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章另一个战场(上)
对于中国方面的突然离场,罗斯福表示遗憾之后,立即与丘吉尔进行了协商,丘吉尔自然是看热闹的不嫌事情大,他自己没少吃高飞的亏,所以这次中国人针对苏联让丘吉尔异常的兴奋,一个掉沟里的总盼着别人从悬崖上掉下去,这就是丘吉尔的真实心态写照,或者说是丘吉尔是一个**怨妇,盼着别人也同样与他一样**。
罗斯福夜访蒋介石,让蒋介石万分的高兴,自觉颜面大增,第一天他抵达开罗是先连夜拜访得罗斯福,现在罗斯福前来拜访自己,罗斯福因何而来蒋介石自然非常清楚,不过装糊度是蒋介石的拿手好戏,蒋介石在客厅非常热情的接待了罗斯福,尤其是一脸浓厚的笑意,在宋美龄的翻译之下与罗斯福聊起了家常,完全不谈上午会议的尴尬,高飞与史迪威坐在一旁,史迪威望着高飞就气不打一处来,可以说高飞简直是他的命中克星,与高飞
锋数次,没有一次能够占到任何便宜的,而且最令人生气的是高飞还是属于得了便宜必卖乖的主。
聊了一会罗斯福非常巧妙的将话题转到了中**队停止军事行动的问题上,美国援助的物资是用于作战的,如果中**队停止军事行动,那么美国亦将停止印度的援华通路运送,紧接着罗斯福可谓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细细的对蒋介石谈及国际格局战略,以及目前的形势,罗斯福说得非常客气,客气到了让蒋介石都感觉非常不好意思。
在对待苏联的问题上,罗斯福希望蒋介石能够做出让步,只有这样才能使会议顺利的进行下去,在军事问题上蒋介石直接将球十分不负责的踢给了高飞,罗斯福也顺势将专业问题交给专业人士史迪威。
高飞则微微一笑道:“罗斯福总总统阁下,史迪威将军,我请问你们会不会用美国的国家利益和领土去做
易?”
史迪威微微一愣,于是道:“高飞将军,为了同盟国的事业,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哟做出一些牺牲,我希望你能够理解,强硬的态度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能
化问题的严重
。”
高飞微微停顿一下沉声道:“历史上从1858年开始,前有沙俄,后有苏联,通过武力侵略和外
欺骗,从中国手中直接割取了一百七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加上其正在策动的外***,如果其成功使近三百三十万平方公里土地
离了中国的版图,占近代中国全盛时领土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因此在中国人眼中俄国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凶恶甚至万恶不赦的敌人,残酷的历史教训证明,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尚武精神和民族血
,无论其拥有曾经如何辉煌过的文明,也终于摆
不了被强敌宰割瓜分的命运。”
高飞用手在桌子前的地球仪上一指道:“历史上的1900年7月15
,海兰泡俄军突然封锁黑龙江江面,手持刀斧的俄军强令中国居民和商人数千人聚集到江边,连续数天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民众,五千余人被杀害,造成了举世谴责的海兰泡大惨案,沙俄侵略军在血腥制造海兰泡惨案后,又在黑龙江左岸、黑河镇对面的江东六十四屯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沙俄军队大肆烧杀掳掠,把搜捕到的中国人集中到几间大屋子里烧死、或推入江中的冰窟窿中,仅在博多屯至
里江口一带,就屠杀了二千余名中国人,所有房屋被焚毁一空。在这次骇人听闻的江东六十四屯大惨案中全部的中国人遭到了灭绝
的大屠杀,随后沙俄宣布江东六十四屯地区已归俄国管辖,凡中国居民不得重返该地区,实际上那里已经没有任何一名中国人的存在了,俄国人为了抢占中国的领土,进行的完全是灭绝
的大屠杀。”
高飞用手一点面积辽阔的贝加尔湖道:“贝加尔湖在中国的古书上早有记载,被称为北海,历史上二千多年前的中国汉朝时著名的外
家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牧羊之地正是在贝加尔湖之畔,而且贝加尔湖及安加拉河
域一直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之地,汉朝时为匈奴,晋朝时为柔然,唐朝时为突厥,这里分布着大片的草原及森林,著名大河叶尼
河就是由此发源,自然资源极为丰富,这片地区上千年来一直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直到俄国人的到来,俄国人在湖西岸筑起了一座堡寨,起名为伊尔库茨克,当地的中国人被沙俄侵略者屠杀一空,外蒙古成立的**组织蒙古人民革命
,其领导人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都是极端的蒙古分裂分子,他们趁着当时苏俄正发生大规模的内战,一些白俄匪军逃入外蒙古,到处烧杀抢掠,蒙古人民革命
乘机成立了人民临时政府,居心叵测的他们邀请苏俄红军进入外蒙古驱逐白俄匪军,苏俄红军进入外蒙古后,打败了白俄军队,又南下将中国北洋政府军全部驱逐出境,此后外蒙古自称独立,被置于了苏联的保护之下!历史上苏联革命领袖列宁曾说过,当中国革命胜利后,外蒙古将自然地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并且归还沙俄从中国非法窃取的一切,废除全部不平等条约,正确的说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列宁政府先后两次发表对华宣言,宣布以前俄国历届政府同中国订立的一切条约全部无效,放弃以前夺取中国的一切领土,但是斯大林却拒绝履行这个承诺,他将外蒙古当做了中苏两个大国间的缓冲区,根本不想归还外蒙古,现在外蒙古处于日本人的绝对控制之中。”
高飞望着罗斯福停顿了一下继续道:“中国方面的要求不过分吧?我们失去的我们自己夺回来不过分吧?我们敦促苏联方面正视历史,执行列宁的决定和对华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