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到清朝之发迹 下章
第五十五章 闹就闹场大的
 夹有两种,一种夹手指,一种夹腿。

 何贵被夹的就是腿。本就爬不起来,这一次之后,更是完完全全的动弹不得了。

 …

 “大掌柜,你就认了吧。何苦受这个罪啊…”或许是觉得刘河东等人翻不起什么大,又或许是儿没想起来,曹文埴一直没有止外面的人来探视何贵。现在,刘河东又带着东西来看何贵了。到现在为止,他是唯一的一个来看过何贵的人。

 “我的伤怎…怎么样?”何贵整个身子都埋在牢房里的草窝上,连脸都埋了进去,只是传出了声音。

 “郎中说了,得…得好生养着。不能再受刑了。要不然,就…就残了!”刘河东的声音有些哽咽“大掌柜,你就别再硬撑了。好汉不吃眼前亏啊!衙门是铁了心地要整你,你何苦跟他们硬碰硬啊!”“老刘…”何贵的声音很虚弱。

 “大掌柜,你有什么话?”刘河东急忙靠过去,低下头凑近了问道。

 “帮我找个…讼师!”

 “讼师?大掌柜,你,你想干什么?”刘河东猛得一抬头,语音里已经微微带上了点儿哭腔“不能再硬来了啊!你要是再这样,非得死在那顺天府大堂不可啊!”“哼,人家我去拼命,我自然不能太让人失望。不过,闹嘛,自然得闹场大的。那样,就算嬴不了,也能扒那曹文埴几层皮下来。…你要是我的朋友,就帮我去找!”何贵每说一句,都得息上好一阵儿,但他的语气却无比的坚定:“记着,让…让他立即就来!别耽误了…时间!”

 “大掌柜,你…你到底想干什么呀你呀?”刘河东有些手足无措“叫了讼师又有什么用?是那顺天府尹要治你,讼师再能耐,也不管用啊!”“帮我去找!”何贵低声吼道。

 “大掌柜。我求求你了,别再这么硬气了!这样不成啊!”刘河东苦声叫道。

 “你到底帮不帮我去找?”何贵的声音掺上了一丝怒气。

 “你…行,行,行!我帮,我帮成了吧!可是,就算我去帮你找,恐怕也没人敢来啊!”刘河东摇头答道。

 “我只是问,问几个问题。不是想让他跟我过堂!你,你让他们不用担心!”何贵息着说道。

 “这…这也不行啊。大掌柜,我不能害你!咱们只是小老百姓,跟官府硬对着干,是要倒大霉的啊!你现在都被打成这样了,我,我…”刘河东脸色戚苦,一个劲儿的摇手,就是不答应。

 “是我朋友,帮我!不是…就走!”何贵的声音很低沉,但语气却丝毫不容拒绝。

 “大掌柜!”

 “要么,帮我!要么,到顺天府大堂帮…帮我收尸!”何贵的声音愈发低沉。

 “你,你…唉!”刘河东拿手连连指着何贵,但最终却只能长叹一口气,站起来向外走去。

 …

 “你帮我一次,无论我能不能渡过这一劫,都必定还你一场富贵!”

 刘河东走了,何贵知道他是帮自己找人去了,在这个时候,这是唯一一个愿意帮助自己的人。他不能不感动,也不能不记住这次的恩惠。他转不过头去看一看这位朋友,只能在心底暗暗发誓。

 *****

 古代办案,人人都知道有个“三法司”那什么是三法司?在清代“三法司”其实是指的三个衙门的总称,这就是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这中间,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都察院则是负责稽察监督,而大理寺却是执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

 所谓“大理”与云南的那个大理城的“大理”可不是同一个意思,代表意义也完全的不同。大理之意:古谓掌刑曰土,又曰理。汉景帝加大字,取天官贵人之牢曰大理之义。这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大理寺所审理的,就是犯罪的官员及贵族。

 清代,大理寺设大理寺卿一人,主管全部事务;左右少卿各一人,掌左、右寺务;少卿之下,还设有寺丞、评事、经承等官。

 乾隆四十二年,大理寺卿名叫王昶。

 这年头,能做官的都是名人,就算不是名人,做了官,尤其是大官之后也会成为名人!而能入到皇帝法眼之内的,又必定会成为名人中的名人。

 王昶,字德甫,号述庵,又号兰泉,朱家角人。乾隆十九年中进士,归入选班。二十二年皇帝南巡,王昶获召试第一,授内阁中书,协办侍读,入军机处,后又升迁为刑部郎中。乾隆三十三年,王昶因“言两淮盐运提引事不密”而被罢职。但是,因为受大学士阿桂器重,王昶得以随其行走军营九年。因战功卓着,被乾隆嘉奖,又复被提升为鸿胪寺卿,赏戴花翎,在军机处行走。不久又升为大理寺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乾隆称其为“人才难得”!

 不过,王昶没有想到,自己这位皇上口中难得的人才也会遇到这么一条大难题。

 就在今天清晨,大理寺门口就被人摆上了一封信,准确的说,那是一份状纸。要知道,大理寺是专管官员犯案的刑狱衙门,所以,见到这份状纸之后,守门的那几个戈什哈不敢耽搁,立刻就送到了左寺少卿王尔烈手中,王尔烈看后不敢擅专,又把这份状纸到了他的手里。

 但是,看完状纸之后,他也被里面的内容给震蒙了!

 虽然他是大理寺卿,管的就是审判犯法官员,但是,这份状纸上所写的,又岂是他能管得了的?别说是他,恐怕就是放到军机处,恐怕也没谁有那个胆子受理!

 “德甫,怎么办?”

 看到王昶的脸色在看完状纸之后接连变化数次,大理寺少卿王尔烈急忙紧张地问道。

 “怎么办?…君武兄啊,你看我们该怎么办?”

 王昶今年五十二岁,比王尔烈还要小两岁。而且,王尔烈的才名远比他要高的多。这位王少卿曾经去江南做过学政,主持过江南科场。江南人文荟萃,到此时已经是中国文风最盛的地方。尤以江浙一带的举子更是多如牛。这些考生听说主考官是一位北方人时,都瞧不起王尔烈,甚至有个别狂妄的江南学子出了个上联“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想羞辱他。可这条对联才刚出来,王尔烈就提笔对出了下联“北一天一地一圣人”顿时震慑住了整个江南科场,毕竟,你才子再多,也扛不过一个圣人在上面啊!而且,王尔烈还曾经写过一首诗:“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吾乡,吾乡文章数吾弟,吾为吾弟改文章!”传极广,也为自己打出了极大的名头。而且,当年,王尔烈参加科考的时候,据说本可考中头名状元,只因乾隆私下考场,名列第四。主考官便把他同乾隆对换一下名次,使得王尔烈才只中了一个二甲头名。所以,放着这么一个大才在身边,王昶当然要时时问顾。

 “我?我能有什么办法?”王尔烈苦笑一声“若是德甫你想息事宁人,可以权当这只是一张不知是谁掉在大理寺门口的废纸,可是,你要是怕这事儿传出去,到时有人究问起来自己不好担待,就只有到军机处,让别人去烦恼了。”

 “这事儿我们不能擅作决定…到军机处吧。唉,曹文埴这回怎么惹了这么大个麻烦?”王昶叹了口气,站了起来。
上章 回到清朝之发迹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