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帝内经 下章
玉机真藏论
 黄帝问曰:脉如弦,何如而弦?

 岐伯对曰: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其不及,则令人痛引背,下则两胠胁

 帝曰:善。夏脉如钩,何如而钩?

 岐伯曰: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盛去亦盛,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夏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其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欬唾,下为气

 帝曰:善。秋脉如浮,何如而浮?

 岐伯曰: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而中央坚,两傍虚,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秋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愠愠然;其不及,则令人,呼吸少气而欬,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帝曰:善。冬脉如营,何如而营?

 岐伯曰: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气来,沉以搏,故曰营,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如弹石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冬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解(亻亦),脊脉痛而少气不言;其不及,则令人心悬如病饥,眇中清,脊中痛,少腹,小便变。

 帝曰:善。四时之序,逆从之变异也,然脾脉独何主。

 岐伯曰:脾脉者土也,孤藏以灌四傍者也。

 帝曰:然则脾善恶,可得见之乎。

 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

 帝曰:恶者何如可见。

 岐伯曰:其来如水之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喙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夫子言脾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其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四支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

 帝瞿然而起,再拜而稽首曰:善。吾得脉之大要,天下至数,五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着之玉版,藏之藏府,每旦读之,名曰玉机。五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

 黄帝曰:五藏相通,移皆有次,五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若六,传五藏而当死,是顺传所胜之次。故曰:别于者,知病从来;别于者,知死生之期。言知至其所困而死。

 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或痹不仁肿痛,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弗治,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发欬上气。弗治,肺即传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胁痛出食,当是之时,可按若刺耳。弗治,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出黄,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可浴。弗治,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弗治,肾传之心,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瘛,当此之时,可灸可药。弗治,,法当死。肾因传之心,心即复反传而行之肺,发寒热,法当三岁死,此病之次也。

 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或其传化有不以次,不以次入者,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因而喜大虚则肾气乘矣,怒则肝气乘矣,悲则肺气乘矣,恐则脾气乘矣,忧则心气乘矣,此其道也。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变,及其传化。传,乘之名也。 大骨枯槁,大陷下,中气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真藏脉见,乃予之期。大骨枯槁,大陷下,中气息不便,内痛引肩项,期一月死,真藏见,乃予之期。大骨枯槁,大陷下,中气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破(月囷),真藏见,十月之内死。大骨枯槁,大陷下,肩髓内消,动作益衰,真藏来见,期一岁死,见其真藏,乃予之期。大骨枯槁,大陷下,中气,腹内痛,心中不便,肩项身热,破(月囷),目匡陷,真藏见,目不见人,立死,其见人者,至其所不胜之时则死。

 急虚身中卒至,五藏绝闭,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譬如堕溺,不可为期。其脉绝不来,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真藏虽不见,犹死也。

 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青白不泽,折,乃死。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赤黑不泽,折,乃死。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羽中人肤,白赤不泽,折,乃死。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黑黄不泽,折,乃死。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黄青不泽,折,乃死。诸真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

 黄帝曰:见真藏曰死,何也。

 岐伯曰: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也,故五藏各以其时,自为而至于手太也。故气胜者,气衰也,故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故真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藏也,故曰死。

 帝曰:善。

 黄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气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形气相得,谓之可治;泽以浮,谓之易己;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取之以时。形气相失,谓之难治;夭不泽,谓之难已;脉实以坚,谓之益甚;脉逆四时,为不可治。必察四难,而明告之。

 所谓逆四时者,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其至皆悬绝沉涩者,命曰逆。四时未有藏形,于夏而脉沉涩,秋冬而脉浮大,名曰逆四时也。

 病热脉静,而脉大,血而脉实,病在中脉实坚,病在外,脉不实坚者,皆难治。

 黄帝曰:余闻虚实以决死生,愿闻其情。

 岐伯曰:五实死,五虚死。

 帝曰:愿闻五实五虚。

 岐伯曰:脉盛,皮热,腹,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

 帝曰:其时有生者,何也。

 岐伯曰:浆粥入胃,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此其候也。

 译文

 黄帝问道:时的脉象如弦,怎样才算弦?

 岐伯回答说:脉主应肝脏,属东方之木。在这个季节里,万物开始生长,因此脉气来时,软弱轻虚而滑,端直而长,所以叫做弦,假如违反了这种现象,就是病脉。

 黄帝道:怎样才称反呢?

 岐伯说:其脉气来,应指实而有力,这叫做太过,主病在外;如脉来不实而微弱,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

 黄帝道:脉太过与不及,发生的病变怎样?

 岐伯说:太过会使人记忆力衰退,精神恍惚,头昏而两目视物眩转,而发生巅顶疾病;其不及会使人部作痛,牵连背部,往下则两侧胁助部位

 黄帝道:讲得对!夏时的脉象如钩,怎样才算钩?

 岐伯说:夏脉主应心脏,属南方之火,在这个季节里,万物生长茂盛,因此脉气来时充盛,去时轻微,犹如钩之形象,所以叫做钩脉,假如违反了这种现象,就是病脉。

 黄帝道:怎样才称反呢?

 岐伯说:其脉气来盛去亦盛,这叫做太过,主病在外;如脉气来时不盛,去时反充盛有余,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

 黄帝道:夏脉太过与不及,发生的病变怎样?

 岐伯说:太过会使人身体发热,皮肤痛,热成疮;不及会使人心虚作烦,上部出现咳嗽涎沫,下部出现失气下

 黄帝道:讲得对!秋天的脉象如浮,怎样才算浮?

 岐伯说:秋脉主应肺脏,属西方之金,在这个季节里,万物收成,因此脉气来时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所以叫做浮。假如违反了这种现象,就是病脉。

 黄帝道:怎样才称反呢?

 岐伯说:其脉气来浮软而中央坚,两旁虚,这叫做太过,主病在外;其脉气来浮软而微,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

 黄帝道:秋脉太过于不及,发生的病变怎样?

 岐伯说:太过会使人气逆,背部作痛,愠愠然郁闷而不舒畅;其不及会使人呼吸短气,咳嗽气,其上逆而出血,喉间有息声音。

 黄帝道:讲得对!冬时的脉象如营,怎样才算营?

 岐伯说:冬脉主应肾脏,属北方之水,在这个季节里,万物闭藏,因此脉气来时沉而搏手,所以叫做营。假如违反了这种现象,就是病脉。

 黄帝道:怎样才称反呢?

 岐伯说:其脉来如弹石一般坚硬,这叫做太过,主病在外;如脉去虚数,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

 黄帝道:冬脉太过与不及,发生的病变怎样?

 岐伯说:太过会使人精神不振,身体懈怠,脊骨疼痛,气短,懒于说话;不及则使人心如悬,如同腹中饥饿之状,季胁下空软部位清冷,脊骨作痛,少腹,小便变常。

 黄帝道:讲得对!夏秋冬四时的脉象,有逆有从,其变化各异,但独未论及脾脉,究竟脾脉主何时令?

 岐伯说:脾脉属土,位居中央为孤脏,以灌溉四旁。

 黄帝道:脾脉的正常与异常可以得见吗?

 岐伯说:正常的脾脉不可能见到,有病的脾脉是可以见到的。

 黄帝道:有病的脾脉怎样?

 岐伯说:其来如水之散,这叫做太过,主病在外;其来尖锐如鸟之喙,这叫做不及,主病在中。

 黄帝道:先生说脾为孤脏,位居中央属土,以灌溉四旁,他的太过和不及各发生什么病变?

 岐伯说:太过会使人四肢不能举动,不及则使人九窍不通,名叫重强。

 黄帝惊悟书肃然起立,敬个礼道:很好!我懂得诊脉的要领了,这是天下极其重要的道理。《五》、《脉变》、《揆度》、《奇恒》等书,阐述的道理都是一致的,总的精神在于一个“神”字。神的功用运转不息,向前而不能回却,倘若回而不转,就失掉它的生机了。极其重要的道理,往往迹象不显而尽于微妙,把它著录在玉版上面,藏于枢要内府,每天早上诵读,称它为《玉机》。五脏疾病的传变,是受病气于其所生之脏,传于其所胜之脏,病气留舍于生我之脏,死于我所不胜之脏。当病到将要死的时候,必先传行于相克之脏,病者乃死。这是病气的逆传,所以会死亡。例如,肝受病气于心脏,而又传行于脾脏,其病气留舍于肾脏,传到肺脏而死。心受病气于脾脏,其病气留舍于肝脏,传到肝脏而死。肺受病气于肾脏,传行于肝脏,病气留舍于脾脏,传到心脏而死。以一一夜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属五脏,就可以推测死后的早晚时间。

 黄帝道:五脏是相通连的,病气的转移,都有一定的次序。假如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若不能掌握治病的时机,那么三个月或六个月,或三天,或六天,传遍五脏就当死了,这是相克的顺传次序。所以说:能辨别三的,可以知道病从何经而来;能辨别三的,可以知道病的死生日期,这就是说,知道他至其所不胜而死。

 风为六之首,所以说它是百病之长。风寒中人,使人毫直竖,皮肤闭而发热,在这个时候,可用发汗的方法治疗;至风寒入于经络,发生麻痹不仁或肿痛等症状,此时可用汤熨(热敷)及火罐、艾炙、针刺等方法来祛散。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气内传于肺,叫做肺痹,又叫做肝厥,发生胁痛、吐食的症状,在这个时候,可用按摩、药物或热汤沐浴等方法;如不及时治疗,就会传行于脾,叫做脾风,发生黄,腹中热,烦心,小便黄等症状,在这个时候,可用按摩、药物或热汤沐浴等方法;如再不治,就会传行于肾,叫做疝疸,少腹烦热疼痛,小便白而混浊,又叫做盅病,在这个时候,可用按摩、或用药物;如再不治,病就由肾传心,发生筋脉牵引拘挛,叫做瘛病,在这个时候,可用至法,或用药物;如再不治,十之后,当要死亡。倘若病由肾传心,心又复反传于肺脏,发为寒热,发当三即死,这是疾病传行的一般次序。假如骤然爆发的病,就不必根据这个相传的次序而治。有些病不依这个次序传变的,如忧、恐、悲、喜、怒情志之病,病就不能依照这个次序相传,因而使人生大病了。如因喜极伤心,心虚则肾气相乘;或因大怒,则肝气乘脾;或因悲伤,则肺气乘肝;或因惊恐,则肾气虚,脾气乘肾;或因大忧,则肺气内虚,心气乘肺。这是无志激动,使病不以次序传变的道理。所以病虽有五,及其传化,就有五五二十五变。所谓传化,就是相乘的名称。

 大骨软弱,大瘦削,中气,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呼吸时身体振动,为期六个月就要死亡。见了真脏脉,就可以预知死中疼痛,牵引肩项,全身发热,破腘,真脏脉现,大骨软弱,大瘦削,中气,呼吸困难,十个月之内就要死亡。大骨软弱,大瘦削,两肩下垂,骨髓内消,动作衰颓,真脏脉未出现,为期一年死亡,若见到真脏脉,就可以预知死。大骨软弱,大瘦削,中气,腹中痛,心中气郁不舒,肩项身上俱热,破腘,目眶下陷,真脏脉出现,目不见人,立即死亡;如尚能见人,是未全,到了它所不声胜之时,便死亡了。如果正气暴虚,外陡然中人,仓卒获病,五脏气机闭,周身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譬如从高堕下,或落水淹溺一样,猝然的病变,就无法预测死期了。其脉息绝而不至,或跳动异常疾数,一呼脉来五、六至,虽然形,真脏不见,仍然要死亡的。

 肝脏之真脏脉至,中外劲急,如象按在刀口上一样的锋利,或如按在琴弦上一样硬直,面部显青白颜色而不润泽,毫枯焦乃死。肺脏的真脏脉至,大而空虚,好象羽着人皮肤一般地轻虚,面部显白赤。颜色而不润泽,毫枯焦,就要死亡。肾脏的真脏脉至,搏手若索断,或如以指弹石一样坚实,面部显黑黄颜色而不润泽,毫枯焦,就要死亡。脾脏的真脏脉至,软弱无力,快慢不匀,面部显黄青颜色而不润泽,毫枯焦,就要死亡。凡是见到五脏真脏脉,皆为不治的死侯。

 黄帝道:见到真脏脉象,就要死亡,是什么道理?

 岐伯道:五脏的营养,都赖于胃腑水谷之微,因此胃是五脏的根本。故五脏之脏脉气,不能自行到达于手太寸口,必须赖借胃气的敷布,才能达于手太。所以五脏之气能够在其所主之时,出现于手太寸口,就是有了胃气。如果气胜,必定使气衰。所以病气严重时,胃气就不能与五脏之气一起到达手太,而为某一脏真脏脉象单独出现,真脏独见,是气胜而脏气伤,所以说是要死亡的。

 黄帝道:讲得对!

 黄帝道:大凡治病,必先诊察形体盛衰,气之强弱,之润枯,脉之虚实,病之新久,然后及时治疗,不能错过时机。病人形七相称,是可治之症;面色光润鲜明,病亦易愈;脉搏与四时相适应,亦为可治;脉来弱而流利,是有胃气的现象,病亦易治,必须抓紧时间,进行治疗。形气不相称,此谓难治;面色枯槁,没有光泽,病亦难愈;脉实而坚,病必加重;脉与四时相逆,为不可治。必须审察这四种难治之证,清楚地告诉病家。

 所谓脉与四时相逆,是见到肺脉,夏见到肾脉,秋见到心脉,冬见到脾脉,其脉皆悬绝无,或沉涩不起,这就叫做逆四时。如五脏脉气不能随着时令表现于外,在夏的时令,反见沉涩的脉象,秋冬的时令,反见浮大的脉象,这也叫做逆四时。

 热病脉宜洪大而反静;泻脉应小而反大;血脉应虚而反实;病在中而脉不实坚;病在外而脉反坚实。这些都是症脉相反,皆为难治。

 黄帝道:我听说根据虚实的病情可以预决死生,希望告诉我其中道理!

 岐伯说:五实死,五虚亦死。

 黄帝道:请问什么叫做五实、五虚?

 岐伯说:脉盛是心受盛,皮热是肺受盛,腹是脾受盛,二便不通是肾受盛,闷瞀是肝受盛,这叫做五实。脉细是心气不足,皮寒是肺气不足,气少是肝气不足,利前后是肾气不足,饮食不入是脾气不足,这叫做五虚。

 黄帝道:五实、五虚,有时亦有痊愈的,又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能够吃些粥浆,慢慢地胃气恢复,大便泻停止,则虚者也可以痊愈。如若原来身热无汗的,而现在得汗,原来二便不通的,而现在大小便通利了,则实者也可以痊愈。这就是五虚、五实能够痊愈的机转。
上章 黄帝内经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