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周书 下章
卷十六
 赵贵 独孤信 侯莫陈崇

 赵贵字符贵,天水南安人也。曾祖达,魏库部尚书、临晋 子。祖仁,以良家子镇武川,因家焉。

 贵少颖悟,有节概。魏孝昌中,天下兵起,贵率乡里避难 南迁。属葛荣陷中山,遂被拘。荣败,尔朱荣以贵为别将, 从讨元颢有功,赐爵燕乐县子,授伏波将军、武贲中郎将。从 贺拔岳平关中,赐爵魏平县伯,邑五百户。累迁镇北将军、光 禄大夫、都督。

 及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将吏奔散,莫有守者。贵谓其曰: “吾闻仁义岂有常哉,行之则为君子,违之则为小人。朱伯厚、 王叔治感意气微恩,尚能蹈履名节;况吾等荷贺拔公国士之遇, 宁可自同众人乎?”涕泣歔欷。于是从之者五十人。乃诣悦诈 降,悦信之。因请收葬岳,言辞慷慨,悦壮而许之。贵乃收岳 尸还,与寇洛等纠合其众,奔平凉,共图拒悦。贵首议太祖, 语在太祖纪。太祖至,以贵为大都督,领府司马。悦平,以本 将军、持节,行秦州事、当州大都督。为政清静,民吏怀之。

 齐神武举兵向洛,使其都督韩轨,进据蒲阪。太祖以贵为 行台,与梁御等讨之。未济河而魏孝武已西入关。拜车骑大将 军、仪同三司、兼右卫将军。时曹泥据灵州拒守,以贵为大都 督,与李弼等率众讨之。进爵为侯、增邑五百户。又以预立魏 文帝勋,进爵为公,增邑通前一千五百户。寻授岐州刺史。时 以军国多务,藉贵力用,遂不之部。仍领大丞相府左长史,加 散骑常侍。梁仚定称河右,以贵为陇西行台,率众讨破之。 从太祖复弘农,战沙苑,拜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进爵中山郡公,除雍州刺史。从战河桥,贵与怡峰为左军,战 不利,先还。又从援玉壁,齐神武遁去。高仲密以北豫州降, 太祖率师之,与东魏人战于邙山。贵为左军,失律,诸军因 此并溃。坐免官,以骠骑、大都督领本军。寻复官爵,拜御史 中尉,加大将军。东魏将高岳、慕容绍宗等围王思政于颍川, 贵率军援之,东南诸州兵亦受贵节度。东魏人遏洧水灌城,军 不得至,思政遂没。贵乃班师。寻拜柱国〔大〕将军,赐姓乙 弗氏。茹茹寇广武,贵击破之,斩首数千级,收其辎重,振旅 而还。六官建,以贵为太保、大宗伯,改封南郡公。孝闵帝 践阼,迁太傅、大冢宰,进封楚国公,邑万户。

 初,贵与独孤信等皆与太祖等夷,及孝闵帝即位,晋公护 摄政,贵自以元勋佐命,每怀怏怏,有不平之,乃与信谋杀 护。及期,贵发,信止之。寻为开府宇文盛所告,被诛。

 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魏氏之初,有三十六部, 其先伏留屯者,为部落大人,与魏俱起。祖俟尼,和平中,以 良家子自云中镇武川,因家焉。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 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

 信美容仪,善骑。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 是知名。以北边丧,避地中山,为葛荣所获。信既少年,好 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

 及尔朱氏破葛荣,以信为别将。从征韩娄,信疋马挑战, 擒贼渔王袁肆周,以功拜员外散骑侍郎。寻转骁骑将军,因 镇滏口。元颢入洛,荣以信为前驱,与颢战于河北,破之。 拜安南将军,赐爵爰德县侯。

 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寻迁荆州防城 大都督,带南乡守。频典二部,皆有声绩。贺拔胜出镇荆州, 乃表信为大都督。从胜攻梁下溠戍,破之,迁武卫将军。及胜 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太祖已统 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因令信入洛请事, 至雍州,大使元毗又遣信还荆州。寻征信入朝,魏孝武雅相委 任。

 及孝武西迁,事起仓卒,信单骑及之于瀍涧。孝武叹曰: “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子,远来从我。世识贞良,岂虚言 哉 。”即赐信御马一疋,进爵浮郡公,邑一千户。

 时荆州虽陷东魏,民心犹恋本朝。乃以信为卫大将军、都 督三荆州诸军事,兼尚书右仆、东南道行台、大都督、荆州 刺史以招怀之。信至武陶,东魏遣其弘农郡守田八能,率蛮左 之众,拒信于淅;又遣其都督张齐民,以步骑三千出信之后。 信谓其众曰 :“今我士卒不千人,而首尾受敌。若却击齐民, 则敌人谓为退走,必来要截。未若先破八能 。”遂奋击,八能 败而齐民亦溃。信乘胜袭荆州。东魏刺史辛纂勒兵出战。士庶 既怀信遗惠,信临阵喻之,莫不解体。因而纵兵击之,纂大败, 奔城趋门,未及阖,信都督杨忠等前驱斩纂。语在忠传。于是 三荆遂定。就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东魏又遣其将高敖曹、侯景等率众奄至。信以众寡不敌, 遂率麾下奔梁。居三载,梁武帝方始许信还北。信父母既在山 东,梁武帝问信所往,信答以事君无二。梁武帝深义之,礼送 甚厚。 大统三年秋,至长安。自以亏损国威,上书谢罪。魏文帝 付尚书议之 ,七兵尚书 、陈郡王(王言)〔玄〕等议 ,以为 “边将董戎,龚行天罚,丧师败绩,国刑无舍。荆州刺史独孤 如愿,任当推毂,远袭襄、宛,斩贼帅辛纂,传首京师,论功 语效,寔合嘉赏。但庸绩不终,旋致沦没,责成之义,朝寄有 违。然孤军数千,后援未接,贼众我寡,难以自固。既经恩降, 理绝刑书。昔秦宥孟明,汉舍广利,卒能改过立功,垂芳竹帛。 以今方古,抑有成规。臣等参议,请赦罪,复其旧职 ”魏文 帝诏曰 :“如愿荆、襄之役,寔展功效。既属强寇,力屈道穷, 归贼不可,还朝路绝,适事求宜,未足称过。违难如吴,诚贯 夷险,义全终始,良可嘉叹。复情存谦退,款心谢责。宁容议 及恩降,止云免咎,斯则事失权宜,理乖通变。可转骠骑大将 军,加侍中、开府,其使持节、仪同三司、浮郡公悉如故。” 寻拜领军。仍从太祖复弘农,破沙苑。改封河内郡公,增 邑二千户。时俘虏中有信亲属,始得父凶问,乃发丧行服。寻 起为大都督,率众与冯翊王元季海入洛。颍、豫、襄、广、 陈留之地,并相继款附。四年,东魏将侯景等率众围洛。信 据金墉城,随方拒守,旬有余。及太祖至瀍东,景等退走。 信与李远为右军,战不利,东魏遂有洛。六年,侯景寇荆州, 太祖令信与李弼出武关。景退,以信为大使,慰抚三荆。

 寻除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守宰闇弱,政令 乖方,民有冤讼,历年不能断决。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 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民愿附者数万家。 太祖以其信着遐迩,故赐名为信。七年,岷州刺史、赤水蕃王 梁仚定举兵反,诏信讨之。仚定寻为其部下所杀。而仚定子弟, 仍收其余众。信乃勒兵向万年,顿三口。贼并力拒守,信因 诡道趋稠松岭。贼不虞信兵之至,望风奔溃。乘胜逐北,径至 城下,贼并出降。加授太子太保。邙山之战,大军不利。信与 于谨收散卒自后击之,齐神武追骑惊扰,诸军因此得全。十二 年,凉州刺史宇文仲和据州不受代,太祖令信率开府怡峰讨之。 仲和婴城固守,信夜令诸将以冲梯攻其东北,信亲帅壮士袭其 西南,值明克之。擒仲和,虏其民六千户,送于长安。拜大司 马。十三年,大军东讨。时以茹茹为寇,令信移镇河。十四 年,进位柱国大将军。录克下溠、守洛、破岷州、平凉州等 功,增封,听回授诸子。于是第二子善封魏宁县公,第三子穆 文侯县侯,第四子藏义宁县侯,邑各一千户;第五子顺项城县 伯,第六子陀建忠县伯,邑各五百户。信在陇右岁久,启求还 朝,太祖不许。或有自东魏来者,又告其母凶问,信发丧行服。 属魏太子与(世)〔太〕祖巡北边,因至河吊信。信陈哀苦, 请终礼制,又不许。于是追赠信父库者司空公,追封信母费连 氏常山郡君。十六年,大军东讨,信率陇右数万人从军,至崤 阪而还。迁尚书令。六官建,拜大司马。孝闵帝践阼,迁太保、 大宗伯,进封卫国公,邑万户。

 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居无几,晋公护又杀之,以 其名望素重,不显其罪,令自尽于家。时年五十五。

 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 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既为百姓所怀,声振邻国。东魏将 侯景之南奔梁也,魏收为檄梁文,矫称信据陇右不从宇文氏, 仍云无关西之忧,以威梁人也。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暮, 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 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子罗,先在东魏,乃以次子善为嗣。及齐平,罗至。善卒, 又以罗为嗣。罗字罗仁。大象元年,除楚安郡守,授仪同大将 军。

 善(子)〔字〕伏陀,幼聪慧 ,善骑,以父勋,封魏宁 县公。魏废帝元年,又以父勋,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加侍中,进爵长安郡公。孝闵帝践阼,除河州刺史。以父负舋, 久废于家。保定三年,乃授龙州刺史。天和六年,袭爵河内郡 公,邑二千户。从高祖东讨,以功授上开府。寻除兖州刺史, 政存简惠,百姓安之。卒于位,年三十八。赠使持节、柱国、 定赵恒沧瀛五州诸军事、定州刺史。

 信长女,周明敬后;第四女,元贞皇后;第七女,隋文献 后。周隋及皇家,三代皆为外戚,自古以来,未之有也。

 隋文帝践极,乃下诏曰 :“褒德累行,往代通规;追远慎 终,前王盛典。故使持节、柱国、河内郡开国公信,风宇高旷, 独秀生人,睿哲居宗,清猷映世。宏谟长策,道着于弼谐;纬 义经仁,事深于拯济。方当宣风廊庙,亮采台阶,而世属艰危, 功高弗赏。眷言令范,事切于心。今景运初开,椒闱肃建。载 怀涂山之义,无忘褒纪之典。可赠太师、上柱国、冀定相沧瀛 赵恒洺贝十州诸军事、冀州刺史,〔封〕赵国公 ,邑一万户。 谥曰景 。”追赠信父库者使持节、太尉、上柱国、定恒沧瀛平 燕六州诸军事、定州刺史,封赵国公,邑一万户。谥曰恭。信 母费连氏,赠太尉恭公夫人。

 侯莫陈崇字尚乐,代郡武川人。其先,魏之别部,居库斛 真水。五世祖曰太骨都侯。其后,世为渠帅。祖允,以良家子 镇武川,因家焉。父兴,殿中将军、羽林监。

 崇少骁勇,善驰,谨悫少言。年十五,随贺拔岳与尔朱 荣征葛荣。又从元天穆讨邢杲,平之。以功除建威将军。别从 岳破元颢于洛。迁直寝。

 后从岳入关,破赤水蜀。时万俟丑奴围岐州,遣其将李。 尉迟菩萨将兵向武功。崇从岳力战破之,乘胜逐北,解岐州围。 又赴百里细川,破贼帅侯伏侯元进栅。丑奴率其余众奔高平, 崇与轻骑逐北,至泾州长坑及之。贼未成列,崇单骑入贼中, 于马上生擒丑奴。于是大呼,众悉披靡,莫敢当之。后骑益集, 贼徒因悉逃散,遂大破之。岳以丑奴所乘马及宝剑金带赏崇。 除安北将军、太中大夫、都督,封临泾县侯,邑八百户。

 及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崇与诸将同谋太祖。太祖至军, 原州刺史史归犹为悦守。太祖遣崇袭归。崇潜军夜往,轻将七 骑,直到城下,余众皆伏于近路。归见骑少,遂不设备。崇即 入据城门。时李远兄弟在城内,先知崇来,于是中外鼓噪,伏 兵悉起,遂擒归,斩之以崇行原州事。仍从平悦,转征西将军。 又遣崇慰抚秦州,别封广武县伯,邑七百户。

 大统元年,除泾州刺史,加散骑常侍、大都督,进爵为公, 累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改 封彭城郡公,邑三千户。三年,从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 增邑二千户。四年,从战河桥,崇功居多。七年,稽胡反,崇 率众讨平之。寻除雍州刺史,兼太子詹事。十五年,进位柱国 大将军,转少傅。魏恭帝元年,出为宁州刺史,迁尚书令。六 官建,拜大司空。孝闵帝践阼,进封梁国公,邑万户,加太保。 历大宗伯、大司徒。

 保定三年,崇从高祖幸原州,高祖夜还京师,窃怪其故。 崇谓所亲人常升曰 :“吾昔闻卜筮者言,晋公今年不利。车驾 今忽夜还,不过是晋公死耳 。”于是众皆传之。或有发其事者。 高祖召诸公卿于大德殿,责崇。崇惶恐谢罪。其夜,护遣使将 兵就崇宅,令自杀。礼葬如常仪。谥曰躁。护诛后,改谥曰 庄闵。

 子芮嗣。拜大将军,进位柱国。从高祖东伐,率众守太行 道。并州平,授上柱国。仍从平邺,拜大司马。

 崇弟琼,字世乐。年八岁丧父,养母至孝,善事诸兄,内 外莫不敬之。以军功封灵丘县男,邑三百户。从魏孝武入关, 为太祖直都督。大统二年,迁尚药典御。三年,拜太子右卫 率,进爵为侯。从独孤信征梁仚定。累迁北秦州刺史。十四年, 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孝闵帝践阼,进爵武安县公,增邑 并前二千户。出为郢州刺史。武成二年,迁金州总管、六州诸 军事、金州刺史。保定元年,拜大将军。天和四年,转荆州总 管、十四州八防诸军事、荆州刺史。寻进位柱国,进爵同昌郡 公。建德二年,拜大宗伯,出为秦州总管。四年,从高祖东伐, 为后二军总管。寻改封武威郡公。大象二年,加上柱国。

 琼弟凯,字敬乐。刚正,颇好经史。随兄崇,以军功赐 爵下蔡县男。大统元年,为东宫侍书。从太祖擒窦泰,破沙苑 阵,以功拜宁远将军。累迁羽林监、东宫洗马、太子庶子,进 授都督。十四年,兄崇以平原州功,赐爵灵武县侯,诏听转授 凯。累迁东宫武卫率、尚书右丞,转左丞,进位车骑大将军、 仪同三司。六官建,授司门下大夫。孝闵帝践阼,拜工部中大 夫,进位开府仪同三司,转司宪中大夫,进爵为公,复除工部 中大夫。世宗初,出为宜州刺史。武成二年,入为礼部中大夫。 保定中,复为陵州刺史,转丹州刺史。所在颇有政绩。天和中, 入为司会中大夫。建德二年,为聘齐使主。

 史臣曰:萧何文吏自爱,惧秦法诛戮,乃推奉汉高;李通 家传谶术,知刘氏当兴,遂翊戴光武。终而白水复禹,中纂 尧。方策以为美谈,功臣仰其徽烈。赵贵志怀忠义,首倡大谋, 爰启圣明,克复雠。关中全百二之险,周室定三分之业,彼 此一时,足为连类。独孤信威申南服,化洽西州。信着遐方, 光照邻国。侯莫陈崇以勇悍之气,当战争之利,轻骑启高平之 扉,疋马得长坑之捷。并以宏材远略,附凤攀龙,绩着元勋, 位居上衮。而识惭明悊,咸以凶终,惜哉!信虽不免其身,庆 延于后。三代外戚,何其盛欤。

 初,魏孝庄帝以尔朱荣有翊戴之功,拜荣柱国大将军,位 在丞相上。荣败后,此官遂废。大统三年,魏文帝复以太祖建 中兴之业 ,始命为之 。其后功参佐命,望实俱重者,亦居此 职。自大统十六年以前,任者凡有八人。太祖位总百揆,督中 外军。魏广陵王欣,元氏懿戚,从容闱而已。此外六人,各 督二大将军,分掌旅,当爪牙御侮之寄。当时荣盛,莫与为 比。故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云。今并十二大将军录之 于左。 使持节、太尉、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尚书左仆、陇右 行台、少师、陇西郡开国公李虎,使持节、太傅、柱国大将军、 大宗伯、大司徒、广陵王元欣,使持节、太保、柱国大将军、 大都督、大宗伯、赵郡开国公李弼,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 都督、大司马、河内郡开国公独孤信,使持节、柱国大将军、 大都督、大司寇、南郡开国公赵贵,使持节、柱国大将军、 大都督、大司空、常山郡开国公于谨,使持节、柱国大将军、 大都督、少傅、彭城郡开国公侯莫陈崇。

 右与太祖为八柱国。

 右十二大将军,又各统开府二人。每一开府领一军兵,是 为二十四军。

 自大统十六年以前,十二大将军外,念贤及王思政亦作大 将军。然贤作牧陇右,思政出镇河南,并不在领兵之限。此后 功臣,位至柱国及大将军者众矣,咸是散秩,无所统御。六柱 国、十二大将军之后,有以位次嗣掌其事者,而德望素在诸公 之下,不得预于此列。

 译文

   赵贵字元贵,天水南安人。

 曾祖赵达,曾任魏朝库部尚书,封临晋子。

 祖父赵仁,以家世清白而镇守武川,就把家安在这里。

 赵贵从小就聪慧过人,有志节气概。

 魏孝昌年间,天下战,赵贵带领乡人南迁避难。

 正值葛荣攻陷中山,于是被拘

 葛荣失败后,尔朱荣任命赵贵为别将,随从征讨元颢有功,赐爵燕乐县子,授官伏波将军、武贲中郎将。

 又跟随贺拔岳平定关中,赐爵魏平县伯,食邑五百户。

 多次升迁,官至镇北将军、光禄大夫、都督。

 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以后,将领官吏各自逃散,没有人忠于职守。

 赵贵对他的亲信们说:“我听说仁义之道难以持之以恒,实行它就是君子,违背它就是小人。

 朱伯厚、王叔治感激意气恩惠,还能保持名望节,何况我们承蒙贺拔公待以国士之礼,难道能混同于其他人吗?”说到这里,赵贵痛哭涕。

 于是有五十人随从赵贵,到侯莫陈悦处假装归降,侯莫陈悦信以为真。

 赵贵乘机请求为贺拔岳收葬,言词慷慨。

 侯莫陈悦认为他很有勇气,答应了他的请求。

 赵贵于是收殓贺拔岳尸体而归,与寇洛等人纠集部众,逃往平凉,共同商议抗拒侯莫陈悦。

 赵贵首先提议接太祖,事见《太祖纪》。

 太祖来到以后,任命赵贵为大都督,兼府司马。

 侯莫陈悦被平定以后,赵贵以原来的军职和持节,代理秦州政务,任秦州大都督。

 赵贵治事清平恬静,百姓和下属官吏都很怀念他。

 齐神武发兵进攻洛,派都督韩轨进占蒲坂。

 太祖任命赵贵为行台,与梁御等人率军征讨。

 还没有渡过黄河,而魏孝武帝已经西入函谷关。

 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兼右卫将军。

 当时曹泥据守灵州抵抗,任命赵贵为大都督,与李弼等人率军征讨。

 晋封侯爵,食邑增加五百户。

 又因参与奉立魏文帝的功劳,晋封公爵,食邑增至千一五百户。

 又授岐州刺史,仍兼大丞相府左长史,加散骑常侍衔。

 梁人山定在黄河以西叛,任命赵贵为陇西行台,率军将其击败。

 又跟随太祖收复弘农,战于沙苑,被任命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封中山郡公,授雍州刺史。

 参与河桥之战,赵贵与怡峰为左军,作战失利,率先退回。

 又参与支援玉壁,齐神武逃走。

 高仲密举北豫州归降,太祖率军接,在邙山与东魏军队作战。

 赵贵为左军,作战失利,导致全军溃败。

 因罪被罢免官职,以骠骑、大都督衔统率本部兵马。

 不久恢复官爵,任御史中尉,加大将军衔。

 东魏将领高岳、慕荣绍宗等把王思政包围在颍川,赵贵率军支援,东南各州兵马也归赵贵调度。

 东魏人壅断洧水灌城,援军无法靠近,王思政全军覆没。

 赵贵撤军返回。

 不久任柱国大将军,赐姓乙弗。

 侵犯广武,赵贵将其击败,斩得首级数千,缴获其军用物资,整顿军队凯旋。

 六官建立后,任命赵贵为太保、大宗伯,改封南郡公。

 孝闵帝登基后,升太傅、大冢宰,晋封楚国公,食邑一万户。

 当初,赵贵与独孤信等人都与太祖平辈,等到孝闵帝登基,晋公宇文护代君主处理国政,赵贵自以为是元勋重臣,心中常不服气,神色不平,就与独孤信商议谋杀宇文护。

 到了约定的期,赵贵想要起事,被独孤信阻止。

 随即被开府宇文盛告发,被处死。

 独孤信是云中人,原名如愿。

 魏氏开始崛起时,有三十六个部落,他的祖先伏留屯是部落首领,与魏氏一块兴起。

 祖父俟尼,在和平年间以家世清白从云中镇守武川,就把家安在那里。

 父亲库者,任领民酋长,从小就雄武豪迈,有节义行,北方各州人都很敬佩他。

 独孤信容貌漂亮,仪表翩翩,善于骑马箭。

 正光末年,与贺拔度等一块杀掉卫可孤,从此出名。

 后来由于北部边境发生战,避居中山,被葛荣捉住。

 独孤信年纪轻轻,喜欢修饰打扮,他的标志官阶的服饰与别人不一样,军中称他为“独孤郎”

 尔朱氏击败葛荣后,任命独孤信为别将。

 跟随征伐韩娄,独孤信匹马挑战,活捉贼部渔王袁肆周,以战功授员外散骑侍郎。

 不久转任骁骑将军,镇守滏口。

 元颢进据洛,尔朱荣派独孤信为前锋,与元颢部下战于黄河北岸,将其击败。

 授安南将军,赐爵爰德县侯。

 建明初年,出任荆州新野镇将,兼任新野郡守。

 不久,升任荆州防城大都督,兼任南乡守。

 接连治理两个地方,都有名声政绩。

 贺拔胜出镇荆州,举荐独孤信任大都督。

 跟随贺拔胜攻克梁国下氵差戍,升武卫将军。

 贺拔胜之弟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以后,贺拔胜命令独孤信入函谷关,招抚贺拔岳的残余部众。

 当时太祖已经统率贺拔岳的军队,独孤信与太祖是同乡,从小就很要好,此时见面都很高兴。

 太祖就命令独孤信到洛办事,走到雍州时,大使元毗又派独孤信返回荆州。

 不久,征调独孤信入朝,魏孝武帝予以重任。

 孝武帝西迁时,事情极为突然,独孤信一个人骑着马,在沥水、涧水之间赶上他。

 孝武帝感叹地说:“武卫将军能够辞别父母,抛弃小,从那么远的地方赶来跟我。

 世道动,方识忠良,这难道是空话吗?”立即赏赐独孤信御马一匹,晋爵浮郡公,食邑一千户。

 当时,荆州虽被东魏占领,百姓之心还是眷怀本朝。

 于是任命独孤信为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州诸军事,兼任尚书右仆、东南道行台、大都督、荆州刺史,用来招抚荆州百姓。

 独孤信到武陶,东魏派弘农郡守田八能率领蛮人东部之众,在淅抗拒独孤信;又派都督张齐民率步兵骑兵三千人,绕到独孤信后路。

 独孤信对部众说:“现在我们兵力不足千人,而且前后都有敌人。

 如果回过头来攻击张齐民,敌人以为我军要逃跑,必然前来截击,不如先打败田八能。”于是奋起攻击,打败了田八能,张齐民也跟着溃败。

 独孤信乘胜袭击荆州。

 东魏刺史辛纂率兵出来战。

 荆州士人平民感念独孤信的恩泽,独孤信又临阵讲明利害,荆州守军分崩离析。

 独孤信乘机发兵进攻,辛纂大败,奔回城门,还没有来得及关上城门,已被独孤信部下的都督杨忠等人赶上杀死。

 事迹见《杨忠传》。

 三荆于是平定。

 就地任命他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东魏又派高敖曹、侯景等将领率军突然而至。

 独孤信认为敌众我少,率领部下逃到梁国。

 在那里住了三年,梁武帝才准许他回到北方。

 独孤信的父母住在太行山以东,梁武帝问他往哪里去,他回答说:“侍奉君主,决无二心。”梁武帝认为他很讲信义,送给他很多礼物。

 大统三年(537)秋天,独孤信到达长安。

 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有损国家的威望,就上书请求治罪。

 魏文帝尚书讨论。

 七兵尚书、陈郡王元玄等商议,认为“边将督军,恭行上天之赏罚;军队被歼而至大败,国法不会放过。

 荆州刺史独孤如愿,身当重任,远袭襄、宛,斩杀敌军主帅辛纂,传示其首级于京师,论功应当赏赐。

 可惜他功绩未能善始善终,迅即沦落于他国,违背了朝廷的期望。

 然而他孤军数千,并无后援,贼众我寡,实难自保。

 皇恩已降,不应再绳之以法。

 从前秦国宽恕孟明,汉朝赦免广利,他们后来都能改过立功,名垂青史。

 拿今天来比拟古人,也有成规可循。

 臣等商议,请陛下赦免独孤信的罪过,恢复他原来的职务。”魏文帝下诏说:“独孤信荆、襄之战,实有大功。

 既遇强敌,力尽道阻,不肯降贼,还朝无路,权宜之计,不足为错。

 避难江南,履顺入险,情义始终,实可赞叹。

 况且谦虚退让,诚心谢罪,如果只商议降恩免罪,则不合随势而宜、变通事理之道。

 可转任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衔,其使持节、仪同三司、浮郡公之官爵照旧。”不久任领军。

 随从太祖收复弘农,攻克沙苑。

 改封河内郡公,食邑增加二千户。

 当时俘虏中有独孤信的亲属,才知道父亲已经去世,于是公告于众,为之服丧守孝。

 随即被起用为大都督,率军与冯翊王元季海进入洛

 颍、豫、襄、广、陈留等地相继诚心归附。

 四年,东魏将领侯景等人率军围攻洛

 独孤信据守金墉城,随着敌军的进攻方向予以抵御,坚持了十几天,等到太祖抵达氵廛水东岸,侯景等人才撤军。

 独孤信与李远为右军,作战失利,东魏攻占洛

 六年,侯景侵犯荆州,太祖命令独孤信与李弼从武关出兵。

 侯景撤军后,任命独孤信为大使,抚慰三荆。

 不久,任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

 起初,地方官员昏庸懦弱,政令悖谬,百姓有冤上诉,多年不能裁定。

 独孤信到秦州后,公事再无积

 他以礼义教化百姓,劝他们耕田养蚕,过了几年,公私两家都富足起来,流离的百姓有数万家自愿归附。

 由于他诚信之名远近皆知,所以太祖赐名为“信”

 七年,岷州刺史、赤水蕃王梁人山定起兵反叛,诏令独孤信前去征讨。

 不久,梁人山定被其部下杀死,梁人山定的子弟又收编其残余部众。

 独孤信就率兵奔向万年,驻兵三口。

 贼众全力拒守,独孤信乘机从一条隐秘的小道进军稠松岭。

 贼众没有料到独孤信军队从这里打来,一看势头不对,便溃逃而去。

 独孤信乘胜追击,直达城下,贼众出城投降。

 加授太子太保。

 邙山之战时,大军失利。

 独孤信和于谨收集散兵从后面袭击,惊扰了齐神武追击的骑兵,各路兵马因此得以保全。

 十二年,凉州刺史宇文仲和占据州城不愿去职,太祖命令独孤信率领开府怡峰前去征讨。

 宇文仲和环城固守。

 夜里,独孤信命令诸将用冲梯进攻东北角,他亲自率领壮士袭击西南角,天明时将城攻克,活捉宇文仲和,俘虏百姓六千户,全都解送到长安。

 授为大司马。

 十三年,大军东征。

 当时因与为敌,令独孤信移守河

 十四年,升柱国大将军,总括攻克下氵差、保卫洛、占领岷州、平定凉州等战功,增加封爵,听任他转授儿子们。

 于是,次子独孤善封魏宁县公,三子独孤穆封文侯县侯,四子独孤藏封义宁县侯,各食邑一千户;五子独孤顺封项城县伯,六子独孤陀封建忠县伯,食邑各五百户。

 独孤信在陇山以西多年,请求回朝,太祖不答应。

 有人从东魏来,又告诉他母亲去世的消息,独孤信公告于众,服丧守孝。

 当时魏太子与太祖巡视北部边境,顺便到河慰问独孤信。

 独孤信陈述哀苦之情,请求为母亲服三年之丧,又不被允许。

 追赠独孤信之父库者为司空公,追封独孤信之母费连氏为常山郡君。

 十六年,大军东征,独孤信率领陇山以西数万人随军,到崤坂而回。

 升尚书令。

 六官建立后,任大司马。

 孝闵帝登基,升太保、大宗伯,晋封卫国公,食邑一万户。

 赵贵被处死后,独孤信以同谋罪被免职。

 家居不久,晋公宇文护又想杀掉他。

 由于独孤信一向很有名望,不打算公开他的罪过,就迫他在家自尽。

 当时独孤信五十五岁。

 独孤信风度宏深高雅,有奇谋大略。

 太祖开辟霸业时,只据有关中之地。

 由于陇山以西地势优越便利,所以委任独孤信镇守,受到百姓怀念,声威远震邻国。

 东魏将领侯景投奔梁国时,魏收写了一篇声讨梁国的檄文,假称独孤信据陇右而不听从宇文氏,声言东魏并无关西之忧,想以此来威胁梁国。

 独孤信在秦州时曾因打猎而天晚,骑马入城,帽子歪了一点。

 第二天,官吏、百姓有戴帽的,都学着独孤信的样子歪戴着。

 他就是这样被邻境和士人百姓所看重。

 长子独孤罗,原来住在东魏,就以次子独孤善为继承人。

 平定齐国以后,独孤罗来到。

 独孤善去世,又以独孤罗为继承人。

 独孤罗字罗仁。

 大象元年(579),任楚安郡守,授职仪同大将军。

 独孤善字伏陀,小时聪明慧颖,善于骑马箭,以父亲的功绩,封为魏宁县公。

 魏废帝元年(552),又以父亲功勋,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衔,晋爵长安郡公。

 孝闵帝登基后,授河州刺史。

 由于父亲有罪,被免职后久居在家。

 保定三年(563),才被任命为龙州刺史。

 天和六年(571),承袭河内郡公,食邑三千户。

 随从高祖东征,以战功授上开府。

 不久,任兖州刺史,为政简切仁惠,百姓得以安宁。

 在职位上去世,时年三十八岁。

 追赠使持节、柱国、定赵恒沧瀛五州诸军事、定州刺史等衔。

 独孤信长女为周朝明敬皇后,第四女为元贞皇后,第七女为隋朝文献皇后。

 从周朝、隋朝到大唐,独孤氏三代都是帝王的母族、族,自古以来没有过这样的先例。

 隋文帝登基后,下诏追赠独孤信为太师、上柱国以及冀、定、相、沧、瀛、赵、恒、氵名、贝十州诸军事、冀州刺史,追封赵国公,食邑一万户,谥号为“景”

 又追赠独孤信之父库者为使持节、太尉、上柱国以及定、恒、沧、瀛、平、燕六州诸军事、定州刺史,追封赵国公,食邑一万户,谥号为“恭”

 追赠独孤信之母费连氏为太尉恭公夫人。

 侯莫陈崇字尚乐,代郡武川人。

 他的先辈属于魏国的别支,住在库斛真水。

 五世祖叫太骨都侯。

 从五世祖以后,世代都担任部落首领。

 祖父侯莫陈允,以良家子弟镇守武川,就把家安在那里。

 父亲侯莫陈兴,任殿中将军、羽林监。

 侯莫陈崇少年时就勇猛果敢,善于骑马箭,谨慎诚朴,不多说话。

 十五岁时,随贺拔岳、尔朱荣征讨葛荣。

 又随元天穆平定邢杲。

 以战功授建威将军。

 另外又随贺拔岳在洛击败元颢。

 官升直寝。

 后来随贺拔岳入函谷关,打败赤水蜀。

 当时万俟丑奴围攻岐州,派将领尉迟菩萨率兵向武功推进。

 侯莫陈崇随从贺拔岳奋力作战,打败敌人,又乘胜追击,解了岐州之围。

 又进军百里细川,攻破贼帅侯伏侯元进的营地。

 万俟丑奴率领残军逃奔高平,侯莫陈崇与轻装骑兵追击,到泾州长坑赶上敌人。

 贼军尚未布成阵势,侯莫陈崇匹马冲入贼中,将万俟丑奴从马上活捉过来,乘机大呼,贼众惊慌溃散,没有人敢于抵挡。

 后续骑兵纷纷赶到,贼众全部逃散,大获全胜。

 贺拔岳把万俟丑奴所乘的马匹和他的宝剑、金带赏给侯莫陈崇。

 任安北将军、太中大夫、都督,封临泾县侯,食邑八百户。

 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后,侯莫陈崇与诸将商议接太祖。

 太祖来到军营后,原州刺史史归还在为侯莫陈悦守城。

 太祖派侯莫陈崇袭击史归。

 侯莫陈崇在夜里悄悄出兵,他乘着轻便小车,率领七名骑兵,直抵城下,其余的兵马都埋伏在附近路边。

 史归见他的人数很少,就不再防备,侯莫陈崇立即闯入,占据了城门。

 当时城内的李远兄弟预先知道侯莫陈崇要来,于是城内城外一片呐喊,伏兵冲出,活捉了史归,把他杀掉。

 以侯莫陈崇代理原州政事。

 又随从平定侯莫陈悦,转为征西将军。

 派侯莫陈崇安抚秦州,另封广武县伯,食邑七百户。

 大统元年(535),任泾州刺史,加散骑常侍、大都督衔,晋封公爵,后升至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改封彭城郡公,食邑三千户。

 三年,参与活捉窦泰、收复弘农、攻克沙苑诸役,食邑增加二千户。

 四年,参与河桥之战,多有战功。

 七年,稽胡反叛,侯莫陈崇率军将其平。

 不久,被任命为雍州刺史,兼太子詹事。

 十五年,升为柱国大将军,转官少傅。

 魏恭帝元年(554),出任宁州刺史,升尚书令。

 六官建立后,被任命为大司空。

 孝闵帝登基,晋封梁国公,食邑万户,加太保衔。

 历任大宗伯、大司徒。

 保定三年(563),侯莫陈崇跟随高祖巡视原州,高祖夜里返回京师,人们私下感到奇怪。

 侯莫陈崇对他的亲信常升说:“从前我听占卜者说,晋公今年不吉利。

 君王今天忽然连夜赶回京师,不外乎是晋公死了。”于是众人把这话传开。

 有人告发了这件事。

 高祖在大德殿召集公卿,责备侯莫陈崇。

 侯莫陈崇心中恐惧,请求治罪。

 当夜,宇文护派人率兵包围了侯莫陈崇的住宅,他自杀。

 依照常规礼仪为他举行葬礼。

 谥号为“躁”

 宇文护伏诛后,改谥“庄闵”

 其子侯莫陈芮继承了他的爵封,任大将军,升柱国。

 随从高祖东征,率军扼守太行山通道。

 平定并州后,授职上柱国。

 又参与平定邺城,任大司马。

 侯莫陈崇之弟侯莫陈琼,字世乐。

 八岁时失去父亲,奉养母亲,极为孝顺,又善于侍奉兄长们,家庭内外的人都很尊敬他。

 以军功封灵丘县男,食邑三百户。

 随从魏孝武入函谷关,任太祖的直都督。

 大统二年(536),升尚药典御。

 三年,任太子右卫率,晋封侯爵。

 跟从独孤信征伐梁人山定。

 官至北秦州刺史。

 十四年,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孝闵帝登基后,晋爵武安县公,食邑增至二千户,出任郢州刺史。

 武成二年(560),升金州总管、六州诸军事、金州刺史。

 保定元年(561),任大将军。

 天和四年(569),转任荆州总管、十四州八防诸军事、荆州刺史。

 不久,升柱国,晋封同昌郡公。

 建德二年(573),任大宗伯,出任秦州总管。

 四年,随从高祖东征,任后二军总管。

 不久,改封武威郡公。

 大象二年(580),加上柱国衔。

 侯莫陈琼之弟侯莫陈凯,字敬乐。

 性格刚强正直,喜欢读经史之书。

 跟随兄长侯莫陈崇,以军功封下蔡县男。

 大统元年(535),任东宫侍书。

 随从太祖活捉窦泰,攻破沙苑,以战功授宁远将军。

 历任羽林监、东宫洗马、太子庶子,升都督。

 十四年,兄长侯莫陈崇以平定原州的战功,赐爵灵武县侯,诏令听任转授侯莫陈凯。

 又历任东宫武卫率、尚书右丞,转任左丞,升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建立六官后,授司门下大夫。

 孝闵帝登基,授工部中大夫,升开府仪同三司,转任司宪中大夫,晋封公爵,又任工部中大夫。

 世宗初年,出任宜州刺史。

 武成二年(560),入朝为礼部中大夫。

 保定年间,出任陵州刺史,转任丹州刺史。

 他在做过官的地方都留下了很高的声誉。

 天和年间,入朝任司会中大夫。

 建德二年(573),任出使齐国人员之长。

 当初,由于尔朱荣有拥戴之功,魏孝庄帝任命他为柱国大将军,官位在丞相之上。

 尔朱荣失败后,这一官职被废除。

 大统三年(537),由于太祖建立中兴之业,魏文帝又任命他担任这一官职。

 此后,凡辅佐君王、名望与实际功劳俱高者,也授予此职。

 自大统十六年(550)以前,任此职者共有八人。

 太祖总领百官,督率内外诸军。

 魏国广陵王元欣为皇室成员,只不过在宫闱之中享享清福而已。

 此外六人,每人督率二名大将军,分别掌管军,为抵御外敌的主力。

 他们当时荣耀煊赫,没有人能比得上。

 所以如今称为名门贵室的,都推举八柱国之家。

 现在连同十二大将军一块记录如下:使持节、太尉、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尚书左仆、陇右行台、少师、陇西郡开国公李虎;使持节、太傅、柱国大将军、大宗伯、大司徒、广陵王元欣;使持节、太保、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宗伯、赵郡开国公李弼;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徒、河内郡开国公独孤信;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寇、南郡开国公赵贵;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空、常山郡开国公于谨;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少傅、彭城郡开国公侯莫陈崇。

 以上与太祖为八柱国。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少保、广平王元赞;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淮安王元育;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齐王元廓;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秦七州诸军事、秦州刺史、章武郡开国公宇文导;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平原郡开国公侯莫陈顺;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雍七州诸军事、雍州刺史、高郡开国公达奚武;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平公李远;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范郡开国公豆卢宁;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化政郡开国公宇文贵;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荆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博陵郡开国公贺兰祥;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陈留郡开国公杨忠;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岐州诸军事、岐州刺史、武威郡开国公王雄。

 以上十二大将军,每人又各自统率开府二人。

 每一开府领一军兵,合计二十四军。

 自大统十六年(550)以前,除以上十二名大将军外,念贤、王思政也任大将军。

 不过,念贤为牧陇山以西,王思政出守黄河之南,都无领兵之权。

 以后的功臣们,官至柱国和大将军的有不少人,但都是虚衔,也不领兵。

 在六柱国、十二大将军之后,有人由于官职地位而继续执掌兵权,但他们的德行名望一向在诸公之下,不得参与此列。
上章 周书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