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护花郎(上) 下章
第六章 两地情
 下雪了…

 吕祝晶离开长安的那一年,冬雪提早降临。四门学馆的赵助教刚刚讲授完《礼记》的义理。

 井上恭彦坐在窗边的位置,有些失神地看着随风飘进窗内的雪花落在他搁在桌案上已经背到滚瓜斓的《小戴礼记》。

 他轻轻弹去雪花,以免濡了珍贵的书本。

 其实五经的内容,他在日本时已经略学过,只是认识尚浅。到长安求学已是第三年了,因为对汉语的了解更加通透,他已能充分掌握儒家经书的义理。

 偶尔,在太学馆的吉备真备会找他与阿倍仲麻吕一起研究唐朝廷的律令,一二个人聚在一起,讨论这些律令挪用在本国的可行

 奈良时期的大和日本,国家虽已有了基本的规模,但在律令的制定上,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偶尔,在取得赵助教的同意后,恭彦会与吉备一起到律学馆学习唐律,包括整个国家的规模、制度,乃至法令的施行,都是他们感兴趣的。

 阿倍仲麻吕则对诗歌特别偏爱,经常到着名诗人出没的场合里,以文会友。

 在长安学习的日子固然充实,然而,自祝晶离开后,生活里似乎总感觉少了些什么、有点像是不够酸的醋、不够辛的酒、不够醇的酱油…日子依然照常在过,但就是少了一点味道。

 授课结束后?同窗们纷纷离开学舍。

 崔元善看着户外的雪,笑道:“欸,下雪了呢。”

 转头对身边的恭彦道:“井上,待会儿有空吗?要不要一块去参加乐昌公主府的文会?”

 乐昌公主是唐睿宗的第三女,当今明皇之妹,下嫁驸马后,住在胜业坊的公主邸。近年来经常在邸中举办文会。由于公主与明皇兄妹感情融

 洽,因此若能得到公主的赏识,便有可能被荐举入宫,成为明皇身边的红人。是以每每举行类似的文会时,长安城内的文士学子莫不趋之若骛。

 抱彦一边收拾着书本,一边看向外头的飘雪,半晌才回头道:“崔世兄,你先去吧,我还有事,不用等我了。”他已跟吉备约好,要去律学馆向律学博士请学。

 崔元善并不意外得到这样的回答,二年来,井上恭彦几乎不曾参加过这一类的聚会。倒是他身旁另一名同窗笑道:“走吧!井上恐怕连诗都不会做呢,自然不敢参加文会了。”他从没见过这名留学生展现过他在诗文上的长才。

 抱彦笑而不答。对于同窗的嘲讽也没放在心上。

 待同窗纷纷离开学馆,恭彦向赵助教拜别后,也准备离开。

 年高德劭的赵助教连忙叫住他。“请等一等,井上。”

 抱彦回过身,连忙来到赵助教面前,拱手道:“老师,有什么事吗?”

 曾经担任过许多次日本留学生老师的四门馆助教赵玄默,打量着渐渐褪去青涩外表的井上恭彦,视他清朗的目光,和蔼地询问:“之前我要你读的书,都读完了吗?”

 赵助教经常借给他许多珍贵的书籍。恭彦点头笑道:“都看完了,正想还给老师呢,我现在就去拿…”

 “不用急。”赵助教说。“不用急,井上,我只是想问问你的想法。”

 抱彦不大明白,只能道:“老师请问。”

 赵助教眯着睿智的眼眸望着他的日本学生,谨慎地道:“你在我门下学习也三年了,我能教给你的已经不多!”他示意恭彦别打断他的话,又说:“朝廷将会在明年开设『宾贡科』的考试,我想知道你是否有意于大唐的仕途?”赵玄默身为国子助教,有机会向每年负责贡举的座主推荐学生。任职国子监以来,受他推荐而中举的生员不在少数。

 抱彦讶异地看着赵助教,显然没有料到赵助教会询问他这个问题。

 见恭彦面诧异之,赵玄默笑道:“这没有什么好意外的,孩子。你应该很清楚,你是我门下学习最认真的学生,为人师的,会想提拔自己的学生,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事。只是我见你不常与朝中大臣往来,也不曾特意去结识城里的名,虽然你可以藉由宾贡科进士出身,但倘若你真有意于仕途,应该要积极一些才是。”

 见恭彦不语,赵助教又道:“为师虽然只是个九品的助教员,但也认识不少朝中有力的大臣,倘若你有意的话,为师可以为你引荐张九龄大学士,他一向惜才、爱才,必定会!”

 “承蒙老师厚爱。”井上恭彦赶紧打断赵助教的话。“恭彦自知才学尚浅,还没有想过要入朝为官的事,请让我继续在老师门下完成学业。”

 赵助教慈蔼地看着他年轻的学生。“可是我认为你已经有资格赴考。虽然你是个留学生,你想要多加学习的心,我能够理解的;但所谓的『学习』,还包括许多书本上无法传授约经验,在朝廷任官是很好的历练,你何不放胆去试上一试?”

 抱彦谨慎地回答:“老师,恭彦并非是谦虚,而是自知自己确实还需要学习。当朝科举以诗赋为主,延揽的人才也多是能文之士;而我真正感兴趣的,却是贵国的典章梅儿姑娘の宝贝书苑请支持cinna。to。6600。~~~制度、文化风情,这也是我千里来唐的目的。我真的非常感谢老师的教导,但我认为自己还需要一段时间。更何况,能在大唐名儒的门下受教,恭彦深感荣幸。”

 被称为开元十八学士之一,曾获得唐玄宗赏识的赵玄默仔细凝视着井上恭彦,好半晌才笑道:“好吧,就让你自己决定吧。只是,当你觉得可以了的时候,一定要让我知道。”

 “好的。”恭彦点头答应,跟随老师走出学馆。

 陛外的天空自方才便飘起细雪。

 赵玄默突然问起祝晶的事。“对了,怎么好似许久不见你那位小友?”

 抱彦有些讶异,怎么连赵助教都知道祝晶?

 伸手盛住一缕飘落的细雪,他眼色不自觉转柔。“他走丝路去了。我也正想念着他呢。”

 与祝晶分别的感觉很奇怪。原本还担心将来他离开长安时,祝晶会伤心难过;可没想到,此刻,他人还留在长安,祝晶却去了千里之外的西域。虽说只是几年的分别,但打从祝晶离开后,他就开始想念他了。

 他想念他的笑容、他照照生辉的眼眸。

 不知他现在一切可好?

 今年冬雪似乎来得稍早一些,西域也下雪了吗?

 下雪了…

 小少年站在敦煌市集里,着刚学会的一点胡话,比手划脚地向一名正要往长安方向走的回纥商人道:“对,送到长安,永乐坊吕家。哈?要这么多?算了,那我找别人!好,你可以帮忙送,只收一贯铜钱?多谢了,我应该可以相信你会帮我把东西送达吧?,什么?不用怀疑你的信用,否则阿拉会惩罚你?太好了,愿真主保佑你。”总算放心地将手中的油布包裹到商人手上。

 才刚处理完这件事,身后便传来熟悉的声音。

 “祝儿,不是要你乖乖在旅店等我,别到处跑?”

 吕祝晶转过身,眯起笑眼道:“小舅舅,我没跑啊,我有跟康大叔说我要出来一下。”他口中的康大叔,就是他们商队的主事者康居安。

 商队因为要添加饮水和食物的补给,因此在敦煌停留两天。医者看了一眼祝晶身后的回纥人,不需推测,也已经猜出他们达成了什么易。“又让人送信回去?”这是他第三次送信回家了吧。

 “嗯。”祝晶回头往他们住宿的旅店走去。“出了玉门关后,要再遇到可以顺道送信回长安的人,机会大概不多了吧。”

 丝路上沿途都有商旅来往,但要找到能够信赖的人代为送信,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来说,祝晶会先找有宗教信仰的人,觉得他们会比较诚实,收了钱后,会把答应的事情做好。

 只是他们不断西行,无法等待回音,祝晶没办法得知他的信是否真送达了。

 数个月来,他们辗转来到敦煌,再过不久就要出关。出了玉门关后,进入语言更加不通的西域诸国,恐怕更难找到能托付的人了。

 医者当然明白祝晶这一点心思,摸摸他戴着帽子的头顶,笑道:“放心吧,不论那些信有没有送到,早晚有一天,我们都会回去的。”

 “嗯。”祝晶抹了抹脸,打起精神看着市街上的行旅。来到河西后,他才真正感觉到自己正要进入西域。这里胡风更盛,已很难见到纯种的汉人。穿着胡服、戴胡帽的他,有时候会误以为自己也成了胡人。他仰起头,看着同样一身翻领窄袖、胡服装束的舅舅,突然笑了起来。

 “看哪,小舅舅,下雪了!”伸出双手盛起那纷的雪花。

 在这片黄沙大地上,零落的雪花显得更加洁白。祝晶接捧冰凉的雪,看着细雪在温暖的手心里融化,心里泛起一股乡愁。

 医者也仰起头看雪,雪花落在他仰起的面容上。

 “是冬天了…”一旁的祝晶喃喃地说。

 医者也喃喃地道:“是啊。”

 丝路原有南北两路,这回走的是近十几年新开发的路线,偏北,得加紧赶路才行,否则怕天候太冷,会被困在路上吧。

 拎着手的补给品,医者道:“走吧,祝儿,该回旅店了。”

 又下雪了…

 “小?”才走出国子监,恭彦便看到撑着一把小伞,站在雪中的小姑娘瑟缩地发着抖。他赶紧走上前去。“怎么来了?”

 “好冷…”

 隆冬,雪下了城。

 小全身包得密不通风,只出一张小脸,却依然觉得冷。

 往年长安的冬天也下雪的,可今年的冬天,感觉似乎更加冷冽一些。恭彦不知道该不该笑。

 他接过小的伞,牵着她往一旁有屋檐遮蔽的地方走去。“你在这里等着,我去借辆车送你回去。”雪地泥泞,恐怕小丫头走不回去。

 “大公子,等一下。”小捉住抱彦的衣襬,小脸上有着某种执着。

 抱彦转过身来,微微弯下身,倾听小要说的话。

 小直率地看着他道:“你有注意到下雪了吗?”

 抱彦微笑。“很难不注意到。”

 已经是隆冬了啊。这几,几乎天天都下雪的,今天也没例外,自午后,停了一宿的雪,又开始飘了下来。瑞雪兆丰年,想来明该是个好时节吧。

 小咬了咬发抖的。惦记着她家小鲍子代过的话…冬天第一场雪飘下来时,要提醒他…可她不是很想来,结果就一直拖、一直拖,拖到了天气变得这么寒冷的现在,怕失信,终究还是来了。

 “你会不会冷?”小又问。

 抱彦想笑。“不会。”他穿得很暖,反倒是小丫头看起来比较冷。小再度咬了咬。“那…大公子,请你多保重。”好了,代完毕,她要回去了。等小鲍子回来,她可以对他代了。

 “等一下,小。”恭彦拉住小的手,指了指她手上捉得紧紧的油纸包,那看起来很像是信。“你是不是忘了什么?”

 小低头一看,小脸红起来,连忙将手中的油纸包进恭彦手里。

 “拿去吧,大公子,这是给你的。”呜,小鲍子骗人。写给她的信比较短,光是惦惦那重量,也看得出给大公子的信比较长。

 抱彦接过那信,无比珍惜地揣在怀里。“谢谢你帮我送信来。小,我请你喝碗油饼汤,好吗?”

 小犹豫了下,眼巴巴地看着恭彦手上的信,迟疑地道:“那个…我可以一起看一下,那封信上写了什么吗?”

 “你说呢。”恭彦笑着将小拉往街旁推车出来做生意的小摊贩处,向卖汤老媪买了两碗热腾腾的油饼汤。

 长安城虽是市坊分离的规画格局,但街上这种动式的摊车并不少见,朝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未严格止。

 捧着那碗热汤,小咽了咽口水,不知道该不该吃敌人…呃,大公子给的食物。

 抱彦笑觎着她。“喝啊,等你喝完,我们一起看信。”小立即两口作一口下热汤,差点烫伤舌头。

 抱彦赶紧阻止她莽撞的行为。“别急,反正你也得等我把汤喝完,你慢慢喝。”

 小吐着舌头,总算听话地一口一口慢慢喝汤。

 三两下喝完热汤,身子感觉暖和许多心她眼巴巴订着恭彦,无声地催促他快一些把汤解决掉。

 抱彦喝完汤,将汤碗还给站在摊车旁的老媪,拉着小站到雪下不到的地方,打开那封沾了些许黄沙的羊皮纸,朗声读出…

 “恭彦,别来多,甚思念。这是我在路上偷空写给你的第一封信,希望你能顺利收到。”

 见小出不高兴的神色,他跳过一段令他心头暖烘烘的话,读着祝晶在丝路上的见闻…

 “商队即将进入陇西,边城比我想象中还要热闹;沿路上,都有往来不绝的行旅,但说华语的人渐渐少了,说着西域各国胡语的人渐渐多了,我忍不住想知道,你初到长安时,是否也曾因为身边尽是说华语的人,而无比想念家乡的口音呢?直觉认为,小可能在你身边,要你把信念给她听,所以接下来,我想用我从你那里偷学来的语言告诉你…(丝路)…”

 小像是着了般地听着,直到听见恭彦吐出她的名字,而后改说语时,她张大眼睛。“小鲍子怎么这样!”

 抱彦差点笑出来,像疼爱自己的妹妹那样,摸摸小的头。省略了那段语,直接跳到最后一段,小可能会想听的部分。

 “…所以,若小果然在你身边,那么请转告她,我也想念她。虽然我已经在写给她的信里讲过了,但是我想她一定比较喜欢从你那里听到我讲这句话。那么,就先到这里,康大叔在催我了,我会再找时间写第二封信。代我问候次君大哥和阿倍他们。吕祝晶于陇西草笔。庚申年(开元八年)十月己亥。”

 小静静听着恭彦读完祝晶写来的信,信中那口吻,像极了她家小鲍子在耳边对她说话的样子。

 大半年的思念总算稍稍缓解了些,她没有再问恭彦隐去的那段内容讲了什么。想来大抵是小鲍子只想给大公子一个人知道的事。

 她看着恭彦将羊皮纸重新卷起,并珍惜地收进怀里,突然觉得眼前这个人跟她的境况有些许相似呢。在思念着同一个人的情况下,她似乎…不能讨厌他了…真不喜欢这种感觉啊。

 像是察觉了小的困扰,恭彦对她微微一笑。“小,我送你回家好吗?”他递出友善的手。

 小挣扎许久,才递出手,让恭彦握住,低头看着自己沾泥泞的鞋子,她支吾道:“…不可以告诉小鲍子喔…”

 “告诉他什么?”恭彦笑问。

 “就那个…我…”本来不想把信给你的事。

 手上的力道突然加重了。小慌忙抬起头,却看见恭彦温柔的眼神。

 “大公子…”

 “谢谢你特地送信来给我,我很感激。”恭彦真诚地说。“知道祝晶旅途平安,真的是太好了,对不对?”

 小红着脸点点头。“…嗯、嗯。”抱彦抬头看着纷纷白雪,笑道:“推算日子,他应该已经出玉门关了吧。”

 “祝儿,该走了。”医者回头喊道。

 “好的,就来。”吕祝晶再回头望了玉门关最后一眼,而后转身走向候在一旁的骆驼,在医者的帮忙下爬上骆驼,自己拉起缰绳。玉门关外,是无尽的瀚海。出了玉门关后,就正式进入西域了。西域诸国虽属大唐藩属,仍归安西都护府管理,但毕竟已是异域。

 雪刚停,商队趁着积雪不深,加紧赶路。

 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匆匆抛在身后,转瞬间,就出了大唐国土。

 出关后,他说服舅舅让他单独骑一匹骆驼。经过半个月的练习,医者总算能稍稍放心手让祝晶自己单骑。

 吕祝晶适应力极强,很快便适应了商队艰苦的生活,原本担心他会耐不住风霜的胡商们,也不对他刮目相看。

 他不叫苦,又乐天知命,有好奇心,学习力极强,而且特别有语言天份,早先还不是很灵光的粟特语,在大半年的旅程中已经渐渐流利。

 与商队上下打成一片后,这孩子甚至开始问起经商的诀窍,教商队主事者康居安也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还有件事值得一提,那便是他一有空就写信,写很多很多的信,随时带在身上,一遇到往长安方向走的行旅,就托人送信回家。丝路之行虽然辛苦,却也充机会。域外的风情更是多采多姿。

 康居安这一生已走过丝路许多回,每一回都有崭新的体验。他着实热爱这一片金黄的大地。祝晶骑着骆驼跟在他身边,原本白誓的小脸被烈晒成,灿亮的眼睛有如一对晶莹的黑宝石。

 “祝晶,你看。”康居安指着不远处沙地上的石堆。

 祝晶顺着指示看去,见到黄沙地上,堆放了三堆石头。

 沿路上他也曾见过类似的石堆,有时是两堆,有时是一堆,但不知道这其中有什么玄妙。

 “请指教,康大叔。”他笑道。

 康居安笑着解释:“那叫做『大食石堆』。据说最早堆放石堆的人是大食(阿拉伯)商人。如果见石头堆放了三堆,代表前头道路状况良好,路上有水有人家;如果是一堆,是指前头有路可行;两堆的话,表示…”

 “前方有岔路?”祝晶领悟过来,猜测问道。

 康居安赞许地点头。“没错。在这条变幻莫测的丝路上,你唯一要特别留意的是,在一大堆石头周围又有一堆小石头的情况。那意思是,附近可能有盗匪出没,要格外小心。至于草原上和岩山上的石堆还有别的涵意,以后若看到了,我再告诉你吧。”

 “祝晶受教了,康大叔。”

 两人一路说说笑笑,看着远处沙丘在风吹拂下,缓缓地动变化。

 才只须臾,再回头望去时,原本走过的路径和蹄印已经被黄沙淹没;系在座鞍上的驼铃发出清脆的声响,像是在低诉着旅途上不为人知的艰辛与海阔天空的自由。

 当康居安提起有一回走丝路时遇见的遇话题,祝晶眨了眨眼,好奇笑问:“有没有可能,康大叔,这条丝路上有许多你的私生子呢?”

 康居安大声笑道:“那也不是没有可能。”

 只是在这条丝路上活动的族群太过复杂,起码有十数个种族,即使有,他想,他也认不出自己的骨

 他的褐发碧眸、高鼻深目,在丝路上几乎俯拾即是呢。

 祝晶托人送回长安的信,经过漫长的时间和旅程,在第二年时,陆续抵达两封。有些信则在中途遗失了。

 因此当恭彦读到“这是第五封信…”时,他只收到三封。

 小保证她都有将祝晶寄回的信拿来给他。

 抱彦当然没怀疑过。他们一起学祝晶诅咒了一下那收了钱又不办事的信差后,照例,恭彦读信给小听。

 “…高昌国在去年被大唐军队征讨后,并入北庭都护府,如今战事虽已结束,但国内显得十分萧条零落,唯有千佛精致的皇家私人寺院壁画令人赞叹,假若玄防能亲自来到此地,必然也会瞠目羡叹…商队很快便离开高昌,前往吐鲁番。这里温差甚大,早晚得穿上厚衣,白时又十分炎热,还有座火炎山呢。由于洼地气候十分干燥,居民多将高山雪水引入坎井,以作为绿洲农地的灌溉…雪季快结束了,想必长安此时,已是开了杏花的初时节吧,还记得你刚到长安那年,杏花飞城…”

 收到信的时候,已是当年深秋,枫红为长安染上丽的色彩,井上恭彦的心思却彷佛回到了春天那乍暖还寒的时节。

 开元九年,因旧历法(麟德历)渐失去准度,且已经错误地预报两次蚀的时间,造成帝王与宰相无法事先做好准备,引岭人民的不安。

 为此,唐明皇李隆基命令高僧一行国师与司天台太史重新制订新历,此即“大衍历”在开元十六年时,正式颁布天下施行。奈良时期,曾为遣唐使吉备真备带回日本,替换旧有的仪凤历(即贞观时,李淳风所制订之麟德历),使用了一段时间。

 这一年,井上恭彦继续在四门馆学习,兼拜算学馆助教为师,学习历算。同时,想念着他的朋友吕祝晶。

 末时,祝晶无暇再写信。

 商队准备前往兹时,最不该生病的医者,竟然病了。

 躺在临时搭建的帐棚里,医者全身一会儿发烫,一会儿又因为冰冷而颤抖。祝晶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

 明明前一刻,小舅舅人还好好的,下一刻却突然从骆驼上捧下,失去了意识。

 “小舅舅!”祝晶抱着医者的头颅,拚命地叫唤着。

 胡商们协力将医者带到凉的沙丘后,帮忙祝晶检查大夫的状况。

 一群人舞了半天,却仍找不出医者突然发病的原因。

 在商言商,原本,商队没有责任照顾临时加入却生病的病人。

 然而康居安仍然下令让商队暂时在沙漠背光处的沙丘旁扎营,还帮忙祝晶搭建了一个临时的帐棚,让医者有地方休息,不用被炎热的太阳曝

 晒。

 帐棚里,祝晶试着喂医者喝水,但医者牙关紧咬,喂不进任何东西。到了大半夜,见医者依然昏不醒,祝晶已经担心得不知如何是好了。

 “小舅舅,你醒醒啊…告诉祝儿你是怎么了,要怎么做才能帮你…”他不懂医术,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翻遍医者葯箱里的东西,却因为不识葯,不敢胡乱下葯。

 昏了大半天的医者似是听见了祝晶的频频呼唤,勉强睁开眼睛,虚弱地道:“针…”

 祝晶猛然惊起,瞪着稍稍恢复了一点意识的医者。“针?”他连忙从葯箱里取来医者常用的银针。

 银针裹在一块黑色的绢布里,长短都有。祝晶不知道该取哪一,只好随手拿了一短针。“是这个吗?”

 医者四肢无法动弹,只能虚弱地指示:“用长针…下针三处,中院、膻中、鸠尾…”

 祝晶取来三长针,解开医者的衣袍,却不知道该往哪里下针。他从来没想过要跟舅舅学位啊,谁知道有一天会需要用上!

 情急下,他只好在医者身上触一通。“是这里吗?小舅舅,是这里吗?”此时,康居安带了一名陌生人进了帐棚。询问了祝晶医者的状况后,以流利的象兹语向那人说:“大夫要人在他的中院、膻中、鸠尾三下针。”

 那人是一名胡医,略懂中原汉医的针术。接过祝晶手中的银针后,依次在医者身上各位下针。

 没多久,医者总算能正常开口说话。他让祝晶再取来两短针,准确而飞快地再往右手上少海、劳宫两下针。

 坐起盘腿调息一刻钟后,他张开眼睛看着脸惊惶的祝晶。

 “小舅舅,你没事了吧?”祝晶忧虑地看着医者。

 医者点点头,勉强道:“没事了,让你担心了。”再一吐息后,才向康居安及那名胡医道谢。

 康居安蹙着眉道:“怎么会突然发病?是宿疾吗?”

 不是宿疾,但是太难解释;尤其祝儿在场,医者也不便多说,只道:“是我一时疏忽了,应该不会再发生了。”

 吕祝晶疑惑地看着医者。“我不知道你有宿疾。”一直以为只有他命中早夭,身边人都该长命百岁的。

 医者安抚道:“不要紧,只是小毛病。前几年在外头旅行时染上的,不是太严重的病症,这几忘了服葯才会这样,你不用担心。”

 只见那名肤黝黑的胡医有些怀疑地搭住医者的右臂,一句兹语随即吐出:“你似乎是中了蛊。”听得懂兹语的康居安诧异地看向医者,但医者摇头,示意他别说出来。他不想让祝儿担心。

 “没事的。”他说。当初下蛊的人并非想要他的命,就算一辈子解不开,也只是麻烦了一点而已,不碍事。这是第一回发作,既已知道发作时的情况,尔后他就会注意了。相同的事情应该不至于再发生。

 “小舅舅,他说什么?你到底要不要紧?”祝晶还不懂象兹语,只能担忧地看着医者。

 医者勉强微笑道:“他说…我是个医者,竟然没注意到自己的小毛病,又因为天热而中暑,真是太不小心了。”

 “你只是一点小毛病和中暑?”祝晶担忧地道。

 “没事的,祝儿。”他笑说:“我是个大夫,难道会连自己的身体状况都不清楚吗?”

 祝晶抖着嘴,又仔仔细细地在医者身上摸索了一遍,确定他没事后,才松懈地哭了出来。“你害我担心死了,我以为、我以为…”

 “以为我要死了?”医者讪讪笑道:“不会的,祝儿,你舅舅我可是要长命百岁,活到很老很老哩。”

 祝晶还是笑不出来。他抱住医者的手臂,伏在他身旁,一直哭着,任人安慰都停不下来。末了,还是医者说想要喝水,他才勉强抹掉眼泪,拿了水袋来,看着医者喝了水后,才稍稍放心一些。

 夜里,他挨着舅舅入睡,可心头却始终觉得不安。

 好在医者自那后,很快就复原起来。

 丝路的旅程持续着,年关前夕,商队到达热海之畔的碎叶城。

 “碎叶城位在西域的要道上,因为邻近吐蕃,多年来受西突厥与吐蕃的侵扰,我大唐军队虽然透过西域各都护府的力量试图取得西域诸城的控制权,但往往没有办法取得恒久的效益。目前,碎叶城与东南方的疏勒、兹、于阗,经常被不受羁糜的吐蕃所侵扰…虽然贞观时期,文成公主下嫁吐蕃王松赞干布,两国关系一度维持友好来往,但那已是近百年前的事了。景云时,金城公主再度和亲吐蕃,但吐蕃对我大唐帝国的态度却暧昧不明,现在吐蕃正益强大,遣使来我长安时,往往傲慢无礼,自以为能与我上国分庭抗礼…”

 摊开大唐的国土版图,唐明皇坐在集贤殿的玉座上,聆听官员们在西域经营的报告。几名高级将领、大学士齐聚殿中,分析着西域情况,并提出意见。将领们认为应该再加派军队夺回西域的主控权。

 而学士们则以为,应该遣使与吐蕃做进一步的交流,不宜贸然掀起战争。

 一番争论后,对吐蕃自尊自大的态度早已十分厌烦的唐明皇同意加派军队至碎叶城边境,并诏请燕然、安西两都护府派兵击退屡犯边境的吐蕃军队,以维护西域商路的和平。

 “我开元盛世,岂能不如贞观天可汗之时。”帝王这一句话,使得大唐驻守西域的边境大批军队,迅速移往碎叶等地。

 消息自内阁传出时,已经距离帝王密令的发布有一段时间了。

 通常,他们这些小辟员,是无从得知第一线的重要消息的。然而,一听到同僚谈起那过期已久的军情时,在弘文馆的当值校书吕颂宝仍不蹙起眉头。

 碎叶位于热海之畔,距离大唐已经十分遥远。

 他想起女儿几个月前自西域请人历经千里送来的信上写道:…沿途进行贸易的缘故,商队走走停停,每至一绿洲,都会补、元饮水与粮食。爹无须担心,我与舅舅路上一切平安。年关前,可望抵达碎叶城…

 他担心此时吐蕃与唐军的铁骑早已在碎叶城战。倘若商队刚好在这时候抵达碎叶,那就真的非常不巧了啊。虽说,军队一般来说不会刁难丝路上往来的商旅,但战争总是令人有些不安啊。

 此时年关方过,天候尚冷,却已不常见到雪。早发的梅花已经绽放,预示着百花盛开的时节已经不远同僚见他发呆,手上的笔握到墨干了都没发现,凑近身边叫了他:“吕大人,你在想些什么啊?这么入神?”

 吕校书回过神来,看见同僚调侃的表情,他干笑两声道:“没、没什么,只是在想…”馆外突然下起雨来,沙沙沙的雨,好不恼人。

 他叹口气道:“怎么下雨了,我没带伞啊,哈、哈…”好想祝儿啊。

 同僚笑笑。心想,这吕校书真是个胡涂人。

 谁想得到,当年少年及第的探花郎,仕途上竟是如此的不得意。当官当了十几年,还在文馆里当个小小的校书郎,连个学士也构不上。

 是说,他也已经在文馆校了三年书了,不知明年升迁是否有望?希望前些日子他特地托人从南海购来的珍珠,能为他换来一个升迁的机会啊。

 趁着雨势刚收,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吕校书赶紧离开弘文馆。出了皇城后,一径往永乐坊走去。

 才刚走出朱雀门,霾的天空就下起了夹带雪霰的冷雨。他略略失神地站在路旁一处坊墙的短檐下,看着躲雨赶路的行人来去匆匆。

 想起女儿,又担忧起她的安危…

 “吕大人?”

 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畔响起,吕校书转过头去,有些意外地看着青年那张俊雅的脸庞。

 井上恭彦撑开伞,遮在吕校书头顶上,雨霰打他半边肩膀,但他浑然不在意,只是有些忧虑地看着他挚友的父亲。

 “吕大人,你还好吗?”祝晶临行前,不止一次提过他很担心父亲。

 言犹在耳,因此恭彦总是尽可能在有空时到吕家探访,希望能代祝晶尽一份心力,尽可能帮忙照顾小与吕校书。

 说来也许有些托大,毕竟吕校书是朝廷官员,年纪长他许多,见多识广,又不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哪里需要他来照顾。然而他总觉得,没有祝晶在身边的吕校书,看起来好寂寞,也不再如以往那般生气,眼中挂着悉世情的笑意。他尽可能地将伞遮在吕校书头顶上,不让冰冷雨雪继续打他已半的衣裳。

 吕校书看着恭彦年轻的脸庞,心想,不知道这孩子听说了碎叶城的战事没有?

 他知道祝儿每回托人送信回家,总有三封信。一封给他,一封给丫头,一封给这个年轻人。

 这年轻人经常来吕家问候他的健康,与丫头一起分享对祝儿的思念。

 倘若…倘若他不是日本留学生,该有多好!朝廷虽然外国人归化,却严本国人归化它国。

 倘若祝儿不是短寿命格,该有多好!可人生…似总是充了命定的无奈啊。

 吕校书的眼中是沧桑,恭彦尽管年轻,却已能体会。他微微弯起,对好友的父亲鞠躬道:“雨很冷,我送大人回家,好吗?”

 吕校书猛然想到年轻人应该不知道他何时下馆,怎会如此凑巧,在皇城外的御街附近遇见他?“孩子,你在这里等多久了?”想来想去,也只有这么一个理由了。“我没有等太久,吕大人不必挂心。”

 果然如此。吕校书正地看着恭彦问道:“你知道唐军出战西域碎叶的事了吗?”

 抱彦点头。“一早已经听说了。”

 崔元善素与朝中大臣往来密切,在一次聚会中,得知了这件事。早上在四门学馆诗,恭彦正好听他与其它同窗说起。同窗还颇有闲情地诵了一首边诗歌,浑然不知恭彦全身都因担忧而紧绷颤抖。

 吕校书望着灰蒙蒙的天色,脸上不挂着忧虑。

 “不知祝儿现在可好?”距离女儿上一次来信,已经过了将近半年了。这半年来无消无息的,着实令人担心。

 抱彦虽也牵挂着同样的事,但他说:“那么,吕大人,我们现在就到西域去,好吗?”

 吕校书猛然瞪眼道:“去西域?现在?”

 短期内怕是不可能做到。首先,他必须先向朝廷请辞;其次,要准备行李、还要安顿留在家中的丫头…有些责任,使他即使恨不得马上飞到祝儿身边,亲眼见她一切安好,却无法马上实现。

 抱彦继续说:“出重金购买两匹骏马,花半打理行囊,沿途非必要不停下休息,从长安一路驰出玉门关、过瀚海,直抵碎叶,最多半年后,就可以见到祝晶。我不止一次这样想过,想象祝晶见了我之后,会有多么惊喜。然而,惊喜过后,他大笑出声,定会说…”

 “傻瓜!我再一年半载就要回长安了,你追着过来做什么?真有那么想念我,想念到,愿意走上千里,出玉门关来接我吗?”

 吕校书能想象女儿会说什么。想着、想着,他抬起微微带着泪光的眼眸,眼角拉出一个微往上弯的弧度。“多谢你,孩子,我没事了。我想祝儿也会没事的。”

 抱彦点头道:“祝晶一定没事的。”他笃定的说。“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如果他出事了,我一定会知道的。”他下意识抚上心头,彷佛他的心已与千里之外的吕祝晶紧紧相系。

 吕校书没有错过他这无意识的动作,不好奇地问:“恭彦,日本可有人在等你?”他不记得自己曾问过这年轻人在他本国的事。

 抱彦笑道:“有的。”

 吕校书并不意外,但恭彦接着又说:“除了我的家人之外,还有小晶。”

 “小晶?”吕校书好奇地问:“她是谁呢?”恭彦思考了半晌,斟酌地回答道:“她是我的未婚。”

 吕校书诧异地瞪着恭彦。“你的…未婚?”

 抱彦点头。“是的。她的全名叫做小野小晶。”不仅与祝晶的名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连个性也有些相似呢。

 “…”好半晌,吕校书才找回声音。“祝儿知道这件事吗?”

 抱彦笑了笑。“应该不知道。我好像没跟他提过这件事。”

 来到长安后,祝晶除非必要,不太问起恭彦在日本的事。他觉得祝晶可能是怕触发他的乡愁,不敢太过深入地询问;也因此,他一直找不到机会提起。

 吕校书若有所思地看着恭彦道:“你应该要早些让她知道这件事。”

 抱彦怔了半晌,不大明白何以吕校书会这么说。

 “…呃,因为祝晶没有问过,所以我也就没有特别提起…以后等他回来,若有机会,我会告诉他的。”

 吕校书沉默地点了点头,有些悲伤地想到:如果祝儿在二十五岁以后才回来,而那时恭彦已经回国的话,也就不需要知道这件事了吧。

 或许,那对祝儿来说,才是最好的。他承认他是个自私的父亲。但天底下,哪个为人父的不是如此?他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无忧无虑过一生啊。

 叹了口气,他拍拍恭彦的肩膀,望着他,出一个勉强的笑。“走吧,年轻人,雨势转小了,你不是要送我回家吗?咱们这就走吧。”

 开元十一年,回大地前,吕校书心中翻搅不已的忧思,有点像是长安城里,经雨雪蹂躏的泥泞街道。

 通常,踩在泥泞里的脚步,是不太容易前进的。

 进退不得,就是商队现下的窘境。

 眼见着新一年的春天即将来临,吕祝晶困在热海畔的碎叶城内,看着商队里的胡商大叔们个个面愁容,却只能祈求上天赶紧让战事结束。

 他们已经在这座城耽搁太久了。

 打从去年年关将近时,大唐军队与邻近的吐蕃军发生争战后,碎叶城就成了两军争夺的一块饼。而刚好在这时节来到碎叶城的商旅们,就好比是夹在饼里的馅料,陷入了进退不得的境况。尽管在这条丝路上,各国的商人往往受到不成文的保护,不论是哪一方的军队,都不会特别刁难。但在战事未结束前,所有城内的居民皆不得离开城内,使得本来只打算在碎叶停留三天以补给粮食的商队,这一停,就停了好几个月。

 从去年冬末到今年初,战争尚未结束。

 第一次进入战场,祝晶不仅大开了眼界,甚至还哭笑不得。因为他从来没想到,边城的战争,是这样打的。

 在长安时,他听说过的边境战事捷报,总是那般轰轰烈烈、豪气干云,连天地也为之震撼的;可实际在边境见了战争,却发现并非如此。

 以碎叶城为中心,在不伤害本地居民的原则下,当两方战鼓一响,原本在城里活动的居民与商旅便得在最短时间内躲进民舍里,不得外出,而两方军队就在城外作战。

 有时唐军占上风,便入主碎叶城;可有时,吐蕃军又打败驻守的唐军,碎叶城再度易主。打仗的频率由三天一次,渐渐地变成五天一次、七天一次、十天一次。

 就在双方你来我往、互相争夺碎叶城与商道经营权之际,遭到封锁的城池粮食逐渐短缺,眼看着这边城就要发生严重的粮荒了,仍然没有一方愿意退出这场战争,让出这西域小城的主权。

 吐蕃军以羌族人居多,大唐军队则多是东突厥和几支西域部族的胡人所组成的混合军,军队中的纯汉人寥寥无几。既是战争!虽然是有点好笑的战争,…但总有人会受伤。在军医人手短缺的情况下,小舅舅迫不得已被征召去当大唐的军医!在吐蕃军打败唐军时,也得帮吐蕃的士兵治疗。因此,自战事发生以来,祝晶经常一整天都见不到他的人。

 尽管对这类争战早已司空见惯,但这一回真的拖太久了。

 康居安终于下定决心去找两方军队的将军行贿,希望能让商队离开碎叶城,好继续他们的西方拂菻之行,因此今天一早就带了几名伙伴,往两方阵营探消息去了。

 留下吕祝晶待在碎叶城一处充作旅店的土造民房里,闲得发慌。

 他写了很多的信,把身上带的羊皮卷都写完了,独独找不到人替他送信回家。

 闲得发慌,顾不得小舅舅要他待在屋子里的代,祝晶来到旅店的小院里。

 今天是休战,城区里算是安全的。

 然而天气尚未转暖,碎叶城地势又高,山头上覆着雪,因此风吹来时仍十分冷冽,因此在仿唐城建筑的十字街上,行人寥寥无几。

 几名来自不同国家的胡商和城里的居民聚在旅店小院里下双陆棋,双方的赌注分别是一匹珍贵的丝绸,与一名奴隶。祝晶站在围观的人群旁看了一会儿棋,又看了几眼那名被当作赌注的奴隶,有些讶异的发现,那名奴隶看起来十分瘦小,甚至比他还要年幼,至多不会超过十四岁,还只是个少年。

 他脸脏污,一头混杂着赭红色发丝的头发看起来已经许久没洗,沾了泥污,一双眼睛充愤怒。无奈他双手被主人以绳缚住,否则只怕早已逃开这屈辱的境况。

 奴隶男孩的眼睛让祝晶印象深刻。印象中,他见过他。

 碎叶城并不大,人口也不多,他记得他在前些日子曾经见过这个孩子。

 他有一对蓝色的眼珠,是典型的目人,五官深邃,轮廓却带了点北方汉人的特色。

 这孩子有汉人血统吗?祝晶疑惑地猜想。在碎叶这地方,有许多大唐朝廷的犯与唐军,胡汉混血不是不可能。

 彷佛察觉到祝晶审视的目光,那奴隶少年突然转过头来,有如一头受伤的小兽。

 祝晶发现他双手被绳磨伤,在寒冷的室外,只穿着破烂的单薄衣物,心头十分不忍。但舅舅与康大叔都嘱咐他,出门在外,不可以惹事,要以自身安危为优先。因此祝晶只是冷静地回视着他,不敢冲动行事。

 四周围人声吵杂,无一人说华语。西域诸国的语系,大抵分为突厥、回纥和粟特语系统。掌握了基本发音的原则后,要反舌学语,并非难事。

 身边围观的某个人说了句突厥话,祝晶听懂了的同时,突然有些担心?万一他学着听胡语、说胡语,久了,会不会有一天回到长安时,反而

 忘记了怎么说华语呢?他想象自己回到长安后,恭彦对他说华语,而他却听不懂的情形,不蹙起双眉。还是观棋吧。

 康大叔教他下过双陆棋。夜里在沙漠里扎营,闲来没事时,他们经常比赛。

 嗯,看样子是盘好棋。

 棋赛最后,那名胡商赢得了胜利,牵起那条缚在奴隶少年腕上的绳,大笑着走了。

 祝晶不认识那名商人,只大概知道他是跟着另一组商队来的,听说原本是要到天竺去,但因为现在往天竺的要道被吐蕃阻断,因此才绕道往北路来,打算从波斯进入天竺。祝晶看着那男孩像条狗儿般被商人拉着走,突然有股冲动想要叫回那名商人,不料才在心头想着,话竟已经冲动出口:“请等一等,这位大叔。”(突厥语)

 那名突厥商人转过头来,看着个头娇小的祝晶,颇感兴趣地道:“小伙子,你叫我?”

 祝晶暗骂自己冲动,舅舅要知道了,会骂他的。但…若不这么做的话,他恐怕不能原谅自己。

 蹦起勇气,他模仿突厥语特有的腔调道:“让我跟你下盘棋吧,如果我赢了,那个奴隶,我要。”

 突厥商人与他的同伴见祝晶年纪小小,竟口出狂言,纷纷哈哈大笑。

 一阵笑声后,商人感兴趣地问:“那如果是我赢了,你给我什么?”

 祝晶眨了眨眼,镇定地提议:“我给你唱一首歌?”

 商人们又大笑出声,周遭的人群也鼓噪起来。

 突厥商人摇头道:“这可不是场好买卖。”

 “那么,”祝晶继续加码。“两首歌如何?”够牺牲了吧!他可是个音痴啊。

 众人再度狂笑,似是很高兴能在困坐愁城的时候,出现这样的娱乐。祝晶摊摊手又道:“看来我的歌艺并不受到期待。”在众人未间断的笑声中,他从间的皮袋里摸出一块鸡蛋大的玉石,亮在掌上。“这是上好的和阗玉,大叔一定识宝。”

 这原本是小舅舅在路上帮人治病时的诊费,舅舅送给了他,而他打算要带回长安送给爹的,现在只好割爱了。

 看着那块晶莹的玉石,识货的商人同意了。“好吧,就跟你赌一局。”

 在城里闷太久了,这不啻是桩有趣的事。抱着看热闹的心情,周遭人迅速将棋子摆好。

 祝晶在棋盘另一头坐下,开始思量着该走的棋路。

 不管能不能赢,起码他努力过了。自小生活在自由的长安城里,祝晶知道他无法路见不平却不拔刀相助。

 “大叔,你先请。”他闪烁着灿眸道。

 商人也不客气,率先走出第一步棋。

 医者回到赁居处时,见到祝晶正在帮一名奴隶孩子解开手上的绳子。

 “祝儿,你在做什么?那孩子是谁?”

 祝晶抬起头来,笑道:“小舅舅,你回来啦!怎么样,这场仗还要打多久?”没注意到那男孩在听见他们所说的语言时,面诧异之。“有个好消息,我听说吐蕃那头决定彻军了,唐军很快就会重新掌控碎叶城。”

 “没、没用的,唐军总是!来了又走,没、没用的。”奴隶少年着一口生硬的华语道。

 祝晶讶异地看着男孩。“你会说华语?”

 奴隶少年红。“我是…汉人。跟你一样。”

 他看得出这少年跟那男人都是汉人,也听出他们的语言跟带有地方乡音的华语略有不同。

 也许、也许就是所谓的京都声?他没去过长安,也很少见过从长安来的汉族人,但在遍是胡人的西域里,这两人显然与众不同。

 医者审视着少年,想起方才在旅店门外听到的笑话,领悟过来后,他转看向祝晶怒道:“祝儿,刚刚在院子里和人下棋的就是你吗?”

 “对不起,小舅舅。好在是我赢了,你别生气啊。”

 祝晶的心思被少年吸引住,安抚完医者后,赶紧又问少年:“你为什么会说唐军来了又走?一直以来,这地方都是如此吗?”

 医者代为回答了祝晶的问题。“别傻了,祝儿,当然是如此。碎叶城距离大唐太远了,连帝王派出的军队,都是从西域亲唐的部落里借调过来的,当然是打赢一仗算一仗,不可能真的花心思经营这个地方。历来短暂驻守碎叶城的唐军,往往不出几年又会彻离了。届时这里仍是西突厥和吐蕃竞逐的地盘。”

 “既然如此,那又为什么要特别派军队过来这里打仗呢?”祝晶不懂。

 “你没听说过吗?咱们天子有一次问丞相:『我朝与天后之朝,何如?』明皇是个好大喜功的人啊心”

 祝晶吐了吐舌。“好在我们人在西域,小舅舅,否则你这话要传出去,可是会被砍头的啊。”

 医者这一生何曾把世俗的权力放在眼底,他扬一笑。“总之,准备收拾行李吧,就快要可以离开碎叶城了。”

 瞥见那脸色有些发白的少年,又问:“你打算拿那个孩子怎么办?要带他一起走吗?”祝儿自己都还是个小孩子,要怎么照顾别人?

 吕祝晶转过头看着少年,直率地说:“哪,你也听见了吧!我们就要离开了。而现在,你自由了,随便你要去哪里,我都不会阻止。你有什么打算吗?”

 见少年没回应,想是他华语并不流利,祝晶改用碎叶城多数人使用的突厥语重复了一遍方才说的话。他果然听懂了,结巴地问:“你、你们要去哪里?”

 “大陆的西岸。”祝晶回答。“拂菻。你要跟我们一起去吗?”

 少年眼中出现犹豫。他在西域已经待了许多年,见过形形的人。

 他自己是个混种,在这个地方当个混血种,比当个纯种的胡人更不如,甚至还因此被人当作奴隶易手转卖。

 可眼前这名汉族少年救了他,还说要放他自由?!

 他真的自由了吗?他真的可以随心所,去他想去的任何地方了吗?

 这辈子,他几乎不敢想望的心愿,便是…

 一双略嫌秀气的手温暖地握住他伤痕累累的手腕。

 他惊吓地看着吕祝晶,但因骨子黑股不愿意屈服的傲气,使他没有回手,但单薄的肩膀却无法停止颤抖。

 似是看出少年眼中的迟疑,祝晶微笑道:“我是说真的,你自由了,想去哪里都可以。如果你没有地方去,也可以跟我们一起走,我会照顾

 你。但如果你想去别的地方,也没有关系。懂了吗?你是自由的。今后,你唯一的主人,只有你自己。”

 少年显然一时间无法接受这个讯息。自他有记忆起,他就是个身分低的奴隶,不断被转卖、被不同的人奴役…唯一支持他继续活下去的,只剩下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想去传说中那遍地黄金的富庶都城,去寻找他的父亲。

 胡汉混血的他,有一个汉人父亲。

 母亲临死前告诉过他父亲的身分。日子久了,他有点记不大得,父亲究竟是一名戍守边城的将士,抑或是遭到朝廷放的罪人?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的父亲是一名汉人,来自大唐的长安。

 看着吕祝晶温和的脸孔,他想他可能是在作梦。

 昨天他还得为他的主人磨青稞、喂骆驼,怎么可能才过了一天,就得到梦寐以求的自由?然而,如果这果真是梦的话,那么,在梦里头说出梦想,应该是不要紧的吧?

 犹豫着,他吐地说:“我想去长安。”

 见祝晶没有反应,他又说了一次,用他仅会的少数华语。“我要去长安。”

 “你要去长安?”祝晶圆睁着眼问。

 预期着会被活活打死,他倔强地重述:“对,长安,我要去。”

 祝晶看了一眼医者,见医者点头后,又转看向男孩,忍不住笑了。“没想到你会想去长安。好极了,我有东西想托你顺道带回去…不过,不是现在…你太瘦弱了,恐怕不起长途跋涉,我希望你先能跟我们旅行一阵子,我舅舅会想法子帮你把身子骨调养好。”

 所以,他真的不会被新主人打死?少年张大着眼,看着祝晶鼓励地又问:“对了,你有名字吗?我该怎么称呼你?”

 也许他真的自由了?少年思索片刻后才道:“…晓…”疑似是生硬的华语发音。

 祝晶竖起耳朵,听不真切。“什么?”

 男孩有些退缩,半晌,方又鼓起勇气道:“破晓。我娘取的,是汉名。

 “破晓。”祝晶覆述一遍,弯笑道:“这名字真好听。啊,我叫做吕祝晶。我的名字也很好听。我娘和我爹一起取的。”

 医者摇头,笑了笑,转身去准备接下来西行的行李。他想,以祝儿这子,要他不沿途捡东捡西,大概也做不到吧。真不知道是遗传了谁!当年那个日本留学生也是这样与祝儿结识的。他想他最好尽快帮那男孩把身体调养好,早些打发他去长安。因他其实并不像祝儿那样好心,总是救人救到底啊。

 开元十二年二月,阿倍仲麻吕的名字出现在省试贡院外墙的黄榜上,成为日本在唐第一位科举及第的留学生,且因深受明皇看重,赐名“朝

 衡”

 三月曲江宴上,朝衡邀请了几名同在长安学习的日本友人一同赴宴,欣喜之情,尽数写在脸上。

 鲜少参加这类宴会的井上恭彦陪同好友坐在曲江畔芙蓉园,曲水觞,饮酒赋诗。稍后,又陪同新科进士骑马至慈恩寺大雁塔题名,沿途游

 遍长安城,看人也看花。

 见好友如此欣喜,恭彦犹豫许久才悄声询问:“你真的想在长安为官吗?”

 阿倍笑道:“试试何妨?反正,我们也不急着回国啊,还有许多年呢。吾友,你应该也一起赴考才是,以你的才能,或许不必参加宾贡科,

 进士科对你来说,应是易如反掌。”

 他们并肩骑马经过“酸枣巷”陌头果树花香沾拂在他俩的衣上。井上恭彦看着神色欣喜的阿倍仲麻吕,不知道该不该说出心头的疑虑。策马行至巷底,要转入大街前,恭彦还是勉强地说了。

 “阿倍,不瞒你,其实我觉得大唐天子并不希望我们带走太多文明粹回国,所以我是有些不安的。”

 阿倍讶异地勒住马,停了下来。怕旁人听到,他急急下马,拉着也下了马的恭彦转进另一条巷子里。

 待四周无人后,阿倍才问:“你怎么会这么认为?”

 抱彦谨慎地告诉好友:“你也认识那些新罗学生吧?看看他们入朝廷为官后,至今有几个人得以回到本国?”

 “也许是他们自己不想回去?”就他所知,新罗留学生大多宁愿留在大唐为官,鲜少人愿意返回本国;这一点与日本留学生的情况是不大一样的,日本留学生在长安的官场表现上,向来都不活跃。

 “你也不想回国吗,阿倍?”

 阿倍仲麻吕在长安结了许多朋友,当朝名诗人王摩诘也与他相识。

 素来爱好大唐文化的他,在长安的生活可说是如鱼得水。他确实有一段时间没有想到自己的家乡了。然而,他真的不想回国吗?…犹豫片刻后,阿倍仲麻吕摇头道:“不,我还是想回去的。”他的亲友都在日本,他当然怀念故土的一切。

 抱彦沉道:“我喜爱大唐的许多事物,然而我知道,我之所以来到这里,是因为总有一天,我得回国去。身为遣唐使的我们,身负使命。然而观察那些入唐仕宦的外国使者、质子与留学生,甚至是海外高僧的经历,却使我不得不怀疑,明皇对于他所喜爱的事物…包括人…他似乎不常尊重他们自身的意愿。我听说善无畏大士在八年前来到长安时已经八十岁了,他曾经多次向明皇上书表明归乡的心愿,但明皇仍以『优诏慰留』,不肯让他回国。我不得不考虑到,假若我们也深受明皇倚仗,届时你我还回得了自己的国家吗?尤其现在,明皇还赐你汉名。吾友,我忧虑…”

 阿倍仲麻吕理解地笑了笑。“你这忧虑不无道理,恭彦。但我只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留学生啊,我又不能帮明皇加持或灌顶,至今我还没听说靠宾贡科出身的官员能做到多高的官。你放心吧,我自有分寸。而且我觉得能入朝为官,也不失是个向唐国学习的好机会呢。”

 阿倍仲麻吕天热诚乐观,心思较为缜密的井上恭彦也只能期望是自己想太多。他摇头笑了笑。“希望真是我多虑了。吾友,真诚恭贺你科举及第。”阿倍大而化之地拍拍恭彦的肩膀道:“谢了,吾友。不过你看起来还真有点落寞。祝晶不在,真有差那么多吗?”

 提到祝晶,恭彦心黑沉。“四年了,他还没回来…”

 甚至也已经一整年没收到他的信。是找不到人托付书邮吗?还是信送丢了?可别是旅途上出了什么状况,或是病了呀…有医者在他身边,应该不会有事的吧?不知为何,最近他总觉得有点、心神不宁,夜中常常惊醒,便再也睡不着。

 看出恭彦眼中显而易见的担忧,阿倍气恼自己提起这个话题。也许比起大唐的功名利禄,在恭彦心中,祝晶那孩子是更有份量的。

 也难怪吧!毕竟,就连他自己也很想念吕祝晶啊。

 心念所及,阿倍忍不住叹诵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至今。恭彦在心中对自己如是道。他对祝晶的想念,远远超过他的预期。谁道不相思,相思如海水尚有信,归人何迢

 迢。

 出了小巷,行经平康坊一带,恭彦抬头竖耳倾听。“阿倍,你听见什么没有?”好似有笛声?可阿倍不知何时被其它同年及第者拉入坊中,不见了人影。恭彦驻马良久,听着那缥缈的笛声,忍不住循声而去,不知不觉,与众人分散了。

 小在务本坊外头等了很久,才见到步行回学院的井上恭彦。

 由于他花了一点时间将马还给主人,回来时,天色已经暗了,暮鼓即将响起。

 见到小一脸焦急的样子,他急奔上前。“小,怎么了?是祝晶…”

 小一见恭彦,就拉着他往吕家方向走。

 “快来,大公子!主子爷今天怕是不会回来了,家里、家里来了一个好奇怪的人、你快跟我来…”

 小话说得没头没脑的,让恭彦跟着担忧起来。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很怕是祝晶出了意外。不待小腿短,他快步跑了起来。“小,你慢慢走,我先过去看一下。”

 小追在恭彦后头。“唉呀!大公子,你别跑,那个红怪人,他说他是…”

 可恭彦已经跑得太远,听不见小的声音。不知怎么手他预感着这件事跟祝晶有关。他一路跑向吕家,吕家大门未关,他直接冲进屋子里,一见到那个小口中的怪人时,他诧异地“呀”了一声。

 “你是谁?恭彦问着那名浑身浴血、坐在地板上大口抓着饭吃,头红发的异族少年。

 少年显然饿极,不顾恭彦的惊讶,仍努力扒着饭。

 小晚了恭彦好半晌才回来,她气吁吁地扯着恭彦的袖子道:“大公子…他…他一进门就喊肚子饿,我、我看他好像快饿死了,赶紧拿饭给他吃…他全身都是血啊,看起来怪可怕的。我想帮他换、换绷带,可他说他没事,只是皮伤,还有肚子饿…他、他是不是…要不然怎么会?

 那人吃饭的速度总算缓了下来,打了一个响一隔后,就着斑斑血迹的袖子抹了抹嘴。看着恭彦与躲在恭彦身后的小,深邃的蓝眸凝起。

 “谁是…小?”虽是华语,却有个奇怪的腔调。

 小不敢承认,仍紧紧捉住抱彦。恭彦安抚地拍拍她的肩头,上前一步,蹲下身,指指少年身上已经干涸的血衣。“你不要紧了吗?要不要找大夫来?”

 蓝眸少年瞥了一眼自己在旅途中与盗匪搏斗的伤口。“我没事,只是小伤。”扭头越过恭彦的肩膀,看向小丫头。“谁是小?”

 小不肯应声。

 抱彦只好代为问道:“你找小有什么事?”

 蓝眸少年将视线调往恭彦身上,审视一番后才道:“你是井上恭彦?”

 抱彦藏住讶异,点头道:“我是。”

 他与小都不认识这名目少年,而看他面风尘,显然经过长途跋涉才来到此地,莫非,心头一热,他口问道:“祝晶好吗?”

 少年愣住,随即道:“不好。”

 看见恭彦随即出紧张的神色,少年方又道:“他嘱我一定要问你!你有多想念他?”

 看来是个不得不回答的问题。在小也关注地看着他的情况下,恭彦硬着头皮对一名陌生少年含蓄地道:“莫道不相思,相思如海。”

 少年蹙着眉。“听不懂。『如海』是什么意思?你到底想不想他?”

 真讨厌这个工作,偏偏受人之托…小总算鼓起勇气跳出来道:“你凶什么啊!饭吃得很了哦?”真是大饭桶一个,居然嗑光了一整锅白米饭!“连这么简单的诗句都不懂。如海就是像海那样深啦!”

 被小姑娘这么一凶,蓝眸少年面色倏地通红。“呃,是这样子吗?”

 他没见过海,也没学过诗,不能怪他啊。

 “少说废话!快告诉我们,你到底是来做什么的?”小不耐地发威。

 抱彦看着少年在小的威吓下,一面喃喃抱怨,一面打开行李,取出一叠物品。不待指示,他赶紧接过那叠羊皮纸。

 是祝晶的信。紧捉着厚纸,恭彦涩声道:“他好吗?”

 小也紧张得不得了,双手紧紧捉住自己的衣襬。“小鲍子…”

 少年撇撇嘴,回答两人的问题。“我一年前在康国跟他道别时,他还非常好。”现在应该也不会坏到哪里去。

 抱彦与小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两人迫不及待地打开祝晶的信

 抱彦:

 被困在碎叶城好一段时间,闲来无事,只能写信。不用担心,我很好…在长安的你们呢?大家都还好吗?离开碎叶城后,商队越过阿尔泰山脊,转往怛罗斯草原,顺道来到康国。康国是康居安大叔的母国,以粟特族人居多:任我想,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我已经离开康国了…走在离长安越来越遥远的丝路上,我已闭始思乡…

 小

 我遵守了承诺,没有被西域的妖怪吃掉。谢谢你帮我照顾爹、彦,现在还要麻烦你再多照顾一个人,他叫做破晓,应该见过他了吧,真教人过意不去,我好像总是在麻烦你…

 爹:

 阴天时,记得带伞喔。别担心,我与舅舅一切平安…

 开元十三年孟

 以粟特商人康居安为首的商队顺利带着大唐珍贵的丝绸、文物来到大陆彼岸的拂菻(东罗马帝国),与当地人进行易,换回了大量的黄金、珠宝,以及各式的当地香料、果实种籽、铜镜、赤玻璃与造型特殊的青铜器。

 一个月后,他们欧程离开拂林,沿途经过西亚、中亚、怛罗斯的广大草原,循丝绸之路的南路进入玉门关。

 路程因为有所耽搁,再加上回康国老家小住了几,拖延了好一阵子,回程时就坑卩了。

 开元十四年仲夏,康居安的商队从开远门进入长安城。

 早先得知商队入城的消息后,吕祝晶在长安的友人们,纷纷前往西市等候。吕校书则因为夜值弘文馆,因此还不知道这件事。

 商队迤逦入城,并未在城门口多作逗留,载着珍贵货物的骆驼队伍直接驱往西市坊区卸货。当最后一名胡商进入西市坊门后,队伍后头再无商旅。

 井上恭彦忍不住勒住康居安的骆驼辔头,强迫康居安停下来。

 “康大叔,他人呢?”为什么没有跟着回来?是还在路上吗?是在哪里耽搁了?他到底入关没有?

 康居安耸着茶褐色的浓眉看着眼前这名俊雅拔的青年,突然咧嘴笑道:“啊,你就是那个日本留学生吧?井上恭彦?祝晶常提起你。”

 康居安想起在沙漠里的那段漫长的日子,他教祝晶如何看星象来计算期,而祝晶则与他分享他的朋友,其中,尤以来自日本的这名少年最常出现在他们的谈话里。他因此知道祝晶非常想念他。

 抱彦点点头,忙问:“康大叔,祝晶呢?”

 六年了,商队终于返回长安。这六年来,他望眼穿,就等这么一天,想紧紧抱住好友。可为何却不见祝晶人影?

 “祝晶…”康居安眯着眼,摇摇头说:“他没有跟我们一道回来。”

 抱彦愣住。“没有回来?”

 康居安说:“医者要在拂菻小住习医,他不放心让祝晶单独跟我们走…”看着恭彦眼中藏不住的担忧,他犹豫地开口:“我们离开拂菻前,还有件事让我有点担心。那孩子…祝晶…在我们要离开拂菻时,突然变得不大有精神。不过我想他应该会没事的,毕竟,他身边有医者啊!”“头儿,过来一下。”康居安的一名手下叫唤道,打断了两人的对话。

 康居安挥挥手。“就来。”转过头看着恭彦道:“我得走了。我的店铺子就在这附近,有空随时来找我。”

 “请再等一等,康大叔。”恭彦连忙叫住康居安。康居安回过头,用眼神询问。“什么事,年轻人?”

 “祝晶他…没托你带信吗?”康居安摇摇头。“没有。”说着,他蹙起眉道:“说来奇怪,我有跟他说我可以帮他带信回长安,那孩子很爱写信的…可不晓得怎么回事,他竟然说不用了…嗯,抱歉了,年轻人,祝晶没有托我带信。”

 抱彦讶异得说不出话来。

 直到目送康居安一行人远离后,刘次君来到他的身边。“怎么回事,恭彦?祝晶小弟怎么没回来?”

 抱彦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看着一旁的小和刘次君、吉备真备等人,他开始怀疑自己也许是在作梦,否则,怎会是这样的结果呢?

 六年前,祝晶跟着粟特商队离开长安;六年后,他却没有跟着回来,仍远在大陆的彼端,在一个与长安相隔千万里之远的地方,也许还生了病,否则怎会无打采?他向来都像是有用不完的精力的。

 “大公子,小鲍子呢?”小等很久了呀。再等下去,怕等小鲍子回来,会认不出她啊。

 抱彦答不出来。突然,他全身冷汗涔涔,头昏脑,身体像是失去了力量。“祝晶…”喊出一声挚友的名,一股腥甜涌上喉头,就这么吐出一口血来。

 众人惊愕,赶紧扶住他。“恭彦!”

 抱彦跌坐在地上,左手忽地按住心口。奇怪,不过气…这种感觉,彷佛病的不是他,而是另一个人。

 祝晶…是祝晶!

 冷不防再呕出一口血;而后,他彻底失去意识。
上章 护花郎(上)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