心塌地。这伙人联结清派人士,打着隆佑太后的旗子,四处活动,大肆抨击西北时政,攻讦秦王说惑众,窃夺国器,篡位僭越,策动秦军投向赵构。

 这些徽宗朝的旧臣,原本位高权重,在民间颇富影响力,能量相当可观。他们趁刘通在河北之机,西入秦川,煽风点火,混淆视听,将刘通陷入臣贼子、群起而攻之境。在赵构集团的导演下,内有保皇派兴风作,外有女真推波助澜,西北局势趋紧张。后方耸动,方铁山、邓肃、戴智等人深感压力巨大,有些招架不住,敦请刘通返回西北主持大局。

 刘通接报,以吕将镇守燕京,总制河北、山东、淮南诸路。另以岳飞镇守平州,节制蓟、滦、平三州;以张克戬镇守济南,节制山东事务;以晁盖镇守淮安,节制江淮事务,数路人马互相呼应,彼此应援。安排好东边的事务后,刘通携张孝纯、公孙胜、李逵等人西进太原。

 刘通带公孙胜、李逵同行,自无疑义。公孙胜是个智囊,是得力助手;李逵疾恶如仇,这次回秦,说不定要痛下辣手,以武力镇顽固派。李逵听说要回去整治保皇派那邦家伙,大为振奋。致于带上张孝纯,自有其因。

 【张孝纯,字永锡,滕人。北宋宣和末,知太原,为经略使。金兵围太原,孝纯坚守逾年,至靖康元年,城破被执,囚归云中,遂降金。天会八年,金人立刘豫为大齐皇帝,以孝纯为丞相。十五年,尝书伪齐谋宋十事,密报于宋。齐废,为汴京行台左丞相。逾年,请归乡里。皇统四年(1144年)卒。~~~~又,张孝纯,徐州人。登元佑进士,工诗,有才略。以经略安抚使兼知太原府,金人百道进攻,孝纯死守,抗拒累年,城破被执,金人不能屈,遂礼之,送还乡里。及刘豫僭位,以张孝纯为丞相,高宗密诏张孝纯來归不答,后请于兀朮致仕,归徐州卒。】

 张孝纯才略过人,脑筋活泛,并非固执刻板之人。从原史可知,张孝纯被金军所获之后,曾经出任伪齐刘豫的丞相和金国汴京行台左丞相之职,后来致仕,终老于徐州老家。在此过程中,他的内心彷徨而复杂,是个矛盾的集合体。若能与之赤诚相见,谕以大义,当有所成。

 这些年张孝纯与刘通共事,潜移默化之下,对民族、国家的认识逐渐深刻,思想慢慢地转变,但还差最后的飞跃。将他留在河北,一来不宜安置,恐与吕将掣肘;二来借此机会与他深谈,以期打消他对赵宋的幻想,把他完全争取过来。他的影响力相当大,若能坚其心志,则对赵宋那些旧臣的皈依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力。

 是,一行人过了易州,来到紫荆关下。去年深秋紫荆之战,而今西出秦川,想到天下未平,大业未竞,前路漫漫,复展望未来,那首《忆秦娥 娄山关》油然而上心头,诗曰: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弩咕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如血。

 词曲意气飞扬,众人精神一振。公孙胜问道:“这首《忆秦娥》可命何名?”刘通:“可名《重回紫荆》。”张孝纯:“中明久未作词,这首《忆秦娥 重回紫荆》大长意趣。”慨叹中踏关而入,一路巡视关防,但见守关将士神彩焕然。刘通说道:“今夜留宿此关,与将士们聚会。”众然之。

 刘通在此停留,有二个原因:一、紫荆关是华北的前沿,燕京的门户,地势险要。当前暗涌动,军中存在模糊认识,留下可鼓舞士气,稳定军心。二、与张孝纯交流心声,剖析历史的走向,勾勒未来之蓝图,促成他早完成转化。

 刘通等人巡视关防后,聚集将官议事。驻守关隘的是二员大将,主将王德,副将武松,二人都是军士出身,因军功升至统领之职。若非西北军改革军制,军中武士决不可能升到高级职务。对于赵宋的军制弊端,军中将士体验最深,他们对西北政策是衷心拥护的,忠诚度勿庸置疑。会上,激励将士再接再励,作好北伐坚强的后盾,为国家、民族再立功勋。

 王德:“咱们何时打过燕山去?”

 公孙胜:“河北大战消耗甚大,等我们积攒了足够的力量,即可出兵北伐。”

 刘通:“这个时间也许一年,也许二年,也许三年五年。现今中原大地寇出没,妥协求和的声蛊惑人心,更有顽固没落之徒妄图颠覆西北新政,要将我中原倒回亡国的老路,这是华夏之大害。此其一也。其二,河北、山东光复不久,百业待兴,河朔之地需要休养生息,咱们至少要用一年以上的时间来发展生产,恢复元气。扫平敌寇,混一宇内,是我们既定的方略,中原勇士扫穷寇之不会太久,到时诸公必将成为新纪元的开国功勋。”

 武松:“我等守关士卒也想过燕山打鞑子,几时可以开拔?”

 刘通哈哈一笑:“你们的任务就是守住紫荆,守住了紫荆,就守住了燕京的西大门,这个任务可不轻。紫荆关连接河东与河北,紫荆在手,则西北腹地与河朔之地安然无恙,守护紫荆之功绝不亚于前方杀敌。”

 强调紫荆关的重要,很有必要。南方赵构集团窥视在侧,河北、太行之地,尚有未竞之,漠北辽中亦有金国的动部队和辽人的游骑,我有大将扼守紫荆,可保紫荆无虞。

 刘通留宿紫荆关,澄清军中的模糊思想,安抚躁动之心,发全军斗志。翌,一行人辞别紫荆,继续西行。清晨的紫荆岭,雾霭朦,众人行走在清凉的晨光中。刘通问道:“永锡,你可曾想过,我中原富饶之国,蛮夷荒芜之邦,而我大宋却不能保全中原的完整,每遭外寇蹂躏,致使河山残破,人民受苦?”

 张孝纯叹道:“汉唐之时,中原亦曾威加海内,四夷臣服。我朝有鉴于藩镇作,削藩篱而固畿辅,强中干而弱旁枝,重文事而轻武略,是以积弱至今。大宋立国之初,君臣同心,励图志,时至今,却冗靡不振。”

 刘通:“若以今之赵宋主政,能否革除旧弊,复振中原?”

 张孝纯沉默良久,叹口气,微摇了摇头。

 刘通:“国家的出路,民族之未来,若系之于无望之辈,则华夏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境。中华千年的兴衰,决于今之时局,兴则中国受其利,衰则中国遭其祸。悠悠千秋中华,惟我志士铁肩担道义,热血荐轩辕。”

 张孝纯:“中明以天下为己任,令人感佩。”

 刘通:“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铜为镜,可正衣冠。我曾觅得一首《贺新郎》,有感于黎民不堪其害、王朝兴废之事。”词曰: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空飞絮。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人物?盗跖庄蹻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天已觉。

 刘通引用此词,醉翁之意不在酒,乃是隐谕赵氏江山行将换代,中原豪杰需振臂而起,夺天下以定乾坤。

 几人相视一笑,李逵问道:“元帅说的什么?”

 公孙:“一往无前,扫平四海,开疆拓土,建功立业。”李逵大呼痛快。

 几番长谈,张孝纯感慨良多,在忠君与民族大义之间,最终作出了抉择。效忠于一家一姓一人,还是效力于国家民族,何者为先,何者为大,一经掂量,立时自明。张孝纯心地澄明,并非愚忠之人,否则也不会兵败被俘之后,委曲求全,接受伪齐和金国的官职,走曲线救国之路。张孝纯的转向,对西北新事业是一大助力。

 春日的阳光中,刘通一行策马远方,穿过太行山脉,向着秦川大地扬鞭而去。

 【本文中《忆秦娥 娄山关》与《贺新郎 读史》二词,小有改动。】
上章 北宋中华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