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别论
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
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是以夜行则
出于肾,
气病肺。有所堕恐,
出于肝,
气害脾。有所惊恐,
出于肺,
气伤心。度水跌仆,
出于肾与骨,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故曰: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
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
故饮食
甚,汗出于胃。惊而夺
,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故
秋冬夏,四时
,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食气入胃,散
于肝,
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
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
于皮
。
脉合
,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饮入于胃,游溢
气,上输于脾。脾气散
,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
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
,揆度以为常也。
太阳藏独至,厥
虚气逆,是
不足
有余也,表里当俱泻,取之下俞,
明藏独至,是
气重并也,当泻
补
,取之下俞。少
藏独至,是厥气也,蹻前卒大,取之下俞,少
独至者,一
之过也。太
藏搏者,用心省真,五脉气少,胃气不平,三
也,宜治其下俞,补
泻
。一
独啸,少
厥也,
并于上,四脉争张,气归于肾,宜治其经络,泻
补
。一
至,厥
之治也,真
(疒娟之右)心,厥气留薄,发为白汗,调食和药,治在下俞。
帝曰:太阳藏何象。
岐伯曰:象三
而浮也。
帝曰:少
藏何象。
岐伯曰:象一
也,一
藏者,滑而不实也。
帝曰:
明藏何象。
岐伯曰:象大浮也,太
藏搏,言伏鼓也。二
搏至,肾沉不浮也。
译文 黄帝问道:人们的居住环境、活动、安静、勇敢、怯懦有所不同,其经脉血气也随着变化吗?
岐伯回答说:人在惊恐、忿怒、劳累、活动或安静的情况下,静脉血气都要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所以夜间远行劳累,就会扰动肾气,使肾气不能闭藏而外
,则气
出于肾脏,其偏胜之气,就会侵犯肺脏。若因坠堕而受到恐吓,就会扰动肝气,而
出于肝,其偏胜之气就会侵犯脾脏。或有所惊恐,惊则神越气
,扰动肺气,
出于肺,其偏胜之气就会侵犯心脏。渡水而跌仆,跌仆伤骨,肾主骨,水
之气通于肾,致肾气和骨气受到扰动,气
于肾和骨。在这种情况下,身体强盛的人,气血畅行,不会出现什么病变;怯弱的人,气血留滞,就会发生病变。所以说:诊察疾病,观察病人的勇怯及骨骼、肌
、皮肤的变化,便能了解病情,并以此作为诊病的方法。在饮食过
的时候,则食气蒸发而汗出于胃。惊则神气浮越,则心气受伤而汗出于心。负重而远行的时候,则骨劳气越,肾气受伤而汗出于肾。疾走而恐惧的时候,由于疾走伤筋,恐惧伤魂,则肝气受伤而汗出于肝。劳力过度的时候,由于脾主肌
四肢,则脾气受伤而汗出于脾。
、夏、秋、冬四季
的变化都有其常度,人在这些变化中所发生疾病,就是因为对身体的劳用过度所致,这是通常的道理。
五谷入胃,其所化生的一部分
微之气输散到肝脏,再由肝将此
微之气滋养于筋。五谷入胃,其所化生的
微之气,注入于心,再由心将此
气滋养于血脉。血气流行在经脉之中,到达于肺,肺又将血气输送到全身百脉中去,最后把
气输送到皮
。皮
和经脉的
气汇合,又还
归入于脉,脉中
微之气,通过不断变化,周
于四脏。这些正常的生理活动,都要取决于气血
的平衡。气血
平衡,则表现在气口的脉搏变化上,气口的脉搏,可以判断疾病的死生。水
入胃以后,游溢布散其
气,上行输送与脾,经脾对
微的布散转输,上归于肺,肺主清肃而司治节,肺气运行,通调水道,下输于膀胱。如此则水
四布,外而布散于皮
,内而灌输于五脏之经脉,并能合于四时寒暑的变易和五脏
的变化。作出适当的调节,这就是经脉的正常生理现象。
太阳经脉偏盛,则发生厥逆、
息、虚气上逆等症状,这是
不足而
有余,表里两经俱当用泻法,取足太阳经的束骨
和足少
经的太溪
。
明经脉偏盛,是太阳、少
之气重并于
明,当用泻
补
的治疗方法,当泻足
明经的陷谷
,补太
经的太白
。少
经脉偏盛,是厥气上逆,所以
蹻脉前的少
劢猝然盛大,当取足少
经的临泣
。少
经脉偏盛而独至,就是少
太过。太
经脉鼓搏有力,应当细心的审查是否真脏脉至,若五脏之脉均气少,胃气又不平和,这是足太
脾太过的缘过,应当用补
泻
的治疗方法,补足
明之陷谷
,泻足太
之太白
。二
经脉独盛,是少
厥气上逆,而
气并越于上,心、肝、脾、肺四脏受其影响,四脏之脉争张于外,病的
源在于肾,应治其表里的经络,泻足太阳经的经
昆仑、络
飞扬,补足少
的经
复溜,络
大钟。一
经脉偏盛,是厥
所主,出现真气虚弱,心中痠痛不适的症状,厥气留于经脉与正气相搏而发为白汗,应该注意饮食调养和药物的治疗,如用针刺,当取决
经下部的太冲
,以
其
。
黄帝说:太阳经的脉象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其脉象似三
之气浮盛于外,所以脉浮。
黄帝说:少
经的脉象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其脉象似一
之初生,滑而不实。
黄帝说:
明经的脉象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其脉象大而浮。太
经的脉象搏动,虽沉伏而指下仍搏击有力;少
经的脉象搏动,是沉而不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