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命门 下章
第248章山庄趣事(2)
 我的一生充试炼,大致不是常人可忍;人虽不知我的苦艰,我却知道自己坚韧;我想我是丢弃自己,但我不忘自己经历——

 248、星期天,张寅到郭兰英家吃晚饭。晚饭还没做好,郭兰英就把碗筷拿到房上准备好了。饭做好后,郭怀义用水桶把饭提到房上。一般吃三碗面饭就了,他们当时称之为小;在加两三碗,他们称之为大。郭兰平吃了三碗,肚子就圆了。郭兰平的母亲冲着他说:

 “了就算了,别强吃了。”

 郭兰平说:“不行,这才是小,我要吃大。”就这样,他又加了两碗,直到饭顶住嗓子眼为止。

 郭怀义的邻居即郭兰平的叔叔,他家也是六个孩子,每天晚上也是三角面片饭。他们比郭怀义家吃的还多。他们家吃饭也很热闹,男孩儿们都嚷着要吃大。所以每天晚上一上房,郭兰平的叔叔就冲着郭兰平笑着喊:

 “今天晚上吃大还是吃小啊!”

 郭兰平说:“当然是吃大了。”他们那时的感觉真是太幸福了。

 现在,经济发展了,物质丰富了,想吃什么有什么,麦子面更是随便吃,但郭兰平却找不到那时的食感觉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也许是工作、生活以及孩子们的就业压力太大的缘故吧!

 这个时期,穆柯寨庄的风景依然秀丽。经济上表面看还行,但实际上正如著名作家王安忆所描述的那样:我们这里并不穷,只是没有钱。晚上点的是煤油灯,像萤火虫似的。浇地还是很原始的工具,像壳老、水车等。而山外村里都已通了电,家家户户都按上了电灯。

 晚上,你要是站在村外的高坡上看山下村里的夜景,犹如夜空里闪烁的繁星,好美啊!看着看着,你会情不自的想起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不正是郭老描述的天上的街市吗?张寅被眼前的景陶醉了。不过,在当时,电除了用于照明和放映电影外,还看不到别的用处。

 另外,村里已有了两三台柴油机,并培训了机手,可以用它浇地了。村里的经济正在迅速发展,他们的生活将发生质的变化。郭兰平的叔叔在公社卫生院工作,他回来说:“公社有一台小电影机,里面的人很小。”人们都瞪大好奇的眼睛听着,感到无比的神秘。当时人们还不知道它叫什么,实际上就是今天的电视机。此时,穆柯寨庄的大人们还没有看到电的广泛应用将对未来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他们习惯了黑咕隆咚的煤油灯生活,觉得这种生活方式也好,反正比村里吃的好穿的好。

 说的也没错,村里的生活还不如他们。郭兰平的外婆家就住在山外的村里。他有两个舅舅,大舅是村干部,二舅是村电工。在郭兰平的记忆里,此时,舅舅他们经常来他家,来的时候肩上常常搭着布袋。郭兰平的母亲总是给他们做干挑面炒鸡蛋,或者包饺子。这在当时的农村是规格较高的饭食。记得有个农村妇女曾说过:“谁要是想娶俺闺女,他家的条件得让俺女儿一天三顿能吃到干挑面。”当时的确如此。郭兰平舅舅他们走的时候,不是背些麦子,就是背些黄豆、谷子之类的粮食。尤其是逢年过节,更是必不可少。有时过不去年,还向郭怀义家借钱。这不,中秋节到了,郭兰平的舅舅他们又来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到了,郭怀义让张寅到他家去吃晚饭,一起过节。他们吃过晚饭,便围坐在院子北边的饭桌旁,准备吃月饼看月亮。桌子上就放着两个月饼和几个石榴。郭怀义家四口人,他把一个月饼切成四块,每人正好一块。另一个月饼给张寅。张寅感觉月饼太好吃了,又脆又甜。但他把月饼拿在手里半天都舍不得吃,看了又看,爱不释手。最后,他也把月饼掰开,只拿了一小块尝尝。他把剩下的月饼都给了郭兰平。郭兰平吃的时候也是一点一点的吃,慢慢的品尝。吃完后,还tian嘴咂舌的,还想吃呢。他真想痛痛快快的吃个月饼

 改革开放不久,郭兰平听母亲说二舅在做月饼,他就非常羡慕。他想二舅一定吃过月饼了,自己什么时候才能的吃一顿呢?郭兰平想,总有那么一天的。他仰起头,深蓝的天空悬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把大地照的如同白天一般。张寅和郭怀义一家人坐在如水的月光下,拉着家常,声笑语溢出小院,飘向空中…

 杀猪过年,杀猪即为改善生活和快乐。这里年年都是腊月初十杀猪。每到这一天,大人孩子都是天喜地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说实话,那段时期孩子们一年到头都吃不到嘴里几块,大人们更是如此。今天杀猪,就意味着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割下一大块来,炒一大小锅菜香香的吃一顿,好好的解解馋。再想吃就得等到腊月二十八煮那一天。

 看杀猪是孩子们的快乐往事之一。杀猪那天要是不让他们去看着玩,他们会很伤心的。他们就像着了魔似的想着杀猪的事。有一次杀猪,郭怀义让郭兰平去拾柴火,不让他看了,他急的都快哭了。郭怀义辇了几次,每次都是走不了多远郭兰平就又返回来了。后来郭怀义没法了,才允许郭兰平看。

 先把猪窝口用闸板挡住,然后一个人先跳下去,在猪背或着猪股上给猪挠,没挠几下,猪就卧下不动了。随后又跳下几个人,他们趁机将猪按住。有拽后腿和尾巴的,有捉前腿和耳朵的。与此同时猪就张着大嘴拼命的吱儿吱儿起来,伴随着猪的嚎叫,他们齐心协力把猪举到猪圈墙上,上边的两个人便拽住猪的两条后腿把猪扯到门板跟前,然后,把猪而在门板上,猪头伸向板外。

 郭兰平身穿棉棉袄,头戴大耳朵棉帽,着深冬的太阳,站在东房跟的台上。太阳明亮的照在他的身上,他感到既温暖又舒适。偶尔抬头望一下太阳,阳光刺的我眼前一片漆黑。他赶紧把目光转移到杀猪那里。只见他二叔,绑着围,手拿明晃晃的杀猪刀,熟练的把刀捅进猪的脖子里。当二叔把刀出来时,鲜血顺着刀就了出来,哗哗的向水一样进主家提前准备的盆里。猪拼命的吱儿吱儿,但叫声越来越小。一会儿,血干了,猪就不动弹了。此时,大人孩子的心情都是快乐的。

 紧接着,郭兰平的二叔在猪后小腿上割了个大口子,然后用一个头儿是圆的长铁从口子处开始捅进去,向猪的头部、耳朵、肚子、背部和四肢捅来捅去的。完了之后,他用嘴对住那个大口子,弯着,弓着背,使劲往里吹气。吹两下住住,一只手攥紧猪小腿,另一只手在猪身上拍拍这儿拍拍那儿的。之后,继续吹,直至把猪吹圆。然后用麻绳把小腿绑紧。

 门板不远处有口大瓮,此时,主家正好把烧好的开水倒进翁立。郭兰平个二叔等便把猪头朝上系进瓮里。顿时,热气腾腾的开水就把猪淹没了。大一点的猪出头来也没关系。大人们就用铁捅住猪头把它摁在水里。猪头上的难拔,所以,在猪出瓮之前,先拔猪头上的。拔不下来的,再摁进水里烫烫。等猪头上的拔的差不多了,再把整个猪出来。

 拔开始了。猪身上热气腾腾。大人们一齐动手,甩开膀子,以最快的速度,一把一把的往下抓,一会儿就拔掉一半。然后让猪翻个滚。转眼间,整个猪身上的就被拔光了。然后,再用热水冲一下。有绒的地方,郭兰平的二叔拿起铁刮子,在那地方蹭蹭蹭几下子就刮干净了,那利索劲儿,真令人惊叹。

 门板不远处有个挂猪的木架子。郭兰平的二叔熟练的用两个铁钩子扒住猪的两条大腿,随后几个大人一起头朝下把猪掉了起来。孩子们目不转睛的看着。看二叔如何给猪开膛?如何摘除五脏?如何用砍刀把猪从中间劈开?等。

 看杀猪还有一大快乐,那就是等着拿猪水泡玩。郭兰平的二叔每杀一头猪,就把猪水泡取出来,当场就吹成气泡。它就像一个粉白色的气球。用线把水泡口绑紧拴在一高粱秸秆的一头。谁家的猪水泡归谁家的孩子。孩子们分别拿到猪水泡后,高兴的把它高高的举起来,四处跑。有时,从高粱杆头上解下来,用手往高处弹,孩子们仰着头,等落到头上时,他们继续往高处弹,球跑到哪里他们就追到哪里,不让它落到地上。孩子们玩得很开心——

 环山笑容正在招我安歇,我渐离累赘;我的捆绑好像都在溶解,我归,我要即归。
上章 生命门 下章