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顺明 下章
第三百三十三章 得徐州 思财路
 吴嘉卫在南京官场上以敢言着称,做事很少考虑官场上的成规,尽管每次说话都是切中要点,在这浑浑噩噩的官场上总能刮起一阵旋风,偏偏所言之事都能颇为圆的解决,所以就有了个能员的评价。

 但这股冒失劲却总是让人不放心,南京兵部尚书几次想要写折子推荐这位同僚升职,犹豫再三还是没有上奏,其他的高官勋贵也是差不多的意见,这样冒失的人,做事实在是让人不放心,现在在手下,给自己做开路先锋,万一事情不妥还可以用来帮自己摘干净责任。万一升官上前去,自己保举要担待责任,而且官职高了自己也挟制不住,他要再犯了什么愣头青脾气,再和大家有什么妨碍那就不好了。

 不过吴嘉卫却真是有些耿直之臣的意思,尽管一直没有升迁,说话却还是秉公直言,没什么避讳的地方。

 这次徐州砀山卫贩私盐被方家告发,南京的兵部尚书∝备、镇守太监合议多,总也拿不出个处置的章程,派士兵去弹,现在是处处吃紧,还在跟北京打官司,调走了兵马,但是钱粮很多还要在南京报销,双方都快扯破面皮了,也没法召集新军,现在是没有能动用的兵力;若是派文官去问罪,现在可不是前朝,一个文官就能吓得武将魂不附体的时候了,现在这些丘八一个个飞扬跋扈,横不把老爷们放在眼里,搞不好就要起哗变。

 不管是谁提出这处置的方案,到时候若是出了子,那可就是提出方案那人的责任,天下这个局面,和兵扯上干系的事情,罪过是最大的,谁也不愿意多说一句多余的话。

 还是这吴嘉卫耿直敢言,直接慷慨陈词的说道:

 “既然山东总兵李孟已经是在兖州府和淮安府都驻扎有兵马。听闻归德府他也有兵驻扎,那这徐州一地等于是他夹袋中物,不若让这李孟派兵前往替代,这等军兵对驻扎一地最为看重,咱们只需要下个文书。等着那山东军兵和砀山卫冲突就是,反正也是给方家一个待!”

 和山东孔府以及京师那些不知李孟底细的人不同,南直隶的这些官员可是知道李孟兵马的飞扬跋扈,原来就是屯驻在海州,可一段时间过去,莫名其妙地,山东兵居然是在两淮有驻军了。

 这样的行事。这样的军将,却还如此低调,南京的这些高官都觉得李孟此人实在是有问题,将来没准会闹出什么子。

 既然是如此危险的角色,还是少和他扯上关系地好,特别是让他进驻徐州这样的事情,将来如果闹了什么子,肯定会有所牵扯。

 现在京师那边首辅好像是走马灯一般的换,尚书侍郎之类的职位也不保险,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被派出去监军督师,然后再因为什么,莫名其妙的掉了脑袋。原来大家觉得在南京是被放,去京师才算是正途,现在京师可就是个火坑,还是少些招惹为妙,在南京城这花花世界呆着多好。

 每个人都不愿意多事,免得担责任丢了官位,尽管这件事情思来想去,也就是李孟出兵换防才是最妥贴的处置方法。但谁也不愿意先说出来,现在既然南京兵部侍郎吴嘉卫这个二愣子傻乎乎的先讲出来了,那责任就是他地责任,大家看个热闹就是,以后除了差池,他那个侍郎的位置可也值不少。

 这件事情讽刺就讽刺在,南京的各位高官知道李孟不让人放心。可不愿意让李孟来到徐州驻扎的理由。并不是李孟如何危险,而是怕担负责任。丢掉自己的官位。

 既然吴嘉卫提出来,责任有人去承担,那大家都是皆大快,毫无异议,总算是给那方家一个待。

 不过南京城内的高官们都是用看傻子的态度来看待这吴嘉卫,心想这位南京兵部侍郎看事情倒还准,怎么做事情却这么躁,不知道官场上常胜不败的法门就在少说话多磕头上吗,这吴嘉卫还拼命的把责任朝着自己身上背,真是嫌命太长了。吴嘉卫当然也想再升几级,不过他从科举开始,郑家就在他身上投入了大把的金钱,还有许多见不得光地帮助,一步步走到今天,已经是和郑家牢牢的结合在一起,根本不能忤逆对方的指令。每到午夜梦回之时,吴嘉卫经常突然惊起,汗浃背,这样地生活,倒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有时候吴嘉卫也只能是拿这话安慰自己,当官是为了什么,一来是为了名,二来是为了财。== ==眼下郑家大笔的银子过来,自己在外面也有个敢言的名声,心平气和些也就过去了,何必想的那么多呢!

 既然有人出头定了规矩,那就发文去做,反正是别人来做的事情。

 没人对吴嘉卫出头直言有什么疑问,因为在他们看来,南京兵部侍郎吴嘉卫和山东总兵李孟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怎么也不会有什么利益的干碍,他估计也就是想捞点事功吧,花花轿子众人抬,他还没倒,那自己也没道理去挡他地路。

 南京各部衙门手续走的也迅速,很快就由吴嘉卫拟好了折子,一层层的递了上去,就等京师那边的批复了。

 也已经是腊月中旬的事情,大家都是松了口气,总算可以继续过个太平年了,不用为徐州的事情心,留给李孟头疼去吧。

 对这个时代的军将来说,并不是地盘越大越好,因为基干地部队就那么多,得到在某地驻守地职权,你就算是不维持治安,不去驻守,仅仅去烧杀抢掠的话,也要派出部队前往。

 派出去部队,等于是把自己地力量削弱了一分,而且带兵的这名军将去往该处之后,往往会有自立的心思,反正各将官的实力来源都是来自自己的亲兵。上司对下级的优势也仅仅是亲兵多而已。朝廷下个旨意,说是此地归这名军将镇守,那谁还会去管上司是谁?轻而易举的就会分化掉这支部队。

 这些不说,徐州本就不是什么富庶地地方,境内民风剽悍。乡间械斗简直是司空见惯,地方势力也甚强,纯粹是些混不吝,官府政令不畅,大部分事情都要求着地方宿老办理。去徐州诸军,想在本地捞钱那是很难,稍微严厉了些。就会起民变,一帮人围攻官府,攻打军营,这事情可不稀罕。所以大家都觉得,李孟未必甘愿,说不定还会顶回来,很多官员都在等着看吴嘉卫的笑话,看看李孟这一巴掌有多重。

 但让这些南京官员没有想到的是,南京兵部侍郎吴嘉卫的奏折在讨论之后,送奏折的快马还没有出南京城门地时候。胶州营已经有使者在徐州城了。

 砀山卫徐州西面的驻军,不过徐州西面正是河南,那地方可不太平。而且穷乡僻壤,不如驻扎在徐州城舒服。

 砀山卫这不到两千人都是呆在徐州城中,为首的是他们的卫指挥使,这是众人惯常的称呼,因为卫所都是种地的军户,要出去作战编制并不是按照卫所的编制,在官方地文书上,这支部队是被叫做砀山营。

 只不过本乡本土的兵马。大家都是用熟悉的那个叫法称呼,这砀山卫的卫指挥使姓单名山,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

 别看就这一千六七百号人马,可在这徐州城中,这砀山卫等于是太上皇,城外的大族豪门可以动员起来大批的丁壮。城内这些居民就没有那个能力了,砀山卫自然是说话管用。就连徐州知州都服不了。

 可这本乡本土的。再怎么祸害也不能下狠手,充其量就是个欺行霸市的程度。日子也是过得苦哈哈的,不过前段时间砀山卫地日子突然好过不少,手中银钱也是趁手了许多,据青楼里面的老鸨说,这些大兵突然大方了。

 不过也就是大方了那么短短几天,接下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一贯是在街道上横行的砀山卫士兵突然都是安静下来,白天晚上都是乖乖地呆在军营之中,实在是让人惊讶不已。

 据城内一些消息灵通的人说,砀山卫的单指挥这几天正在和知州大人商量,说是要去萧山县驻扎。

 有这些大兵在,知州头疼,可没了这些大兵,徐州等于是完全空虚,稍微有些子就会变成大祸,还不能让这只军兵走,双方一时间有些纠不清,今间这徐州知州还要派人相请商议,却被那单指挥的亲兵挡了回来,说是单指挥今有贵客。

 这贵客就是山东盐帮的副统领江显绰,临近过年,又是天寒地冻的集结,漕运行船不便,而且这不足两千的兵马,派大兵过来剿灭实在是有些小题大做,不如先谈一谈,看看有没有什么和平解决的可能。

 “江老弟,老哥我手中地儿郎都是在砀山就一直跟着的,乡里乡亲的,又是跟我出生入死的这么多年,老哥我舍不得啊!”江显绰坐在椅子上,看着单山声情并茂的和自己交谈,这明显是说到动情处了,还伸手抹抹眼睛,也不知道掉泪了没有,不过面对这些人,江显绰丝毫没有在胶州营中的那般小心翼翼,就是冷笑着看对方如何表演。(

 果然,这单山抹完眼泪之后,鼻子又是继续说道:

 “十五两一位实在是太少了,再加点吧,都是能打仗能种地的好汉子,而且他们地衣甲兵器老哥我都不要了,这么都算上,怎么也得五十两一个吧!”

 江显绰过来相谈,开出了山东地条件,散掉手中的兵马,胶州营那边可以给一定地钱财补偿,那单山是在两淮一带驻扎多年的地头蛇,自然是知道山东兵马的厉害,也不说什么虚情假意的话,直接谈起条件来。

 五十两一个,差不多就有六万多两银子入账,哪有那么多的好事,江显绰在外面可是山东盐帮的副统领,杀伐决断,也是江湖大豪的本,单山这狮子大开口之后。他当即冷笑着反驳了回去:

 “单老哥,你那些兵丁我也见过,一个个跟痨病鬼没什么两样,还兵器衣甲,那些破烂也好意思说。再说了,你们砀山卫这些兵丁能打吗,去济宁州那几十个是最强的了吧,还不是晚上被揪出来砍了脑袋,十五两一个,已经是我家大帅的恩典了。”

 那卫指挥单山被对方戳破牛皮,脸上连河诩不红。嘿嘿笑着继续说道:

 “老哥我这等人,把手中的儿郎们出去,那就是个废物了,不多要点银子养老,怎么对得起自己,怎么说咱也是大明朝廷地官兵,可不能含糊了。”

 听到这里,江显绰把手中的茶碗朝着桌子上一摔,冷声的喝道:

 “不要不知道好歹,你们砀山卫贩运私盐。已经是触犯了山东的忌讳,这时候跟你谈,是给你机会。单山,你不要闹到不能收拾,到时候大家可都是难看。”

 被一个比自己小二十多岁,而且没什么品级的山东小吏这么指着鼻子吆喝,一直是嬉皮笑脸地单山脸上有些挂不住了,猛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指着江显绰的鼻子大骂道:

 “你个还没褪干净的小孩子,居然也敢这么说话。把老子急了,到时候关上城门,先宰了你,然后和你们山东来个鱼死网破…“

 本来是撒泼耍狠的叫骂,可单山喊了几句发现,坐在对面的江显绰神色不动,但看着他的眼光却也来越冷。单山越喊越没有什么底气。江显绰端坐在哪里,冷冷的说道:

 “单指挥。不要把自己想地太高,你要是真敢妄动,三个时辰之内,山东兵马就要开进徐州。”

 这话说的轻松,可怎么也不像是假话,单山暴跳起来,此时却僵在那里,冷汗慢慢的从额头上滚落下来,过了会,才在对面江显绰的冷冷子下,勉强的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恳求说道:

 “方才俺老单被痰气心,咱们好说好说…”

 崇祯十四年腊月二十五,砀山卫一千六百人放下武装,回到了砀山卫,河南归德府和山东兖州府的胶州营屯田庄头,在砀山卫这里设置了屯田田庄,那砀山卫的一千六七百名官兵都成为这个田庄的屯田户。那原来的卫所指挥单山,成为这屯田田庄地副庄头,在徐州境内的这屯田田庄,开始招募苏北和河南的民,屯田耕种。

 按照胶州营地估计,或许这这些砀山卫的官兵会有些反弹,可反馈上来的情况,砀山卫的官兵们反倒是很高兴,军户本就是个缺乏自由的身份,屯田田庄的屯田户身份加在他们身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而且屯田之后,河南和山东的田庄都划拨粮食救济,居然能吃饭了,这可比从前的日子要好太多。

 对于他们来说,砀山县一带本就是他们本乡本土地地方,在熟悉的地方还能有温,这日子神仙来了也不换。

 给单山一个副庄头的职位,每个人十八两银子,这件事情里面赚了最大便宜的就是这个老头,单山得到这副庄头的职位真是兴高彩烈,心想最起码这辈子是不用担心什么了,不过他也有隐隐的担心。

 单山的这个担心和南京城那些人地幸灾乐祸是一样地,徐州周围全是豪门大族,而且乡土观念极重,外来的兵马贸然进驻,肯定会引起地方上地反弹,就算是互相火并冲突也不是不可能。

 到时候朝廷怪罪下来,大家可都没有什么责任,要怪就怪说话的南京兵部侍郎吴嘉卫,和不知道好歹,只想着扩大地盘的山东总兵李孟但被认为是麻烦的徐州豪族,这次都是老老实实,对胶州营兵马的进驻,还有砀山卫屯田田庄的设立,都不敢做什么反对或者是抵抗的反应,凡是能说几句话的,都是高唱赞歌,凡是没资格说话的,都是尽自己所能资助粮秣。

 徐州的这些大族,早在张江在海州驻扎的时候,就已经是被彻底的打服打怕。

 归德府、徐州、淮安府、扬州府,这四个地方在崇祯十五年的新年之前连接到了一起,和这个时代控制地方的概念不同。对于胶州营系统来说,某地只要是建立起了屯田田庄,此地就在李孟地牢牢控制之中了。

 借着这次方家老大方应忠有异心,徐州的残兵贩运私盐的机会,李孟又是把手中的地盘朝着外面扩展了一点。将归德府和淮安府连成一片,这样,淮杨军随时可以通过徐州支援归德。

 在外人眼中,李孟再怎么不地道,他都是大明总兵军将,朝廷一分钱不给,他却要驻守这么多的地盘。是他吃亏,这个李孟还真是傻子,以为占了地方就威风吗?

 当然,李孟和胶州营系统并不是那么想…

 李孟地地盘扩大,按理说需要的镇守兵马也应该相应的增多,实际上对山东来讲,依靠屯田田庄之中组织的护庄队就足以平靖地方,这些青壮庄丁组成的队伍,只要是武装起来,对付大部分的贼还有大明的官兵都很是轻松。

 不过护庄队是不被官方承认地武装。李孟也不想承认这是武装,地盘增大,李孟正好是借着这个由头。扩充自己手中的军队。

 淮杨军准备扩充到两万,登州军和莱州军准备各自扩充到两万五千人,老营和兖州军的兵马加起来一共是扩展到四万。

 如果真能扩展到这个规模,加上归德府的杂牌武装,李孟手中的兵马差不多能有十二万多。

 十几万的大军,听起来惊人骇目,不过也算不上什么大军,北直隶朝廷设置了八名总兵。杂七杂八的军队也凑了将近十几万出来。

 至于在河南的李自成和罗汝才联军,号称是有百万之众,至于平贼将军左良玉现下则是号称大军三十万…

 这么一比较,好像李孟的这十几万人并不怎么稀罕,而且朝廷也不担心,反正京师户部兵部只承认山东总兵李孟有两万五千兵,而且已经是五年一分银子也没有下拨下来。有钱你就自己养着。

 对李孟来讲。扩军将近三万多人,问题有两个。一是合适的兵源不多,再从屯田田庄中征兵,就要影响耕田地青壮了。二是军费,田庄中出兵的比例越来越少,要是从平民招兵,兵饷兵器的耗费就要增。

 对胶州营来说,目前地财政运行是走在钢丝上,归德府和徐州的屯田田庄都是初创,都只是投入还没有产出。

 而在崇祯十四年在河南和闯军,还有后来的李、罗联军的大战,都是消耗了大量的军费,现在李孟的钱袋子,又是变得瘪了。

 得找个章程来赚钱,私盐的利润实际上是个变化不大的数目,而海贸也是局促在船只上面,郑家一直是在控制着属于山东地海船数目,胶州营这样的发展,让郑家难免没有提防,生怕胶州营独立经营海贸抢占了市场。

 灵山商行从事商贸的利润,相比私盐和海贸,实在是不值一提,他更多的时候还要花钱,灵山商行更多的是作为一个胶州营明面的眼线存在。

 屯田田庄基本上没有什么银钱的收入,田庄除了自给自足之外,提供给胶州营军队地大多数是粮秣,在金银货币上基本上没有什么贡献。

 发军饷还有对外地大宗购买,都是需要这些金银货币的,特别是硝石这一类,胶州营地大量火器对于火葯需求很大,而这些火葯,则是需要通过郑家向外洋购买,那可是需要真金白银才能做的生意。

 缺钱啊!这是李孟每间发愁的原因

 崇祯十五年的新佳节,山东各处依稀有太平世的模样,屯田田庄的屯田户们,在这个节,庄头们得到了上面的指令,手指松开了些,屯田户的这些人家都能过个相对舒服的新年。

 至于那些有子弟亲眷在军中服役的人家,这次的新年则是有酒有,对很多本就是穷苦人家来说,这个年,过得甚至要比他们在太平年景过得最好的节还要好。

 胶州营系统内的军属和匠户们,已经和这个系统有关系的所有人,都是过了一个富足愉快的新年。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属于李孟这个系统和不属于这个系统地人,差距在方方面面的显现出来,在内的要比在外的过得好很多。

 对于李孟来说。这个节过的依然是闲不下来,腊月二十九那天,他还在接待来自徐州大族地使者,这些人几乎是奴颜婢膝,谦卑到了极点。对于胶州营开办田庄,正调青壮,获取质子的需求都是全部的接受。

 这些徐州的豪族没有什么要求,或者说他们的要求大家心知肚明,不必明言,那就是庇护大族的安全,向对待你的臣民一样对待这些徐州地豪族。

 同样的。归德府的贾大山和河南其他几府受封的那些地主士绅们也是派人送礼贺岁,扬州方家方应仁这次直接就没有走,他们在济宁州的商号也是备齐了厚礼,直接送到这边来,倒也是方便。那孔三德虽然已经闲居在家,不过也是送来了一份大礼。

 孔三德送来大礼,不光是那些钱财珠宝,还有个消息,说是在兖州府城滋鲁王朱以派给京师写了一封信,说是盐价飞涨。地方上苦不堪言,恳请朝廷清理山东盐务,还黎民百姓朗朗乾坤。

 胶州营对鲁王和孔府的态度差不多。都是宽容些,那鲁王也是山东境内数得着的大地主,这王庄的田地多,佃农也就多,吃盐也不少,盐价飞涨,当真是感觉到疼。

 大明的亲藩被圈在城中,好像是养猪一样的传宗接代。这人地思想都是狭隘异常,有人琢磨着造反,更多的人琢磨着如何敛财,尽管身为藩王,他们的子子孙孙都是吃用不尽,可还是不停地捞钱。

 福王在洛城就要被打破的危急情况下,也不愿意拿出一点银子来发饷就是这种心态的侧面证明。

 这鲁王朱以派更是如此。听到王府总管禀报。说是因为盐价飞涨,这个月收入要减少两成。马上是然大怒。

 李孟在山东行种种不合朝廷礼制的事情,鲁王即便是知道也不会管,李孟积蓄兵马,无视朝廷在地方上文官,嚣张跋扈,鲁王也是不予理会,但要是触碰了银钱上面的事情,那可就孰可忍孰不可忍了。

 在没有李孟参与的历史之中,这位鲁王殿下在兖州府城将要被打破的时候,兖州知府曾经劝他散尽家财募集丁壮守城,但这鲁王朱以派丝毫不理会知府的建议。

 他地举动和洛城被李闯围攻之前,福王和河南府知府之间的举动很是相似,兖州府城被打破比洛城破晚了两年,想必这鲁王朱以派肯定听过这个典故,但他依然是一不拔,到最后只能是自缢身亡。

 眼下李孟把这山东经营的有如铁桶一般,想必不会发生那些事情,但这鲁王朱以派爱钱不要命,委实是愚蠢之极。

 孔三德的文如商行在山东各地都有分号,鲁王府更是老关系户,经常有些大大小小的消息传到他手中来,眼下虽然不是主事人,可打听消息的这些人还是能够动用的。

 特别是孔三德赋闲在家,更是着意地和李孟搞好关系,让这些在各处地人,如果有关山东总兵李孟消息,一定要及时的报上来。

 据说当时鲁王喊来书吏,在这奏折上就要写这山东总兵李孟身为朝廷大将,却贩卖私盐,扰民生,身为大将却私蓄钱财,触犯朝廷盐法大政,必然有不轨之心。

 还是鲁王地弟弟朱以海死命的恳求,说是王兄千万不能莽撞,山东总兵不管做过什么,大军就是屯驻在身边,就算是朝廷要惩处李孟,对方要是动手,鲁王府可是没有抵抗的能力。

 朱以海百般的请求,鲁王总算是没有直接提李孟的名头,而是要求朝廷整饬山东盐政。

 在节的时候,济南城喜气洋洋,李孟却有些发愁,扩军势在必行,但却没有新的财源,实在是发愁从哪里钱…
上章 顺明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