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将血 下章
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谈论
 (二更,求订阅,求打赏,订阅掉的很厉害啊。)

 接下来褚徵几个来晚的,连连自罚数杯,将气氛推向了**。

 之后轮番敬酒,这些人皆是青春年少,自负雄杰,尤其是在酒桌之上,更是不会容让,你来我往,美酒像水一样灌进肚子里,不久,便都一个个面红耳赤了起来。

 让人尤其吃惊是吴小妹,这里数她最小,但也出身将门,家世不比别人稍差,乃是金州吴氏后人。

 说起金州吴氏,肯定许多人头一个想起的便是景兴初年,那位充悲剧色彩的吴大将军,吴宁。

 没错,这位吴小妹便是当年吴大将军的后人。

 吴大将军率大军伐蜀,一战功成,可以说,当时大秦诸位大将军,除了镇守潼关之魏王李玄道以及折大将军之外,再没什么人能够比的上他。

 但就在吴大将军最得意的时候,头挨了一,被刺客在蜀国都城的将军行衙之中刺成重伤。

 之后蜀中风云突变,盗贼蜂起,秦军群龙无首之下,被围在蜀中,不得身。

 这还不算,到得大将军赵石领旨停驻金州,准备率兵入蜀应援的时候,金州吴氏算是大难临头了。

 因大将军吴宁被困蜀中,金州吴氏仗着在金州势大,暗中想要夺取兵权,赶紧入蜀就出被困的吴大将军。

 于是,大将军赵石联合当时镇抚金州的种从端,陈祖等人。将吴氏一干人等当即拿下,还给金州吴氏安了一顶临阵叛反的大帽子。

 那时候为震慑军心,大将军赵石没有手软。金州吴氏掉了很多脑袋,差点了个家破人亡。

 待得大将军赵石平蜀之后,率军还朝,吴宁大将军获罪,被贬为庶民,因伤重,不久便逝于蜀中了。

 因平蜀到底得建全功。那时景兴皇帝皇位稍稳,加上还有一个李任权在那里挡着诸般风雨,景兴皇帝便不再追究战败众将之责了。

 实际上。过了两三年工夫,吴大将军还被追封了爵号,金州吴氏遂安。

 但经了那一场变故,金州吴氏再无当初气象。嫡支零落。死的死,散的散,在金州的吴氏一族,成了吴宁大将军的庶出子掌家。

 这位庶出子没再出仕,只是一心教导族内子侄,管束家人,金州吴氏渐渐稳定了下来。

 吴小妹正是这位吴氏庶出子的嫡女,自小随父兄习文练武。因吴氏衰颓,金州吴氏子孙。皆憋着一肚子的意气,各个奋发,只想着重振家声。

 可惜,吴小妹这一茬儿,出类拔萃者,寥寥无几。

 到是吴小妹一个女儿家,渐渐在兄弟们中间崭头角,生聪慧,颇有勇力不说,轻财仗义,结交往来,皆豪侠之辈,在金州名声渐响,也顺便将兄弟们比的是黯然失

 到得景兴末年,那时吴小妹还在十岁左右的幼龄,景兴皇帝近臣王虎一家被贬来金州,在金州上下,很是引起了一番震动…

 不管王虎在京师有着怎样的名声,但确实任职过羽林卫指挥使这样的军中重职,头上更有着景王府旧人的光环。

 来到金州,虽意气消沉,但结交往来者,皆金州权贵,想要攀附其人者,大有人在,像吴氏这样衰败的家族,根本挤不上前去。

 当时,吴氏族长便问于自己儿女,是否要登门造访,以求能让子侄有条晋身之路。

 其余诸子皆讷讷不言,惟独小小年龄的吴小妹问道“王虎比之大将军赵石如何?”

 当时,大将军赵石已然在吴氏这里成为一个忌般的话题,吴小妹坦然出口,令众兄弟皆怒目而视,但吴小妹一无所惧,只是盯着父亲。

 其父也不动怒,随后答曰:“自然远远不如。”

 吴小妹又道:“既然远远不如,何必入其门下,还要担那攀附之名?”

 这样的理由很牵强,却有着难言的气魄在里面,其父过后赞曰:“我吴氏众子,当以此女为翘楚,可惜,若是男儿,我吴氏有此一人足矣。”

 很快,这话便传到了吴小妹耳朵里,当时她便言道:“我当效香侯之举,封侯于人前,显我吴氏之大名。”

 之后王虎事败身死族灭,金州上下,很有一些人被牵连其内,但吴氏却毫发未损。

 到了成武三年,吴小妹年纪渐长,应该定下亲事了,但吴小妹私下对自己姐姐道:“我从军,怎能现在嫁人?”

 这话很快传到了其父耳朵里,犹豫再三,遂托故,将吴小妹送入了长安国武监进学,如今一晃,已经两年多了。

 在国武监中,女子并不在少数,从不在男女有别之事上做什么文章,又兼吴小妹能文善武,很快便在其中崭头角,成武四年,便升任国武监生员中的旅帅之职,在国武监骑兵科有着不小的名声。

 骑兵向来金贵,她这个旅帅,又比步军科的旅帅要强上许多,这么一来,却是在国武监中,独树一帜。

 如今,在这小楼的二楼之上,在一众鲁男儿之间,吴小妹酒到杯干,言笑无忌,豪之处,实不让于世间男子。

 很快,向她敬酒的人便少了,因为这位旅帅大人的酒量,在国武监是有了名的。

 吴小妹脸上带着些酡红,但也就这样罢了,眼睛中却是一片清明,任谁一看,也知道这位才刚解了解渴。

 酒量豪雄的人在国武监是分外吃香的,就像现在,吴小妹开始频频举杯邀引,直喝的众人面红耳赤,才稍稍罢休。

 褚徵在众人间,酒量并不算高,但这人很有节制,喝了几轮,便绝不再与众人对饮,他在众人之间,深有威望,又知其为人,也就没人去计较什么。

 到是杨十四这里,分外的热闹,这条大汉实际上年龄才刚十九,却生的一副好身板儿,家世也不让于人。

 乃大族杨氏旁支子,虽然当年的同门下平章事杨感已经不在多年,但十几年过去,不论在朝堂上,还是在军中,长安杨氏都有着一定的威望。

 比不上杨感在时那般显赫,但很稳定,绝非旁人可以轻辱。

 他本名杨世安,字元庆,在族中排名十四,族人皆呼之十四郎,就朝他这身板,其实便能知道,这是位从军的好料子。

 他这人也谈不上什么城府,但却勇力过人,又好结朋友,在国武监中,也占据着一席之地。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褚徵看着火候差不多了,便连连挥手,让众人安静了下来,这才笑道:“今宴请诸位,共度上元佳节,一来,叙叙我等同窗之情,二来,却是好叫诸位得知,齐祭酒要去国子监任职了,新任祭酒是哪位,我想诸位多数应该知道了吧?”

 杨十四的大嗓门当即就响了起来“这有什么不知道的,国武三雄中的押粮官儿嘛…。”

 众人皆是大笑,之后其中几个稳重些的,抿着嘴,静观不语。

 褚徵当即笑骂了一句“有胆量的话,开监那会儿你再试试,看你杨十四的股硬朗还是咱们国武监的刑厉害。”

 众人又是一阵哄笑,又人便道:“不定就要被贬去看守监门呢…”

 杨十四道:“江顺水曾在国武监前看了一年石碑,我杨元庆给你们看看门儿,说不定还能出点名声呢。”

 吴小妹这时摇头笑道:“江将军可不就要重回国武监来掌刑了吗?到是,这些事早已传遍各处,褚兄为何还要特意提起?”

 二层之中,一下安静了下来,他们各个都非心里没数之人,知道褚徵聚大家于此,肯定不会只为过节耍乐,定有事情要说。

 褚徵环视众人,年轻的面庞上带出些不符其年龄的成和沉稳“诸位可有想过,两位大人这些年跟随在大将军身边,屡立功勋,如今更有灭夏之功在身,为何会突然重回国武监任职?”

 一个年轻人不等其他人开口,便抢先道:“那还用说,定是要重整国武监诸事…。想来…。大将军有意重掌国武监了?”

 他这语气便透着不确定,但那边褚徵已经拍案道:“张贤弟一语中的,照我来看,大将军这些年回京,多数匆匆,不曾在京中久驻,而今这一次嘛,应该会在长安停留很长一段时。”

 “而大将军手创国武监,有一番心血在这里面,如今久驻京师,重掌国武监乃理所当然之事,如此,杜大人有国武监祭酒之职,江将军任职国武监虞候,一应诸事,早已齐备,看来啊,来开监之时,我国武监定然要有一番新气象了。”

 二层这里,变得寂静无声,实际上,众人都有着这样的念头,只是不敢确定而已,而大将军身上,也一直挂着国武监山长的职位。

 但大将军重掌国武监,众人脸上并无多少喜…。一个年轻人嘟囔了一句,也正道出了众人心声。

 “传闻大将军不喜世家子…。看来以后要小心些了…”(未完待续。。)
上章 将血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