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出门撞宝
“好,改天我有空时,再给你电话!”
玥随口应道,她的思绪还停留在办学资格证的事情上。
沈向楠却对这件事格外的上心,直接起身走到
玥面前:“你现在没事吧?改
不如撞
,现在就去吧。”
玥一脸呆滞的看着沈向楠,只得点点头,抱着郑叹跟在沈向楠的身后,朝外面走去。
之后,沈向楠开车带着郑叹和
玥朝着百花潭古玩艺术品市场的方向驶去。
百花潭在蓉城西郊。潭北有诗圣杜甫的草堂,杜甫曾在诗里写道:“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
。”
现在这里是著名的百花潭公园。公园由盆景园、磊园、慧园、湖池区、廊桥及桃花林、银杏林、桂花林、梅花林等景区组成,已形成了自己的园林特色。
整个公园构筑新颖,布局典雅,花木繁茂,竹树成荫,人工缔造的山石、瀑布、溪
、亭台分布其间,各呈其妙,趣味无穷,体现了“古、文、静、雅”的格调,使人益觉园林深邃无尽。
在公园旁边,就是百花潭艺术品市场。
半路上,郑叹终于睡醒了,睁大眼睛看看车外的精神。它一向宅,很少出门,今天难得坐在车里看到大街上的风景,还觉得
新鲜的。
沈向楠见郑叹醒了之后
眼好奇的看着车外,就放慢了车速,让郑叹慢慢欣赏。
不一会儿,三人就到了目的地,在百花潭公园内停好车,准备步行到古玩艺术品市场去。
懒猫郑叹,照例扑倒
玥怀里,
玥习惯性的接住之后,又忍不住嘟囔:“郑叹,你又胖了!快二十斤了吧你,该减肥了!你再胖下去,我都可以去练举重去了。”
郑叹给了
玥一个白眼,把头一偏看向公园内的花木。
玥也是第一次来百花潭公园,在城市之中,能看到这样的美景,确实让人心旷神怡。
走着走着,郑叹突然从
玥的怀中跳了下来,往一个方向狂奔,
玥愣了,她还是第一次看到郑叹如此豪迈呢,赶紧大步追上。
沈向楠也紧跟在她的身后。也幸好,
玥现在已经是一品境界,才能跟得上郑叹的速度,而沈向楠却气息有点
了。
大概在曲曲绕绕的公园里前行了七八百米,,
玥跟沈向楠才看见郑叹停下。
玥看见,郑叹停在一株古藤旁,看着那株古藤两眼放光。
玥见周围没人,低声问郑叹:“郑叹,这株古藤有什么特殊的么?”
“停!玥玥,你们俩就站在那别动!”郑叹萌萌哒声音出现。
玥依言站住,却仍好奇的看着郑叹。
却原来,郑叹看的不是那株古藤,而是古藤脚下的一株小草。
那小草大概十厘米高,茎纤细,叶柄长,叶子是心形,
绿色,绿的透明,像冰种翡翠雕刻出来的,叶脉清晰,头顶还开着一朵白色小花,犹如羊脂白玉雕琢而成。
当
玥看到这小草,顿时被它的美丽惊
了,也瞩目凝视。顿时发现,这株草身上的周围灵气浓厚到快化为实质了。
半晌,郑叹用它的猫爪,划出一个小土方,那株小草就在土方的正中央。然后,它转头对
玥喊道:“玥玥,快来帮忙!我们把它移植回家。”
玥赶紧上前帮忙,当她的手刚靠近小草周围,灵气就被触动,一股暖意从手传入到身体,很舒服。
沈向楠见状,
下外套,走到旁边,小心翼翼的用他的名牌把郑叹和
玥刚
出来的小土方包裹起来。
三人一起走回车上,
玥也没心情再去买什么玉石了,今天能遇到这株小草,就已经是很幸运的事情了,决定提前回家。
沈向楠看着归心似箭的二人,也不再坚持,直接开车送两人到了
玥家的二层小楼门口。
此时,已是黄昏,夕阳的余晖映
在院子里,院子右边的的秋千上,阳光照在游韵浑身雪白的身子上,看着就暖暖的,而游韵正蜷缩成一团,小
膛慢慢起伏,睡的可香了。
玥抱着郑叹,沈向楠抱着那株小草,刚刚走进院子门口,就有一道快似闪电的身影从二楼跳出,停在了沈向楠的肩上。
沈向楠的身子踉跄好几步,才停稳。他偏头,才发现,那是一直
脸严肃的三花猫,正
眼放光的看着他怀里抱着的那株小草。
几息之后,沈向楠就看见包着那株小草的衣服,慢慢的飞向院子左边的小桌上,那只三花猫,也已经蹲坐在桌旁的石凳上。它的个头,比郑叹还要大,还要胖上很多,堪称猫中巨无霸。
看到它,沈向楠想起了一种叫猞猁的猛兽,但是,看外表,这货明明是常见的中华田园猫的一种。再看看那诡异的在空中漂浮的衣服和小草。
沈向楠看看
玥怀中的郑叹,看看那只胖胖的三花。他明白,这肯定是跟郑叹一样的大妖。
游康却毫不客气的指使着沈向楠,一口播音腔说道:“小子,发什么愣!快去把院子门关上。”
沈向楠深
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再次见到大妖的心情,去把院子门关上了。
“玥玥,这翠玉草你们是在哪儿发现的?”游康急不可耐的问道。
玥回答道:“我今天带郑叹去逛了个公园,刚进公园不久,郑叹就冲了过去了。”
游康看着郑叹和
玥,不得不感叹道:“老夫修炼两百多年,苦心寻觅四海,才找到过一株翠玉草,出门逛个公园都能撞见。这气运,真是猫比猫气死猫!”
玥好奇的问道:“这个翠玉草也是灵草么?有什么作用啊?”
游康点点头,回答道:“这翠玉草,是
收天地之灵气,
月之
华而产生的。你们看,它的叶子好似翡翠,花朵好似羊脂白玉而得名。
翠玉草不是灵草,却胜过天下所有灵草。
它只有一个功效,就是聚集天地灵气。如果在你修炼的地方,有这么一株翠玉草的话,修炼的效果与
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