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出击(下)
九一六年六月九
早上八点,锡米兰群岛南面。
如果这个时候有侦察卫星的话,应该可以看到一个壮丽的景观,两支庞大的舰队都以每小时五十多公里的速度相向狂奔,希望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防空火力网。现在对威尔逊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防空火力极其强大,上面的高
炮和高
机
跟刺猬一样到处都是。在海战中,一加一大于二,这个道理威尔逊和萨齐都懂,就算两个人平时吵翻了天,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他们的合作还是会亲密无间的。只是,中国人不给他们这个机会而已。
眼看着两大舰队相距只有五十多公里了,威尔逊悬着的心总算是稍微放下了一点点,再过半个小时,两大舰队就将汇合并形成一个完美的防空阵形,只有那样,这场海战才多少有一些希望。威尔逊站在指挥舱的窗口处,拿着望远镜一直朝南面观望,一边观望一边还不断地向他以前从来没有真心相信过的上帝祈祷,只要这一次逃过一劫,打败中国人,夺回新加坡,他一定会真心真意地信仰上帝,甚至于让他退休后到去当神父都可以。只是,上帝再次表现出了他那百求百不应的优良传统,当威尔逊第十次祈祷的时候,他的镜头里面,出现了中国飞机那闪着银光的身影。英国海军官兵毕竟训练有素,就算以二十七节的速度狂奔。仍然保持着完整地战斗队形,不等威尔逊下令,防空炮火就吼叫了起来。
一架架银色飞机,毫不犹豫地冲进了火网。朵朵黄花在飞机旁边爆炸,却根本挡不住中国人复仇的决心。有些飞机被炮火击中,在半空中爆炸,一头扎进海底,飞行员们连跳伞的机会也没有。可是。同伴的惨死。却更加
起了中国飞行员的怒火。大部分飞机奋不顾身地朝英国人冲了过来,而防空炮火最猛烈的两艘战列舰和两艘战列巡洋舰,成了中国人攻击的主要对象。
威尔逊站在指挥舱的窗口处,望远镜始终没有放下,他看得
清楚,在损失了三架飞机之后,有五架飞机冲到“皇家公主”号战列舰地上空。并各投下了四枚炸弹。虽然只有三架飞机得于爬升逃离火力网,不过,他们投下来地二十枚炸弹,却给“皇家公主”号造成了巨大地破坏。其中有十三枚落到附近的海面上,
起了巨大的
花,而其余七枚,却全部由“皇家公主”号承受。一枚五百公斤重的炸弹从顶部直接钻进舰桥,击穿数层后。在舰桥的中部爆炸。在巨大的声响中,十几层高的舰桥冒出了一股股浓烟。威尔逊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他知道得很。“皇家公主”号指挥舱内地所有人员,都不可能在这样的爆炸中逃生。只是,这艘倒霉军舰的劫难还没有完,舰桥的爆炸仿佛是一个信号一般,不到半分钟时间“皇家公主”号的舰首、舰尾及中部处,一下子挨了六枚炸弹,几声巨大的爆炸声后,滚滚浓烟很快就把这艘庞大的军舰给遮住了。
威尔逊上将根本就来不及表达一下自己的哀痛之情,他所在地“狮”号战列舰就要面对中国飞行员地攻击了。由于“皇家公主”号被浓烟遮蔽,防空炮火最猛烈的旗舰“狮“号就成了中国人的最爱,起码有二十架飞机朝着”狮“号扑了过来。由于初次遭受中国飞机地攻击,英国人刚开始的时候还没有适应过来,才导致”皇家公主“号如此轻易地丧失了战斗力。不过,英国人很快调整了过来,原本漫无目标的防空火炮也渐渐打得有章有法,从不远处拼了老命赶来支援的几艘驱逐舰,也不断地朝着半空
撒着子弹,使得中国飞机的突破一下子艰难了不少。几番攻击,在损失了三架飞机之后,还是没有办法突破英国人的防护网。眼看着英国军舰迅速地结成团,防空炮火也越发地猛烈起来,中国飞机无奈地爬升到高处,等待着机会。
威尔逊暗暗松了一口气,中国舰载机虽然厉害,可是我们大英帝国海军天下第一的名头也不是自己叫出来的,只要再撑十分钟左右,萨齐的舰队一赶来,就有希望逃生了。亲身体会了中国飞机的威力之后,威尔逊现在已经没有任何想取胜的念头了,他知道,从此以后,海战将进入航母时代,战列舰已经过时了。道理很简单,许辉可以在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发动攻击,就算失败了,顶多也只损失一些飞机而已,而他却只能在这里干挨炸。就算他把飞机全部干掉,想要对中国的航母发动攻击,人家早就跑到九宵云外去了。对付航母的唯一武器只能是航母,幸好,美国人已经有了这玩意儿,并且正在与英国合作建造更多的航母,要不然,这场战争也别打了,用不了多久,英国海军就会被中国人折腾光的。
还没来得及擦干脸上的汗水,高空中的中国飞机又有动作了。十几架飞机摆出一付俯冲的姿势,朝着“狮“号直扑了过来,却在快要冲到火力网时拉升,白白浪费了英国人大量的弹葯。而此时,十几架飞机则转了一个大圈,跑到英国人的炮火之外,尽可能地贴近海面,朝英国舰队直冲了过来。威尔逊暗叫不妙,中国人是准备扔鱼雷了。可是,对于这种紧贴着海面的攻击,英国人毫无办法,大部分的火炮都无法抵低
击,只有驱逐舰的火炮和主力舰侧舷的几门火炮可以派上用场。这些主力舰下水的时候,中国飞机还没有在世人面前亮相,设计师们根本就没有考虑到防空问题。等中国利用飞机取得辉煌战果的时候,这些军舰才紧急进船坞加装了防空火炮,数量虽然不少,可是受舰体的限制,存在着不少
击盲角,而就是这些盲角,让英国人吃尽了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