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家姓 下章

 历史来源

 源

 源于姬姓,出自秋时期周王室大夫经侯,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有关史料记载,秋时期的周王室有个卿士被封于经邑,因此史称经侯。古经邑之所在,就是今河南省的洛市一带,著名东汉科学家张衡在《东京赋》描写洛的天文气候特征时就说:“洛,昔先王之经邑也。其掩观九隩,靡地不营;土圭测景,不缩不盈,总风雨之所,然后以建王城。”秋末期一度地处魏国。不过也有学者说经邑在今河北省的大城县,这有待进一步考证。

 在经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经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

 源于姬姓,出自郑武公小儿子共叔段的封地京,属于避难改姓为氏。秋时期,姬叔段被封于京(今河南荥),简称京叔段,他的子孙中有以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京氏。姬叔段是郑武公姬滑突的次子,其母武姜厌恶长子姬寤生,多次请求郑武公立姬叔段为太子,郑武公未同意。

 在京叔段的京氏后裔子孙中,有因此事件避难改以同音字“经”为姓氏者,世代称经氏至今。

 源

 源于嬴姓,出自汉朝时期易学大师京房,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汉朝时期,有一个著名的易学、音律学者叫李京房,他崇尚易学,自称精通五行天地之律,因此“推律自定为京”,遂以“京”为姓氏,充分表明了他对易学的赤诚恋。在汉元帝刘奭执政时期(公元前48~前33年),京房以《易》干政,他把灾异与政治相联系,试图以这种方式向汉元帝刘奭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结果得罪了当朝权臣石显,被中书令石显罗织了一大堆罪名,投入监狱,后在狱中凄惨死去。

 京房的后裔子孙及族人为了避免灾祸而纷纷迁逃,遂取“京”的同音字“经”作为姓氏,改京氏为经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

 源于芈姓,出自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族父刘歙,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东汉时期,汉光武帝刘秀的族父(叔叔)之字叫经孙,在东汉王朝建立后,被汉光武帝敕封为泗水王,封地在泗(今安徽濉溪),他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之字号为姓氏者,称经孙氏,后来随着历史的演变,多省文简化为单姓经氏、孙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

 源于鄂温克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黑龙江志稿·氏族》记载:鄂温克族布喇穆氏,亦称博拉木氏、比渣穆氏、卜拉木氏,世居黑龙江汉古河(今黑龙江中下游)、布特哈(今域和大小兴安岭)、呼伦贝尔(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等地。后有鄂伦族、族引为姓氏者,语为Bulamu Hala。

 清朝中叶以后,鄂温克族、鄂伦族、族布喇穆氏多冠汉姓为经氏、卜氏、蔡氏等。

 家族名人

 经承辅

 字兰谷,明朝江都人。明朝文士,个性温文稿儒雅,品格高尚,孝行很好。少年时父丧,为孝敬母亲,一辈子不做官。隐居于平山之麓,与世隔绝,以田园自居,栽梅种竹,耕读教育孩子,并抚养弟弟长大成人,年七十无疾而终。

 经文岱

 清朝将领,清末咸丰年间带兵打仗而载入史册。

 经元善

 号莲珊。清朝时期人。家中很富裕,情善良,喜欢施舍别人。光绪八、九年的时候,直隶发生水灾。他从上海来到天津从事救济活动,募款达几百万。先后获得清朝奖励十几次。胜宣怀督班电报的时候,他加入30万两股。不久就被任命为上海电报局总办。中甲午战争以后在上海首先创办了女学堂。光绪二十六年1月,慈禧太后想废黜光绪帝,遭到各地地方巡抚的反对。经元善以候选知府的身份联合维新人士蔡元培、黄炎培等人,一共1231人签名上书总理衙门,要求清朝放弃这种打算。清朝廷于是按以“叛逆”的罪名,下令将其逮捕。他逃亡澳门,请政府于是向澳门总督涉,要求引渡。葡萄牙总督于是将他软于澳门大炮台。因为各方的反对而罢休。义和团失败后,他返回上海,存世的著作有《居易初集》。

 经亨颐

 浙江省上虞人,经元善之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金石家。创办晖中学并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参加国民革命,为国民左派元老,著有《经颐渊金石诗书画合集》。 经承辅:字兰谷,明朝江都人。明朝文士,个性温文稿儒雅,品格高尚,孝行很好。少年时父丧,为孝敬母亲,一辈子不做官。隐居于平山之麓,与世隔绝,以田园自居,栽梅种竹,耕读教育孩子,并抚养弟弟长大成人,年七十无疾而终。

 地望分布

 江省的绍兴市上虞县、金华市,安徽省的合肥市,江苏省的扬州市宝应县、江都市、句容县、徐州市、溧水县、镇江市宝埝镇,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全州县、永福县,柳州的鹿寨县、来宾市兴宾区,上海市,北京市,吉林省的四平市,四川省的成都市,吉林省的吉林市,河北省的辛集,河南省的开封市等地。
上章 百家姓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