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恶汉 下章
第四六0章 科举
 “子修,科举是什么?长安那鄙夫又想耍什么花招?”

 曹端坐中军大帐里,看着风尘仆仆,从许昌一路追赶过来的长子曹昂,不疑惑的询问。

 曹昂年二十七,生的器宇轩昂,举止透着沉稳。

 “父亲,这科举…却非一句话能说清楚。十天之前,董在长安颁布科举法令。细作立刻送至许昌。六天前,二弟并荀适侯霸更送来了有关科举的详细法令。荀少府看罢之后,竟当场昏了过去…醒来之后,急令孩儿八百里加急,追赶父亲。这是有关科举的详细内容。”

 荀,居然昏了过去?

 那是多沉稳的一个人啊,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他总是显得很冷静,绝不会把喜怒表于脸上。

 非但是曹,包括鲁肃荀攸等人在内的谋士,一个个面面相觑。

 莫非这科举法令,又是什么阴谋?

 在这里,需要简单的说明一下,东汉以来的选才之法。在秦朝以前,周以封国而治理天下,选士也是依靠着世袭制度。周礼一下,社会的阶级极为分明。国家有天子、诸侯、卿、士分级负责。而各阶层呢,有按照伦常,依照血缘关系,来世袭这各个职位,直至秋。

 秋战国,出现了客卿食客等游离于制度意外的士人为主分担忧愁。从而也就有了孟尝君门下食客三千的说法。这部分人,有的是破落贵族,但大部分都是以生活在底层的寒门庶子为主。

 始皇帝横扫六国,实行中央集权。

 为帝王者,为选拔民间的人才,就设立出了察举制度。由各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物。由州一级推荐的士人,名为秀才和后来地秀才质不同);由郡一级推荐出来的人。叫孝廉。

 东汉以来,为保证察举之人的才能,实行了连坐的制度。

 就是说,你如果没有真才实学而又被推荐,一经查出来的话,被推荐人同样要遭受牵连。

 这种制度,一方面保证了被举荐之人的才干,但是在另一方面。也就造成了世家力量越发强大。朝廷之中的官员,与世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甚至可以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来形容。

 试想,如果你和我没有关系地话,我又为何费力气去举荐你?

 你飞黄腾达了和我无关,你倒霉了我却要跟着倒霉。所以,到东汉末年,就有官吏皆出于世家的说法。有能力。而没有背景的寒门士子,就很难有出头之。而那些世家门阀呢,也因为这条连坐之法。使之实力越发的强大。到最后,就形成了连皇帝都无法制约的局面。

 至汉灵帝时,世族力量已经格外强大。

 汉灵帝死之后,若无世族门阀的支持,各方诸侯甚至无法站稳脚跟。如原冀州牧韩馥,那是正经的朝廷任命官员。可是袁绍却能轻而易举的把韩馥推翻,依靠的就是韩馥手下世族之力。

 再比如董卓董两父子…

 董卓坐镇雒,有大义之名。可是以袁绍为首地士族门阀不愿意为承认他,他就要面临无人可用的窘困局面;而董更是如此,初到西域的时候。手底下地谋士不过寥寥数人哉?

 董卓的死,还有第一次长安之,无不是世族的一种反扑。

 董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也只能用杀戮来镇。幸好有三学的底子在,否则他真的会很麻烦。同样的情况。刘备、孙策也是要依靠对世族的屠杀和镇勉强站稳脚跟。那刘表,更是要靠着世族,才能使得荆州平静…世族对天下局势的控制力,由此足以看出一些端倪了。

 泰平四年八月末,董筹谋了十年之久的科举。终于向世人掀起了神秘地面纱。

 凡属三学之子。在郡学出师之后,不论年纪。不问出身,无需举荐,都可以自由参加科举。另,各地士子,不管所属州县是否在关中,都可以就近在关中治下的州县内应试。

 自三学毕业出来的学子,被称之为国子;而非三学所属的士子,皆称之为生徒,准许科举。

 承明殿分出一部,名为礼部,专司科举和任免之事,由大鸿胪石韬担当礼部尚书。

 考试科目,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种,每年分期举行的为常科;有皇帝下诏临时举行地称作制科,也可以称之为恩科。其含义就是,这是皇上给予天下士子的恩典,录取可为天子门生。

 常科分二十余种。

 除了秀才、明经、进士等士子们比较关心的科目之外,还设有明法、明算、明字等科目。

 其中,这进士一科所取之士,可入承明殿任职。

 科举分为闺秋试,一年有两次。所谓闺,顾名思义就是在春天举行的科考。以郡为单位,在各郡治下的考场应试。所取前三名,统称举人,待秋试之时,可以入长安进行大考。

 故而,长安秋试,也可以称之为天子试。

 头名称之为状元,次名叫做榜眼,三名为探花。首科取士,共三十名,当以皇榜著名,入承明殿。而落榜士子,也有两个选择。一是可以在各部或者各地衙门,从基础做起;第二种则是来年应科,重新来过。于第一年落榜者,皆可得朝廷地补助,以协助贫困者地学业。

 长安细作送来的榜文,只是出含糊地概念。

 但是在其后曹丕等人所送来的资料当中,却是详细的科举制度和取士方法。林林总总,共十余页,一百三十七条规章制度,可以说把科举的具体实施方法,记述的格外详细和周密。

 曹牙关紧咬,半天说不出话来!

 “丞相。究竟是怎么回事?”

 鲁肃等人上前询问,而曹也不回答,只是把手中的条陈甩给了鲁肃。鲁肃接过来,大声的宣读。刚开始地时候,鲁肃读的声音还很大,但是渐渐的,渐渐的,他的声音越来越小。

 中军大帐里。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同时倒一口凉气。

 等鲁肃念完之后,荀攸忍不住道:“怪不得文若看完这榜文以后,居然会一下子昏过去。”

 这那里是普通的考试?

 分明就是世家门阀的夺命贴啊!此举一出,则世家门阀赖以壮大生存的根本,就算给绝了。

 绕是鲁肃荀攸等人颇有气度,在这个时候,也不面面相觑。

 更有甚者,这大帐中地一些人。眼珠子滴溜溜的转,不晓得在这心里面,打什么主意?

 许久。曹起身。

 他意兴阑珊,甩袖向大帐外走去。

 秋高气,天气不错…一轮骄高悬于天际,曹的面色晴不定,呆呆的看着碧蓝苍穹。

 “丞相?”

 身边唯有曹彭尚紧紧跟随,看到他魂不守舍,曹彭忍不住低声的叫了一声。

 曹一颤,停下了脚步。他扭头向曹彭看去,半晌后苦涩一笑“我常以为。董之所以能有今的局面,是他的运气。论兵法,我未必输给他;论谋略,怕是个董,也非我敌手。然则今…那科举…那科举…端的是妙不可言!我不如他。我第一次觉得,不如他。”

 曹彭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解曹

 而曹仿佛是自言自语“先挑起关东大战,他从中牟利。如今颁布科举。令庶人归心。我苦思良久。想要为庶人寻一出路。可不成想,不成想却被他想出了如此妙招。我真的不如他。”

 曹彭曾几何时,见过曹如此地情绪低落?如此的失态?

 忍不住道:“丞相,既然已经看出了那董的诡计,咱们就能有应对之法。”

 “应对?又如何应对?”曹苦笑道:“董这是堂堂正正地出招,难不成我还能不让治下的读书人前去应试吗?我堵得了一个两个,十个一百个…可是天下的读书人,却何其多啊。董西平先卖书籍,已得了士人们的心;如今,他又给了士人们希望,又如何杜绝呢?”

 “这个…”曹彭哑口无言。

 曹说:“你且看吧,来年大考,或许还不会太轰动。但是只要有一个庶人上了那该死的皇榜,再来年,天下士人将无不归心。不需十年光景,这世上的贤才,都将入那鄙夫的毂中。

 除非…”

 “除非甚?”

 “我能在三年内,灭掉董!”

 曹彭是个憨直的人,但是憨直,却不代表着他愚笨。相反,曹彭在有些时候,也看得很清楚。三年灭掉董?以董如今占居了关中北西川之地,再加上他在西域漠北望北郡的地盘,比各方诸侯的地盘总和还要多。关中肥沃,钱粮广盛,人口也比各方诸侯治下人口总和多。

 只要董还在,莫说三年,怕三十年也难做到。

 曹突然大笑起来“不过,就算是董西平创科举成功,我却未必会输给他。嘿嘿,我无力攻他,怕是他也无力出关吧。”

 “哦?”“莫忘记了,鄙夫麾下,也有世族门阀。他兴此科举,只怕在一时半会儿之间,也会很棘手。”

 曹似乎想通了,变得兴奋起来。

 他领着曹彭回到了中军大帐,而后又稳定了一下文臣武将们地心,大军继续向燕县开拔去。

 不过,曹却找来了曹昂,命他立刻赶回许昌。

 同时呢,他还写了一封书信,说是让曹昂交给夏侯渊。但在付书信的同时,他使了个眼色。

 那是一个只有曹昂能看明白的眼色。

 曹昂离开了大营,打马扬鞭,直奔许昌而去。

 当天晚上,他在酸枣留宿。把麾下亲卫打发了出去之后,曹昂独自一人坐在驿馆中的榻上,挑亮烛火,拆开了那封所谓的曹给夏侯渊地信。信有两封,一封是给夏侯渊,一封是给曹昂。

 深一口气,曹昂展开了信纸,扫了一眼之后,却脸色大变。

 “子修,立刻命心腹之人前往长安,命丕、霸、适三人暂留长安,等待来年的闺秋试!”

 曹昂一下子懵了!

 父亲,您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上章 恶汉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